APP下载

让知识形成过程构建数学智慧课堂

2021-04-15赵碧珍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教学智慧措施小学数学

赵碧珍

【摘要】彰显教师机智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向对已有知识和经验利用的综合素质,是内化于教师自身信念、价值与方法之中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取知识所经历的一个丰富有趣的过程,对营造课堂气氛,高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具有创新的意识,挖掘教材的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自然、灵活机智地展示教材的内容,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才能构建出智慧型的课堂。智慧型课堂是对学生其他智慧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智慧型课堂氛围的创设。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方式营造智慧型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智慧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将“智慧教育”“智慧培养”“智慧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课堂中去,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更具智慧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智慧  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11-02

数学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生生命成长、充满活力的平台。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一堂好课要充满和谐,包括师与生、人与文、情与理、思与悟、知与行的和谐,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数学的魅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做好课前准备,注重导入技巧

如俗语所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课前对课堂作出合理的规划才能保证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被充分利用,优秀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是创设高效课堂的关键之处。备课是对教师自身知识积累和学科素养的考验,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通过和其他人的交流来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在集体的智慧下弥补自己教学设计上的漏洞,最后再综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再次的优化。而设计教学导入的方式也是备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课堂初始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有没有继续听讲的欲望,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导入技巧,以此来营造一个活泼的教学环境。

二、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与研究,明确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潜能激发的实质所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及独立性,实现主体精神的发展。首先,老师要及时意识到创新教学的意义,以时代教育及学生为视角来更新教学理念,从传统的强制性教育中走出来,及时朝着激发式、启发式的教学理念转变。其次,要在坚持以生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将教与学结合起来,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最后,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创设情境、实验教学等,构建立体教学模式,提升教学的生动性与灵活性,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再就是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模式。教师应将生活化教学形式进行深化,正确引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小学数学教材的课后练习题关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巩固,教学中围绕生活化的主题开展学习数学活动,使学生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关注,但同时注意课后练习设计应该要与教材同步,要注重教材中重点知识的落实和考查,辅助学生巩固知识,启迪智慧,加深他们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假设式解决问题策略

当前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解题较为死板的现象,对数学学习中相关知识等的应用能力不足,更多的是按照课本例题生搬硬套,其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数学题目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可循的,更多的是由简单的问题复合而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相对较难的问题时,可以选择引入假设式的解题策略,促进学生使用疑问的方法,从问题的某一关键点出发,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继而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学生可以就题目中的某一关键点展开思考,根据问题所在的具体情境,结合实际解题中的各项条件进行思考,進而找到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关系和数字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快速解题的最终目标。教师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得学生从合适的角度出发,结合问题的关键点进行思考,继而实现数量关系认识与问题解决的双向联合发展,实现学生数学知识水平提高的最终目标。

如在学习距离相关知识时,可在假设法解题过程中引入数量关系中的乘除关系。例如,小明手里有一笔钱,用来买水果。若是买苹果,则可以买两斤,若是买橘子,则可以买三斤,苹果比橘子贵一元钱,求小明手里的钱的数量。使用假设法解题的基本思路是从苹果与橘子的差价入手,苹果比橘子贵了一元钱,小明的钱只可以买两斤苹果。也就是说,按照苹果每斤比橘子贵一元钱的规律,买两斤苹果即可把小明的钱花完,即买苹果与买橘子相比一共多花了两元钱,而这两元钱即两斤橘子与两斤苹果之间的差价。用2除以1即橘子的价格,为2元,进而得到苹果的价格是2+1=3,小明手中总共有2×3=6,也就是说小明手中有六元。通过该类乘除运算的应用,可促进学生厘清乘除关系,促进其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运用逆向思维策略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除锻炼学生的基础反应能力、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不同形式的解题思维,促进学生在解题时对各种思维进行综合应用。学生在面对遇到的难题时,可以选择使用逆向思维进行解答,即考虑题目考查的意义是什么,就题目所问的问题进行反方向思考,探究要满足题目问法需要具备的条件。在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思考后,其对解答题目所需要的条件等即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认识,此时再选择将逆向思维得到的解题需要的条件要求与题目表述过程中已给的题目条件相结合,得到解答题目的正确方法。在逆向思维得到的题目条件与已给的题目条件存在冲突时,可以选择重新审题以及构造条件等,促进题目的正确解读。逆向思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条件,对学生思维锻炼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等的激发。

例如,在学习乘除关系与加减关系结合的知识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小明爸爸比小明大28岁,七年后小明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三倍,求七年后小明的年龄与小明爸爸的年龄。在该题解答过程中,使用逆向思维,则小明爸爸七年后仍比小明大28岁,但其年龄已经有了倍数关系。即小明与爸爸28岁的年龄差是七年后小明年龄的两倍,则可以得到小明的年龄为28除以2等于14岁,爸爸比小明大28岁,爸爸的年龄为42岁。通过使用逆向思维,不直接就小明的年龄展开讨论,而是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反推,最终求出小明的年龄。在此计算过程中综合应用了逆向思维解题方法和加减乘除计量方法,使得学生对相差关系与乘除关系之间的联系和应用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其解题的效率即可明显提高。

小学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其应用性相对较强,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通过将逆向思维、找主干、画图法、假设法等与数学学习中的基础知识——数量关系应用等结合起来,可促进学生整体解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

(三)采用辅助线构图法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特别是在平面图形等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面对相对复杂的图形构成时不能认清其内部蕴含的本质问题,因而在解题过程中容易遇到诸多困难。教师通过合理引导,使得学生逐渐掌握画图法,将不能想象出来以及相对复杂的图形利用辅助线等展示出来,促进解题过程中应用更为直观的图形,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加快学生的解题速度。同时,在面对相对复杂的应用题时,学生也可以选择使用画图法,通过图形将文字表达的内容以合理方式展示出来,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促进学生理解。同时使用画图法还可以使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长远发展,促进学生解题思路的拓宽。

如,在学习路程与速度相关知识时,可以选择借助画图法将路程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展示出来,促进学生借助已有的图形等进行思考,进而得出问题解决的正确策略。如有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汽车每小时行进五十公里,可以按照预定的时间计划到达乙地。如果汽车选择每小时行进六十公里,则可以比预定时间早一个小时到达乙地。据此计算汽车的行进时间,进而得出甲地到乙地的距离。通过使用画图的方法,可以就汽車行进的速度以及距离进行合理计算,通过每一小时汽车不同行驶速度之间的距离差,得出每一段路程之间的距离差。通过测量等手段,促进学生结合距离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开展画图操作。观察绘制的线段即可发现,汽车以每小时六十公里行进,按照每小时五十公里行进速度所用的时间,最后会多走六十公里。60除以10,汽车总共行进6个小时。即从甲地到乙地距离为6×50=300,甲地与乙地相距三百公里。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完善和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增加数学课堂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才能构建智慧型的数学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章翠萍.智慧型数学课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成才之路.2017(16).

[2]费秋林.浅议智慧型小学数学课堂[J].上海教育科研.2015(3).

猜你喜欢

教学智慧措施小学数学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互联网+教育”理念下教学智慧影响因素分析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彰显教学智慧,打造高效阅读课堂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