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AMS 评分对急诊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

2021-04-07颜春悦陈群林洪丹慧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伤情轻症灵敏度

颜春悦 陈群林 洪丹慧

创伤指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破坏,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严重程度差别也很大,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可引起全身反应,造成窒息、意识障碍、致命性失血、休克等症,危急生命,需临床及时有效救治[1]。严重创伤引起的疾病致残致死率高,又多见于青壮年,潜在寿命丧失年数多,如何准确判定急诊创伤患者的伤情,早期识别危重患者并予以及时有效的医治,是急诊医学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问题[2]。CRAMS评分是一种判断早期伤情的量化评分方法,以往多用于院前急救,为现场检伤分类提供依据,但CRAMS 评分用于急诊创伤院内伤情评估与预后判断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常用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对照,总结CRAMS 评分院内判断急诊创伤伤情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纳入标准:①外界暴力致急性创伤,首诊于急诊科;②发病至入院时间≤3 h;③入院简明损伤评分(AIS-90)≥3 分;④初入院时接受CRAMS 量表、ISS 量表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估,获得明确的评分结果;⑤以出院日期为观察终点,临床资料完整,预后明确。(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内科脏器疾病;②未经急诊救治即死亡。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急诊科收治符合研究条件的创伤患者共153 例,其中男性84 例,女性69例;年龄14-86 岁,中位年龄42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6 例,意外跌倒39 例,重物压砸22 例,机械损伤20 例,高空坠落14 例,其他12 例。

1.2 方法 研究对象均分别应用CRAMS 量表和ISS 量表对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CRAMS 量表共有5 个评分项目,包括:循环(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及血压水平)、呼吸(有无自主呼吸及异常)、胸腹部(有无压痛或紧张、连枷及贯穿)、运动(对刺激疼痛反应)、语言(有无错乱或不能理解的词语)。采用三级评分法,每项分别计分0-2 分,总得分0-10 分,评分越低,创伤越严重。ISS 量表从头颈部、面部、胸部、腹部、四肢、体表六个部位进行评价,各部位依据损伤程度分别记1-6 分,取其中3 个部位最高分值的平方和,即为ISS 评分,最高值75 分,评分越高,创伤越重。

1.3 观察指标 (1)比较急诊救治后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CRAMS 和ISS 量表的评分结果。(2)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按照约登指数最大法,选取急性创伤潜在危重症最佳截断点,分别为CRAMS 7 分、ISS 24分。基于最佳截断点,以同期APACHE-II 评估结果为金标准,PACHE-II 理论最高值为71 分,≥15分为重症,<15 分为非重症,计算两种评估方法判定急诊创伤严重程度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以CRAMS/ISS 与APACHE-II 诊断同为重症为真阳性(A),CRAMS/ISS 诊断重症但APACHE-II 诊断轻症为假阳性(B)、CRAMS/ISS 诊断轻症但APACHE-II诊断重症为假阴性(C)、CRAMS/ISS 与APACHE-II诊断同为轻症为真阴性(D)。灵敏度=A/(A+C)×100%;特异度=D/(B+D)×100%;准确率=(A+B)/(A+B+C+D);阳性预测值=A/(A+B)×100%,阴性预测值=D/(C+D)×100%。(3)以CRAMS 7 分为临界值,将CRAMS>7 分的125 例患者纳入C-轻症组,CRAMS≤7 分的28 例患者纳入C-重症组;以ISS 24 分为临界值,将ISS<24 分的134 例患者纳入I-轻症组,ISS≥24 分的19 例患者纳入I-重症组。比较观察各组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急诊创伤患者预后情况 153 例急诊创伤患者中生存139 例,救治成功率90.85%,14 例患者伤情过重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9.15%。

2.2 不同预后患者CRAMS 量表与ISS 量表评分比较 53 例患者中,生存患者CRAMS 量表评分高于死亡患者,ISS 量表评分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不同预后患者CRAMS 量表与ISS 量表评分比较(x ± s,分)

2.3 CRAMS 量表与ISS 量表评估危重创伤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根据APACHE-II 评估结果,153 例中危重患者31 例,轻症患者122 例。以此为金标准,CRAMS 量表评估急性创伤危重症的灵敏度高于ISS 量表,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与ISS 量表均无统计学差异,P 均>0.05,详见表2-4。

表2 CRAMS 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

表3 ISS 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

2.4 CRAMS 量表与ISS 量表评估预后比较C-重症组与I-重症组患者死亡率分别高于C-轻症组与I-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详见表5。

3 讨 论

3.1 常用创伤评分 通过创伤评分对急诊救治严重多发伤、复合伤患者的伤情进行量化评估,为临床采取行之有效的救治措施提供重要指导,同时也可用于评定创伤救治治疗及判断患者预后[3]。目前,急诊救治创伤患者时可用于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的评分量表诸多,常用包括APACHE II、ISS、创伤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TRISS)、新损伤严重度评分(NISS)、创伤严重度特征评分(ASCOT)等[4]。这些量表评估项目普遍较多,临床以此对急诊创伤患者进行评估时,采集相关数据信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其中部分量表参数涉及实验室检测与影像学检查,耗时更久,难以快速反映患者即时情况[5]。ISS 需要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一些机体内部损伤也需要术后病理才能明确诊断,针对以与伤情的判断相对延后,亦难以表达病情的动态演变过程[6]。

表4 CRAMS 量表与ISS 量表评估急性创伤危重症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表5 CRAMS 量表与ISS 量表评估预后比较(例)

3.2 CRAMS 评分的特点 CRAMS 评分是一种现场快速分类方法,将严重创伤患者与一般创伤患者区分开来,完成检伤分类[7]。此法仅从循环、呼吸、腹部、活动、语言五个方面进行评定,应用简单便捷,可以在短时间内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伤情判断信息,为决策救治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8]。有学者对CRAMS 量表评估急性创伤预后的分辨能力进行研究,通过绘制该量表与ISS 量表的ROC,发现CRAMS 量表的AUC 明显高于ISS,具有更好的急诊创伤预后评估价值[9]。CRAMS 评分用于院前急救时,以9 分以下为重度创伤评估标准,有学者对其进行修正,将7 分作为临界值,通过研究证实CRAMS 评分在7 分以下的创伤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7 分及以上患者[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7 分和24 分为临界值,CRAMS 与ISS 判断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均高于轻症患者,两者准确性无统计学差异,且前者敏感度更高,提示CRAMS 可更好的识别急诊创伤中的危重患者。但CRAMS评分的特异度相对要低,提示假阳性偏多,因此建议用于重症创伤临床初筛及动态评估。实际救治中,仍需联合多方法对患者伤情进行综合判断,为有效救治提供充分的依据和参考。

综上所述,CRAMS 评分法评估急诊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可以获得与ISS 相当的准确性,但敏感度更高,且操作简单,评估快速,可及时可靠地反映伤情,对早期发现危重症创伤患者并予以及时救治具有积极作用,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伤情轻症灵敏度
基于等效简化的流体网络灵敏度集成计算方法
飞机舱门泄压阀机构磨损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新癀片治疗轻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民用飞机平尾载荷的不确定性及全局灵敏度分析
短信
轻症小儿肺炎门诊雾化吸入疗效分析
小山余梦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贤成矿业公司的四大“伤情”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