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2021-04-07马凯波罗添文石智杰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血氧面罩球囊

马凯波 罗添文 石智杰

心跳呼吸骤停在临床上主要有两种分类,第一种为原确诊为有关心、肺的器质性疾病突然发病,第二种除心、肺以外的其他组织或器官突发病变,两种原因均可导致患者冠脉灌注量减少、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或心排血量下降等,进而危及生命[1]。心跳呼吸骤停最佳施救时间在1 min 以内,其成功抢救率达90%,其主要方法为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即建立胸泵机制与人工通气,常用通气设备有球囊气管插管通气、球囊面罩通气等,两种通气方法各有差异,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不同进行恰当的应用,有关研究[2]指出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在急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时效果更好,但缺乏充足证实资料,仍需对具体指标进行扩展分析。本研究对比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分别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效果,现作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抽取2019 年1 月-2019 年9 月与2020 年1 月-2020 年9 月在我院接受抢救的共66 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符合心跳呼吸骤停相关标准[3];(2)均在入院前进行通气抢救;(3)年龄≥18 岁;(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确诊严重器质性疾病;(2)确诊神经类精神疾病;(3)吞咽功能失常及呼吸、循环系统障碍;(4)近期服用有关呼吸阻抗药物。根据救治时间先后分为面罩组与插管组,各33 例。面罩组中男21 例,女12 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6.89±11.20)岁,心脏病发15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8 例,窒息5例,急性脑血管意外5 例;插管组中男19 例,女14例,年龄24-82 岁,平均年龄(49.38±11.72)岁,心脏病发14 例,COPD 急性发作10 例,窒息3 例,急性脑血管意外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频率为100-120 次/min、深度为5-6 cm 的胸外心脏按压;面罩组进行球囊面罩通气,具体措施为在按压同时将球囊面罩安装在患者面部,面罩通气频率:15-20 次/min,胸外按压频率与面罩通气频率比设置为15∶1。插管组进行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具体措施为气管插管时需暂停胸外按压(不得超过1 min),气管插管成功后再继续胸外按压。必要时根据两组患者病情变化选择肾上腺素静推或电击除颤。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成功率;(2)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情况,具体包括人工通气建立时长、心肺复苏成功时长、恢复自主循环时长等;(3)对比两组患者抢救前后生理指标,具体包括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等。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x ± s)表示,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和t 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成功率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成功率对比

2.1 对比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情况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心跳呼吸抢救情况对比(±s)

注:与面罩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面罩组插管组33 33人工通气建立时长(s)15.29±2.02 43.47±2.36*心肺复苏成功时长18.45±2.34 5.44±3.32*恢复自主循环时长(min)17.39±2.78 9.17±2.68*

2.2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前后生理指标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抢救前后生理指标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抢救前后生理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抢救前相比,*P<0.05;与面罩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面罩组插管组平均动脉压(mmHg)抢救前25.13±4.71 25.24±4.16血氧饱和度(%)抢救前68.97±14.05 68.86±14.38抢救5 min 后80.18±12.04*87.34±11.39*#33 33抢救5 min后43.54±8.65*48.97±9.09*#

3 讨 论

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可有效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这种急救技术通过合适频率与技巧的胸外按压刺激骤停心脏,模拟胸泵机制,辅助静脉血、动脉血循环,同时构建人工通气,首先最快速的通气方法是人工呼吸,危急情况下及时补充氧气进入患者肺部,且有助于二氧化碳排除肺部,降低组织缺氧时间[4]。目前常用的通气设备为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等,前者具有较大容量体积的球囊,可以保证充足通气,且在患者气管内插管,可保证氧气输入效率更高,后者通过过面罩可进行正压通气和气道双水平正压通气,根据患者不同生理情况,选择恰当的人工通气方式十分重要[5-6]。

本研究对比分析球囊气管插管通气与球囊面罩通气分别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效果结果发现,插管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面罩组,插管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时长、恢复自主循环时长均明显小于面罩组,插管组患者人工通气建立时长明显大于面罩组,抢救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抢救5 min 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均明显上升,且插管组患者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明显高于面罩组,表明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可有助于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效率,降低患者致命风险。司运兴等[9]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均表示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在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紧急抢救更有效。

分析原因,气道通畅的情况下,球囊气管插管通气几乎可完全将气体输入肺部,保障通气完全性,而球囊面罩通气可能由于面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密造成漏气等,且在痰液或异物堵塞情况下,气管插管可更有效地清理气道,使氧气顺畅地进入患者肺部组织,而球囊面罩通气则受多方面限制,如无法对气道进行正常清理导致气道开放不充分,进而影响抢救成功率[7-8]。

综上所述,球囊气管插管通气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成功率更高,有助于提高患者心肺复苏效率,急救应用价值高。

猜你喜欢

血氧面罩球囊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LED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LED 面罩,创造有吸引力的面貌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宫颈阴道双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高危产妇引产中的应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