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发展

2021-03-21赵夏梅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兴趣实践

赵夏梅

[摘  要] 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走过场、高耗时与低效能等现象. 为了学生的发展,文章认为执教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课堂引导:趣味,顺势而为;实践,切中肯綮;及时,因时而动.

[关键词] 课堂引导;兴趣;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成效及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的理念随之诞生. 要实现有效教学,首先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那么,课堂引导的措施有哪些呢?笔者经实践,总结、提炼出了以下几点,与读者共勉.

趣味,顺势而为

众所周知,兴趣是开启一切学习的动力. 面对相对枯燥的数学学科,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必然离不开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与机敏、生动的引导[1]. 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必然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探究欲望. 教师只需要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即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从而为有效教学提供基本保障.

案例1 “众数、中位数”的教学.

师:某人看到某公司门口张贴的招聘启事,具体内容如下.

招聘启事

本公司因扩大生产需求,急需招临时工若干名,月平均工资2000元,请有意者前来面试.

                        人事部

此人參与了面试,并顺利通过. 上班后,他跟其他工人探讨工资后有些纳闷.

工人①说:“我一个月能拿到1200元. ”工人②表示他的工资属于中等水平,能拿到1500元. 此人还去财务部看了一下每月工资表(见表1).

请各位同学帮这位工人计算一下,看这则招聘启事写得是否属实.

(学生开始计算)

生1:从工资表来算,工资的平均数的确是2000元,所以这则招聘启事属实.

生2:不能这么算,相对来说工程师(含总工程师)的工资过高,不能把工程师的工资与技术员的工资混为一谈. 招聘的是技术员,所以应该计算技术员的平均工资. 从表格来看,技术员的工资远远低于2000元,因此这则招聘启事不属实.

师:你们说得貌似都有道理. 那么,2000元到底能不能作为员工的真实工资水平呢?

生3:肯定不能.

师:你们觉得这则招聘启事上的月平均工资,写多少更准确呢?

(学生分组合作)

组1:我们组认为招聘启事上的月平均工资应为1200元,因为大部分档次的技术员都是每月1200元.

组2:我们组认为1500这个数在工资表中是正中间的数,所以应该写每月1500元.

组3:我们组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去掉一个最高值,再去掉一个最低值,计算中间所有数据的平均数,写每月1800元更合适.

……

师:非常好!每组都经过仔细的探讨与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答案. 你们在对这张工资表进行统计的时候,除了涉及我们学过的平均数而外,还涉及了我们今天要学的中位数和众数.

本堂课,教师若直接展示众数与中位数的概念,学生会因知识偏抽象而难以提起学习兴趣. 而以一则“招聘启事”为切入口,带领学生探析该公司的月平均工资,自然、有趣又实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获得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这种通过激趣法,顺势而为的引导方式,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奠定一定的基础.

实践,切中肯綮

学习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能达到切中肯綮的作用. 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与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2]. 实践对学生的品德、才智与情操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推进作用,是实现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案例2 “实践与探索”的教学.

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长方体礼品包装盒,学生一致认为包装盒很精美. 此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实践任务:用20张卡纸制作礼盒. 1个完整的礼盒由1个盒身与2个盒底组成,一张卡纸可做出3个盒底或2个盒身,大家动手试试,看如何分配这20张卡纸,让做出的礼盒数量最多.

(小组合作交流)

组1:我们组用的是估算法,选择接近中间的数. 取9张卡纸用来制作盒身,则剩余的11张卡纸用来制作盒底. 这样的话,盒身可以制作9×2=18(个),盒底可以制作11×3=33(个). 因为18×2=36,36>33,因此,此时可以制作礼盒(33-1)÷2=16(个). 若取8张卡纸用来制作盒身,则剩余的12张卡纸用来制作盒底. 这样的话,盒身可以制作8×2=16(个),盒底可以制作12×3=36(个). 因为16×2=32,32<36,因此此时可以制作礼盒16个. 所以,这些卡纸最多可以制作16个盒子.

组2:组1虽然把问题解决了,但计算比较烦琐,假如遇到的数据比较大,那计算就困难了. 我们可以设用于制作盒身的卡纸为x张,用于制作盒底的卡纸为y张. 由题意,可得x+y=20,

2×2x=3y,解得x=8,y=11. 因此可确定制作盒身用8张卡纸,制作盒底用11张卡纸,一共可以制作16个礼盒.

组3:我们组是设用于制作盒底的卡纸为x张,用于制作盒身的卡纸为y张. 由题意,可得x+y=20,

3x=2×2y,解得x=11,y=8. 所获结论与组2一样,用8张卡纸制作盒身,用11张卡纸制作盒底,这样一共可以制作16个礼盒.

师:三个小组的回答都很有道理,目前来看,无论用哪种方法,“最多能制作16个礼盒”这个结论是一致的. 现在,请大家针对这三种解决办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先思考,后讨论)

生1:以上三种方法,做完后都会剩余1张卡纸,假如将这张卡纸剪裁成1个盒身与2个盒底,则刚好能制作成1个礼盒.

生2:这种方法行不通,因为制作1个盒身需要张卡纸,而制作2个盒底需要张卡纸,因为+=>1,所以剩下的1张纸不够用.

师:如此看来,最多只能制作16个礼盒了?

生3:不是,还能再多制作1个礼盒. 用11张卡纸制作出33个盒底,而16个礼盒只需要32个盒底,所以还剩1个盒底,再利用剩下的1张卡纸制作1个盒身与1个盒底,这样还能再制作1个礼盒. 所以一共能制作17个礼盒.

(全班一片惊呼,很多同学不禁感叹自己怎么没想到)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唤醒了自己原有的认知与生活经验,在与同伴的交流与自主思考中激活了数学思维. 实践,不仅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还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与探索的平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探索问题的答案. 这种引导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能让学生获得冷静思考与自我反思的能力.

及时,因时而动

课堂导入虽然重要,但也要瞅准时机. 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仍存在引导不及时或引导着力点不准确等现象. 作为教师,应从思想上正视引导的作用,万万不可产生一定要鼓励学生或激发学生发挥出什么样水平的想法. 其实,课堂引导只要具备积极的教学意义就行. 至于取得怎样的效果,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

案例3 “不等式”的教学.

师:27名初中生参加秋游活动,园区内一个项目需购买门票,票价为5元/张,满30张则每张门票减少1元. 购票时,有学生认为购买30张门票比购买27张门票划算,请大家先思考,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27张门票的价格为27×5=135(元),30张门票的价格为30×(5-1)=120(元),很显然购买30张门票更划算.

(学生认同)

师:很好!假设只有几名学生想参加这个项目,你们觉得还需要购买30张门票吗?

生2:那肯定按照實际价格购票比较划算.

师:哦?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确定人数与购票方式呢?

生3:假设有x名学生准备参加这个项目. 当x≤30时,按照实际人数付款为5x元,若购买30张门票更划算,则有30×(5-1)<5x,解得x>24,即x的值为25,26,27,28,29,30. 因此,当25≤x≤30时,购买30张门票更划算;当x<25时,按实际人数购票更划算.

对于本题,教师并没有在学生给出答案后就结束,而是让学生思考“怎样确定人数与购票方式”. 这种抓住契机进行引导的方式,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做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总之,课堂引导是一项细致的活儿,需要教师从趣味、实践与引导时机等多方面着手,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3].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课堂引导下,形成利于其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庾南. 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卫东.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要义[J]. 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韩龙淑,黄王珍. 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学习的反思[J]. 数学教学研究,2006(3).

3205501908299

猜你喜欢

兴趣实践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巧用游戏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