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2021-03-21夏春香周安飞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夏春香 周安飞

[摘  要] 借助于问题并且通过问题导学的方法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培育所依赖的重要的教学方式.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上. 借助于问题导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能够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初中数学课堂自然就是核心素养培育所需要的教学形态.

[关键词] 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

无论什么学科的教学,都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在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 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取决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过程. 纵观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可以发现其中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那就是提高教学的效益. 在诸多改革的措施当中,有一个核心要素是一直被重视的,这个核心要素就是“问题”.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任何学科的课堂上,如果离开了问题,那课堂教学将寸步难行,也正因为如此,那种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而“一讲到底”的课堂,已经被时代抛弃. 借助于问题并且通过问题导学的方法来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成为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培育所依赖的重要教学方式.

研究表明,问题导学是一种适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问题导学强调的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能够反映教学目标,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有计划地引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有着重要的价值与地位:从教学价值的角度来看,问题导学的核心是一个“导”字,导的载体是问题,导的对象是学生,导的目的是学生的高效学习;从教学地位的角度来看,由于问题在教学中至关重要,问题导学法也就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与规律的有效建构,也能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顺利落地. 因此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价值

问题导学法是建立在问题这一核心要素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其强调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的“教会学生学习”的教学理念. 事实表明,一种教学理论只有构建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将其普及、推广,并转化为教学实践. 对问题导学法来说,其本身也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的产物,初中数学教学历来重视问题的价值,现代教学理念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而要想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摆脱被动接受而进入主动建构的状态,就需要教师找到一个支点与杠杆. 很显然,问题就是这个支点,问题导学法就是这个杠杆. 借助于这样的比喻,可以认识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此笔者有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问题导学法可以保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这是课程改革当中形成的一个基本认识,所谓“学生自己的事”,就是指学生的主动建构. 从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初中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动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起来,教师除了开放必要的时间与空间之外,最关键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的动机. 这个动机仅靠教师的鼓励是不够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问题去撬动学生的思维,而这也正是问题导学法的精髓.

第二,问题导学法可以促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今天的初中数学教学有了一个新的目标任务,就是核心素养的培育.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借鉴其他学段的阐述,即从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六个要素来着力. 采用问题导学法,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抽象、逻辑推理,进而建立起数学模型,这已经被教学实践证明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既然问题导学法具有以上两点价值,那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就应当用好这一方法,让这一方法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力.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实践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问题导学法的运用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去创设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笔者经过多轮实践,发现即使是一些简单知识的教学,也可以采用问题导学法,其在促进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也就是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从而在自己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有意识地面对问题,能够有意识地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例如,“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在初中几何知识体系当中是一个基本知识点,但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知识,问题导学法却有着很大的运用空间.

从学生经验的角度看,几乎所有学生都有一个直觉性的认识,那就是“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 由于这一认知基础,教师在本内容教学之初提出问题: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有哪些?(问题1)此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茫然的状态——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不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吗?

在很短的时间之后,学生又会自发地形成问题:老师既然提出这个问题,那是不是有什么与三角形相关的线段还没有被自己注意到?(问题2)有了这个问题之后,部分学生会从经验系统当中调出“三角形的高”,这就丰富了学生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提出三角形的中线以及角平分线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上面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从“形”的角度对三角形形成认识的话,那下一步的教学任务就是从“量”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这里仍然需要借助问题来进行. 笔者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是:如果从三角形三条边的长短关系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那么会有什么样的分类结果呢?(问题3)对于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学生并非没有经验. “三角形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每个学生印象都比较深刻的,此问题中明确的“分类”要求,实际上是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根据三角形三边的长短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析与综合. 于是学生自然就会发现,一般的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有的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有的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有了这一分析结果之后,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认识到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形,此处也可以借助问题来导学,比如向学生提出问题: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是什么关系呢?(问题4)

在知识建构基本完毕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习题来深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里也涉及一系列的问题,限于篇幅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给学生呈现习题的时候,要凸显问题的地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

分析上述例子,尤其是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发现,采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可以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中,有效地进入思维的状态,实现问题的解决.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小结

无论是笔者所进行的相关教学实践,还是在初中数学专业杂志上看到的同行的努力,都证明了一点,那就是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合适的,它能够促进学生建构并运用知识,且能够保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

谈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妨从其组成要素的角度去反思上述教学案例. 尽管这个案例当中学生思维加工的对象是三角形图形,数学抽象体现得不太充分,但是其中的逻辑推理(在三角形的分类环节)、数学建模(对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认识上升为直觉性认识)等,还是有充分的体现的. 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时候的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都是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之下自然发生的,因此对应着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自主状态,因此这样一个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的过程,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核心素養.

总体而言,在初中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学好数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好数学的价值在于其能帮助学生培养理性思维,数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上. 借助于问题导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让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组成要素能够有机地渗透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初中数学课堂自然就是核心素养培育所需要的教学形态,学生成长的方向自然就是教师所期待的方向.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数学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