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21-03-19祝擘先

家长·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道德与法治渗透

祝擘先

【摘    要】引导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这是社会各界共同的使命,更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立足于时代发展、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宏观角度,积极践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新时代的教育资源和有利条件,在每个学生的心灵中埋下爱国报国的种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渗透;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5-0117-02

【Abstract】Guid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young people is the common mission of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nd it is the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ors. Based on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progres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nation, we must actively implement the mission of educators, give full play to the wisdom of educators, and make full use of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the new era. The seeds of patriotism are planted in the soul.

【Keywords】Morality and rule of law;Infiltration; Patriotism

近年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负起责任,积极塑造学生的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激励学生健康成长。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这既是学科教学的要求,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那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呢?

一、生活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用情景感化人心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和报国志向,是国家发展的强劲动力。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情,让学生從小就树立报国的志向,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考验。新时代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没有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从出生就开始享有相对优渥物质生活条件,对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社会动荡的时代缺乏基本的认知,也就无从体会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笔者认为,在面向少年儿童进行爱国心的培养、报国情的激励、强国志的塑造这几个方面,一定不能单纯地向孩子说教诠释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而是要给孩子更真切的生活感受,让孩子知道眼前所拥有的生活是如何来之不易,是国家用怎样的努力和代价换来的,要让学生意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国家的厚赐,培养孩子对国家的一份感恩之情,而不是主观地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

为了让大家有真切的感受,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现实素材来做剖析,让大家在视听感觉上获得触动与共鸣。例如在讲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课程内容时,可以提及去年夏季南方地区遭受了极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时,在危难时刻,又是广大武警官兵们奔赴一线,在泥水、巨浪的威胁下奋力拼搏,拯救人民生命财产。当我把这些视频影像投放展示给孩子们看的时候,当大家看到那些不顾个人安危拼死奋战的身影的时候,当大家看到袁隆平、钟南山等时代英雄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去时,当大家看到从火灾现场退出来的满身烧伤,满手血泡的消防员的时候,有的同学眼泪都流下来了。在这种真实情景的触动下,再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家明白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值得爱护、为什么值得尊重,会更能让学生引起重视,引发共鸣。

二、在对比教学中增强感触,感恩祖国伟大母亲

经常听老一辈的人们说,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今天的生活要比过去好一万倍,是过去人们根本就不敢想的。的确,在新中国成立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中,我们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小学生来说或许体会并不明显,但对于有一定生活阅历,中年以上的人们来说,这种感知一定是非常强烈的。十年一个巨变,三年五年一个大变化,这种说法并不夸张。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家发展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为了培养学生从更宏观的视角感受国家进步的昂扬气魄,了解国家进步对国民生活带来的多重利好,我更倾向于通过对比比较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渗透。比如讲到《建设美好祖国》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城市建设方面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城市,建筑林立,高楼大厦随处可见。公园、广场、科技馆、娱乐城、博物馆、图书馆、学校、地铁、商业街、美食城、商场超市、城市景观、大型雕塑随处可见,方便又时尚;但当我们搜索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查看20世纪60年代的天津港,翻看30年前的深圳的时候,大家看到的景象却显得非常陈旧,甚至有些残破。借助庞大的网络资源,笔者将在很多资料方面进行对照比较,让大家明白祖国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福利。人们的餐桌变了,身上的衣服变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变了,家里的居住条件变了。这种种变化中,透露出了国家发展在物质、精神等各个方面的丰厚成果,让大家感到庆幸,庆幸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例如在关于交通出行方面,我会问同学们:假如寒假里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去进行一次远游,你觉得什么样的交通方式更好?大家可能会想到坐飞机、坐轮船,或者进行远距离的自驾游。面对大家兴致勃勃的样子,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嗯,大家的假期生活的确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从网上搜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左右的老照片、老资料给大家看。通过新旧照片的对比,以及一些网友分享的生活回忆,大家就可以比较直观地感受到曾经的中国是多么的贫困落后,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不方便。基于学生对祖国发展的正确认知和生动的情感,再去讲述我们国家在发展中为人民群众做了哪些事情,在医疗卫生、教育、国防、交通、经济、农业等领域中出台哪些政策,有哪些举措,让学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实惠于民的各项举措,并且因此对国家产生感恩与感激、想要报答国家的恩情、想要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去的赤诚感情。

三、确立榜样塑造典型,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少年儿童的成长,既要有高远的目标作为引领,有坚强的信念动力作为支撑,也要有具體的榜样模范作为带动。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中,也需要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事迹和行为引导孩子具体的行动。在讲到《少年的担当》一课时,我就在班级里选取一些行为表现优秀,学习上进积极的学生作为典型,我会请这个同学来介绍自己的学习习惯是怎样养成的,介绍自己是如何处理好学习和生活的关系;然后我会请这名同学介绍自己平时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经验和想法。也许这个同学的做法并不适用于其他的同学,但大家至少会受到正面的激励,明白怎样做才是积极的,正确的,是值得鼓励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网络途径,影视剧作品或者小说作品中筛选素材,给学生作为典型,以激励学生的成长。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特困家庭留守儿童王某,他每天都要起早贪黑走将近十里地的山路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还要在放学路上打一大捆青草给家里喂养的牲畜来吃;每天晚上还要熬夜写作业,读书。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不好,但学习成绩却是非常出色,升到中学之后更是在全市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获得了丰厚的奖学金和一系列的荣誉。

我还会跟学生分享很多名人事迹,让大家带着对优秀人物的崇拜奋发上进,克服眼前的困难,取得卓越的成就。比如邓稼先等伟大的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为国家做贡献的故事,比如袁隆平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在田间地头搞研究提高水稻产量的故事,比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方面层层束缚阻拦的情况下却毅然突破千难万阻回国的故事等,给学生带来了极为深切的震撼和触动。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孩子们明白了爱国的理想很伟大,但实现理想,建设祖国的过程却可能充满艰辛,需要大家学知识、学文化、有骨气、有毅力。在这样的榜样典型教学中,老师不仅是在跟学生讨论国家对民众的恩情,讨论民众应该如何回报祖国,更是在讨论怎样才能实现远大理想,对学生进行优秀品德的教育和传承。

四、针对问题纠偏引路,促使学生好学上进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可能存在缺点,这是很正常的。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还没有形成非常成熟的心智,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不知道生活的艰辛,不懂得国家和个人的紧密关系,不了解历史。有的孩子性格懦弱,有的孩子课堂表现消极,有的孩子经常会有淘气的行为。针对这些问题,作为老师一定不能视而不见。我们要将报国热忱,爱国志向作为激励,作为动力,在此基础上指出他们的问题,消极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不利于报国志向的实现。要给孩子们一个改变不良习惯的动机,让大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法将会影响自己的志向达成。必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一些负面案例、负面典型分享给大家,让大家明白因为坏习惯误入歧途的情况并不少见,非常严重。要充分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真正成长为国家社会需要的良好少年。在教育工作者的多措并举,因势利导之下,学生一定能志向远大,心怀热忱。

参考文献:

[1]赵志毅.家国情怀的结构及其教育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12).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道德与法治渗透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