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研究
2021-03-19仲燕
仲燕
【摘 要】近年来,农村地区离婚率不断上升,农村单亲家庭的数量因此而变多。家庭的不完整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孩子身与心的健康发展不利。本文讨论了当前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内容以及成因,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希望可以促进农村单亲家庭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5-0008-02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ivorce rate in rural areas has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number of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 rural areas has therefore increased. The family's incompleteness has caused great harm to the children, and is detrimental to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body and min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causes of the curr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 rural areas, and proposes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hoping to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Rural single-parent families; Childre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作为比较特殊的边缘群体,农村单亲家庭数量在累计增加中,相对应的农村单亲孩子数量也上升了,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在心理健康这一方面,不容乐观。由于未能得到及时的有效救助,农村物质条件匮乏已经不能满足精神需求,单亲家庭子女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自卑、多疑、内向、焦虑抑郁等,严重的甚至会对社会有报复犯罪心理,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一、常见的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分析
(一)情感问题
1.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由于周遭环境单一以及闭塞,许多的单亲家庭子女很少会感受到城市的热闹与繁华,长期生活在比较枯燥压抑的环境中,家庭破碎引起的孤单失落感以及被抛弃的无力感并未有外界条件帮助孩子进行思想注意力的转移或者情绪的释放,相对于城市里的单亲家庭子女,他们的孤单失落和寂寞感会更重。此外,单亲家庭子女的敏感度比正常家庭要高,一方面父母一方的缺失让孩子们不能得到完整的关爱,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父母多选择外出打工,单亲家庭子女并未能时刻获得家人的关注和爱护,长此以往,父母爱的缺失累积,孩子会误以为父母并不关注他们的成长,导致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在单亲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更倾向于自闭。由于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孩子的情绪会多变,并且在内心会与正常家庭的孩子进行比较,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自卑,可能会选择远离同学朋友,与同龄人或者长辈交流变少封闭内心导致自闭。由于农村落后的因素,有些单亲家庭的子女甚至会产生仇视、怨恨的不良心理,青少年的叛逆期会持续更长时间,这些都不利于农村孩子心理以及价值观的树立,对他们之后的人生有很大影响。
3.在正常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一般会感受到家庭团圆的幸福感,而在单亲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会缺失这一份特殊的感情,从而情绪消极,经常受不好的情绪影响,人际关系冷漠,可能会不信任人,认为自己孤立无援,对未来的人生会有恐懼和不安。
(二)行为以及性格的问题
不少农村孩子由于单亲家庭的影响在性格上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父母离异家庭里,在父母亲尚未正式离婚的时候,家庭的争吵和冷战不断,孩子对此有恐惧心理,产生不安感,会开始怀疑父母的关爱,并且在长期争吵的环境下,孩子在遇事时会比正常的孩子胆小,社交往往会相对孤僻,孩子可能因为过多的争吵而感到烦躁,从而蛮横、放纵。除此之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是对自身角色定位的不断修正,对于角色的定位,很大部分是受到周边人物特别是父母的影响,在不健全的农村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由于环境的封闭,并未能接触到很多的人,因此更容易造成对自身角色定位的错误认识。
二、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
长期地生活在农村单亲家庭里,农村孩子的生活以及教育都受到很大的影响。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成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比较特殊的家庭结构以及农村的封闭环境,孩子长期缺失父母一方甚至是双方的关注以及爱护,心理是较为消极的,情感的表达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都不能和正常家庭出生的孩子一样。第二,由于农村单亲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不好,单亲父母并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照顾和关注孩子的生活,加上农村传统,多会采用粗暴的放养形式。此外家庭的拮据也困扰了尚未成年的孩子,容易有犯罪倾向。第三,单亲家庭的孩子长期以来只与父母其中一方一起生活,会不自觉地去模仿父母一方的行为和性格,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男孩可能会缺乏一定的硬朗阳刚气质,无论对于将来成年后的生活还是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三、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解决的策略
(一)要适当地为农村单亲家庭子女解压
在一般正常的家庭里,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才,但是并没有给予孩子过大的压力,而是采取鼓励式教育方法。而在农村单亲家庭里,不少父母由于从小自身条件不好,会将自己的希望和梦想更多地加注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特别是在农村父母离婚以后,和孩子生活的一方会更多地将原本属于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投射在单亲孩子的身上,原本受单亲环境影响的孩子会承受更多的心理负担,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单亲家长应该尽量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单亲子女的意愿,多聆听他们的心声,多关注单亲孩子的心理问题和与年纪不相匹配的心灵负担。应该适时地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和孩子相处,进行亲子游戏,外出旅游等活动,为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单亲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二)关注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独立性培养
在农村地区的很多单亲家庭里,许多离异单亲父母亲觉得亏欠孩子,为了宽慰心灵,弥补自己的错误,往往会对自己的子女更加宠溺以及纵容,再加上不少单亲父母为了生计而转去外地工作,孩子长期会形成依赖爷爷奶奶的性格,因此,离异父母固然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但同时要关注孩子的独立性,在平时生活里,不要一味地替孩子做决定或者为孩子打点一切生活琐事,而是应该在一旁指导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事情,在孩子遇到麻烦和困难时,不要代替孩子解决问题,而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给予孩子意见,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如何去解决好问题。
(三)关注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人格健康教育
每一个孩子的人格都是在长期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亲的角色应该是缺一不可的,并且是无可替代的,一般来说,缺少父亲教育的单亲孩子会形成偏向阴柔的性格,在生活中表现为懦弱怕事、多愁善感、心灵脆弱等。而缺失母亲教育和关爱的单亲孩子,就会形成截然不同的偏向阳刚性格,单亲孩子偏向于冷漠孤僻,所以,农村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格外地关注自己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弥补情感缺失,消除由于一方关爱的缺失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有积极性质的引导,进行人格健康教育。例如,和男孩一起生活的母亲,要多放手让孩子面对困难,多独立承担责任,让孩子形成勇敢大胆果敢的小男子汉。父母应该消除单亲家庭带来的不良环境,给予单亲孩子阳光和快乐,让单亲孩子成为一个坚强勇敢,乐观开朗,有理想信念和抱负的大好青年。
四、结语
农村单亲家庭子女作为社会的边缘群体,家庭的破碎给不少孩子留下心灵伤痕,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除了要保障孩子的生活之外,要多关注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父母要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帮助孩子缓解心灵上的压力,要关注孩子的独立性培养,要关注孩子性格的健全发展,最后需要社会各界都给予帮助。
注:本文为2019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120)的阶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广和,刘兴虎.农村初中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及辅导策略研究[J].情感读本,2019(11).
[2]董颖.浅谈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解决途径[J].新课程,2019(05).
[3]汪小岩.农村初中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及解決对策分析[J].科普童话,2019(03).
[4]周筱芬.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5]钢照日格, 段兴华.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其综合教育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责编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