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校本课程中渗透数学文化
2021-03-18马洪云
马洪云
摘 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方法,还需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对数学课程进行统一的拓展和调整,使得数学教学符合新课程要求,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校本课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符合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推动数学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校本课程;高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数学教学资源,在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和数学思想形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数学文化的渗透和应用更加重要。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好校本课程开发,有效引入数学文化,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实际价值,体会数学中蕴藏的精神,理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实现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现阶段高中数学教材的现状
(一)教材中的数学思想缺少深入发掘
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材中,分成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必修内容则偏重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全部掌握,选修部分则是对必修内容的深化,偏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具有更多的选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主要是通过合作学习和分析推理等开展探究活动。虽然在数学教材中注重学生素养培养,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对数学教材中的数学思想缺少发掘,对数学本质规律做不到很好的揭示,如数列中的推理思想、函数中的建模思想,使得数学文化得不到有效渗透,影响知识应用能力培养。
(二)偏重数学运算,忽视学科之间的整合
在高中数学教材中,有着很多的数学运算内容,如三角函数、方差以及数据统计等。部分数学教师对复杂的数学运算做出简化,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同时,引入信息技术,使得数学知识更加有趣。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说,对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不够重视,对数学文化的现实价值认识不足,使得学生获取的数学文化信息比较少,影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不利于学生智慧的启发。
(三)阅读材料缺少拓展和延伸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高中数学教材引入不少的阅读材料,如几何背景、笛卡尔等原理内容,注重学生的动态发展,偏重学生质疑精神培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掌握和运用数学规律,形成抽象化的理论。在这些材料中体现着数学文化,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阅读材料内容较为简单,对数学史料缺少深入讲解,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少相应的拓展,甚至对这些阅读材料一带而过。
二、高中校本课程中数学文化内容选择的原则
(一)与必修教材的联系性
在高中数学中,必修课程是基础课程,对学生文化素养形成有着直接影响,在各个章节阅读中引入数学文化栏目,体现着数学文化的价值。虽然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必修课程中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具有一定的限制,使得数学文化的阅读和思考栏目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由于部分内容和必修教材存在脱节情况,使得数学文化渗透效果并不乐观。但是在校本课程中渗透数学文化,能够弥补教材的不足,其立足于必修课程,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拓展数学文化内容。
(二)符合高中學生认知水平
在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活动明确指出,应当结合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已有经验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数学文化内容的选择,应当结合学生认知结构,在必修课程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入相应难度的知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考是学生关注的重要话题,数学文化内容应当结合高考试题特点,选择相应的数学文化专题内容。
(三)偏重于学生数学精神的提升
在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素材非常少,校本课程渗透数学文化受到课时限制,难以做到面面俱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注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文化的要求,数学文化内容应当能够体现数学历史、应用以及发展,体现数学的美学价值以及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三、高中校本课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因地制宜,校本课程目标融入数学文化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数学定理,理解数学的主干知识。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数学的实际价值,在校本课程中融入数学知识,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促进素质教育观念的落实,有效渗透数学文化,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在校本课程中融入数学文化,体会数学教育价值,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球体积公式”的探究中,教师可以借助古代数学家对球体积公式研究的过程,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文化,夯实学生文化基础,为学生学习给予启发。球的体积公式最初在《九章算术》中出现,但并没有相应的证明过程。东汉的张衡也只给出了球的体积公式,也没有相应的证明过程。三国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发现《九章算术》中球体积公式是错误的,并且提出了新的计算方式,但是,并没有将球体积公式完整地证明。在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暅根据刘徽的研究,和其父亲祖冲之通过模型构建的方式,对球的体积问题进行解决。在刘徽的“牟合方盖”的理论基础上,祖暅利用实际的模型,对球的体积进行计算,并且给出相应的证明过程,即祖暅原理。经过数代人的研究,利用不同的数学思想,确定了球的体积公式。
(二)因材施教,校本课程组织融入数学文化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将高考相关知识点作为主要内容,让学生通过训练掌握相关知识点,利用知识点解决问题,强化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在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应当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原有知识点进行相应的扩充和删减,体会其中的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情境和热点内容,将数学和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增加有关数学历史、文化、思想以及方法等内容,使得课程组织更加丰富多样,解决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掌握数学知识探究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例如:在“概率”知识课程中,将旅游景点的游戏案例引入校本课程。游戏经营者为了招揽顾客,设计相应的摸球游戏,在盒子内装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玻璃球各5个,并且展示相应的惩罚办法。不同的颜色组合有着不同的惩罚奖励,如3322组合则罚款5元,5500组合则奖励3000元,并且奖励的项目比惩罚项目多,惩罚的金额比较小,很多人都会凑热闹参与,但是,多数人摸出的组合是3322,摸到奖励的也有,但是奖励金额超过50的几乎没有。对于这样的情况,让学生进行分析,解决基本的概率问题,利用概率原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如3322来说,四种颜色的球分别是3、3、2、2,共有六种情况,每个颜色有5个玻璃球,六种情况的概率相同,可以计算出其概率,按照同样的方式计算出其他情况的概率。通过计算和汇总,可以得出罚款的概率大约在75%,奖励3000元的概率是万分之三。从表面来说,游戏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奖励非常高,而惩罚只有几元,会吸引很多人玩。在这样的游戏中有着很浓的数学文化,出现3322组合的概率高主要是因为机会均等原则,四种颜色小球3和2的概率非常高,出现5的概率最低。将实际案例中的概率知识和数学文化融合,更能够体现出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三)因势利导,校本课程实施融入数学文化
在数学知识中有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内容,并且数学文化的研究和发现非常的曲折和艰难,有着丰富的价值和内涵,具有逻辑性和美学特点。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做到因势利导,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陶冶学生情操,在学习和探究中感受数学文化魅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应当适当的渗透数学文化,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探究符合学生自身情况的自主学习方法。例如:在“等比数列”的课程教学中,在导入环节引入古代的《增减算法统宗》的例子,如“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在此例子中说的是等比数列,塔的下一层灯的数量比上一层的数量多一倍,那么,在塔顶有多少盏灯?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發学生自主探究欲望,渗透数学文化,体会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关系,感叹古人智慧,强化学生数学喜爱之情。
再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中,借助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形数理论”开展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文化,加深等差数列前n项和原理的理解。在具体的理解中,可以引入相应的三角形,将三角形的每一行看作等差数列的一个项,结合毕达哥斯拉的正方形数,在三角形的边上补充一个原三角形一样的倒立三角形。通过观察得知,三角形有n行,组成三角形的所有圆即是等差数列,得出前n项和的公式。相对于枯燥的公式和数学推理来说,毕达哥斯拉的“形数理论”具有直观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了解数学家在数学知识研究中的贡献,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在校本课程实施环节,数学教师应当分析数学知识,结合数学知识的对称美、逻辑美等,有效利用数学思想。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对生活中、试题中的数学文化进行发掘,渗透到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文化魅力,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内容,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结束语
高中数学校本课程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能够提高数学知识传授效果,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使得学生保持积极地学习动力,深入体会数学内涵,发现数学知识的美。借助数学文化的渗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数学文化渗透校本课程中,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做好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环节,加深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娟,钱鹏.数学文化渗透的高中校本课程研究[J].新智慧(36):2.
[2]黄荣.高中校本课程“数学文化”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教研:数学版,2020(4):4-6.
[3]任淑香,钱鹏.学生个性发展视角下“数学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J].数学大世界,2019,(11):25-26.
[4]方跃飞.校本高中《数学·文化》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12):29-3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县域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选修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立项批准号:FJJKXB20-1116)研究成果。
311550190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