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策略

2021-03-11彭建明

天府数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初中数学

彭建明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能力水平提升、个人发展需求、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着素质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深入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不足,探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方式,全面提升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能力,着重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教学实践

引言:

初中数学的学习相较于小学数学难度有明显的提升,对于教学而言难度更高。同时初中教学面临更重升学压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分数看的更加重要。而素质教育则更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两者虽然并不冲突,但是教学中重心的平衡还做得不到位。在这一背景下看,初中数学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效率低下

初中数学难度有明显额提升,学生基础不同,教学难度也有明显的提升。对于学生个人而言,数学教学并不具有针对性,更多的是针对大都数人展开的。因此,如果出现课堂上跟不上、课下补充不及时的情况,是很难短时间补回来的。也因为这个原因,对于教学来说,要兼顾各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显然是不可能的,学生每个人情况都不同,但是课堂时间有效,同时还有教学任务要完成。教学中难免会迁就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二)忽视能力提升

面对升学要求,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心在于教授基础知识、学习解题方法。重心的偏移也使得教学中对于能力提升的不重视,如,探究能力、观察能力等。而数学作为重要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工具,初中阶段是重要的能力与思维养成阶段,能力与思维的养成更依托于课堂教学。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于能力与思维提升的忽视,不利于学生个人的长期发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偏差,也是教学方法的不足。

(三)教学方式单一

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依旧依托于传统的教学课堂,通过“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展开。虽然理念上以学生为教学核心,以学生为主导,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旧是跟随老师思路进行学习,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吸收知识,虽然有自身的思考,但是实际中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本身在學习与不学习上占据绝对的地位,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初中数学缺乏学习热情,这也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教学效果差。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运用分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首先对于学生进行目标分层,通过不断实现小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同时更加有针对性,全面提升教学效率。目标是学习方向,也是学习计划、教学计划展开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学习目标的引导,让大目标分解成各个小目标,一步步完成小目标,最终实现大目标,通过一步步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会学生如何将大目标化为小目标,化繁为简,从易到难,从而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多个目标的设立,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让不同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基础,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从而在目标层面实现分层。目标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各方面的不同,通过对目标的详细制定,相当于制定了学习计划,根据学习计划逐步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追赶其他学生的进度,也是提升自身数学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目标的设置,设立合理的学习计划,通过一步步的引导,最终,让目标分层起到作用。

其次,学习方法分层,根据学习基础调整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的基础。通过对于学习方式的调整,根据自身特点选取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达到学习方法分层的效果。在学习方法方面,在当前教学环境下,基础教育依旧是教学的主流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改良教学,调整出适用于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大数据的出现也为课外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弥补基础不足的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方面,不埋没自身的可能性,根据自身兴趣,拓展深入研究,而不是浅尝辄止。初中阶段教学以基础为主,学生自身条件的不同,也决定了基础并不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教会学生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升自身的学习程度,也是教学分层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教育的公平,同时也不忘提升教学的效率,也为学生深入学习数学,提供了可能。分层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于学生进行教学,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方法,同时在面对学生个人是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完善。

(二)注重平衡重心,提升探究能力

首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如何在初中时期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帮助学生对数学建立好感,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环节。在七年级上册课本的编写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第一章的“走进数学世界”,这一章不正是希望老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吗?数学是除去化学和物理上课道具最多的一堂课,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多样的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认识过程中,可以采用运营现代技术播放其形成过程,也可以用纸张做成道具演示,生动形象的让学生认识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八年级下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第十九章“矩形、菱形与正方形”的教学当中,可以带同学们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矩形,让同学们意识到数学其实离我们很近,真实的生活在一个数学世界,以数学的方式来解读世界。

其次,很多时候数学教学中会渗透一种数学有固定答案的思维,使得学生丧失了很多想象空间,没有办法开阔思维。这需要探究氛围的养成,这需要问题的答案不只有一个,避免学生对数学的刻板印象。矩形可以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探究氛围的养成需要不时的提问或者进行答题活动,老师可以时常给出一个结论,让学生给出结论形成的原因,比如:要求给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你就这么背就行了,然后直接转到式子的应用,勾股定理的证明可以让学生之间自主讨论,式子为什么会成立,在学生们一步步探究中观察学生,在学生实在解不出来有挫败感的时候及时解惑,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带来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任何数学中的学习,都学会不断提出问题,不断给出回答,逐步了解探究的过程。氛围的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见到答案会先问一个为什么。初中数学学习主要包括数与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三个部分,新课程其本身编写上多采用上升结构,也是探索加深的过程,七年级下册从第六章的“一元一次方程”到“一次方程组”再到“一元一次不等式”,从基础运用上升到更加复杂的式子的计算。老师可以充分运用数学课本的逻辑,来逐步渗透这种探究能力。几何图形的很大一部分运用,是证明某条线与某条线或者是证明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种证明题其实就是推理、探究的过程,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部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探索发现生活中这种位置关系,并且给出证明。再次,数学题不只存在于课本中,生活中的数学需要不断探索。“鸡兔同笼”这一经典的数学题,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银行利率的计算,打折衣服的计算都是值得探究的部分,老师可以给出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的探究思维带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中,增强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生活中深切体会到探究的魅力。

最后,可以舉办探究活动,强化探究能力。除去日常教学中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定时的探究活动的进行,可以强化这种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数与式的计算中,可以让学生来写问题,除去提问学生,第一个解开问题的人可以提出合理要求。老师也可以与学生互相出问题,在初中知识的范围内用最精简的方式解开问题的人获胜,可以答应对方的合理要求。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统计全班人生日重复的概率,深切体会概率是什么。可以随机挑选学生参与抽奖,计算概率,也可以用来奖励学生。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抽奖的套路避免上当受骗。在举行探究活动时,可以充分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建议,举办他们真正感兴趣的活动,不能盲目自信。

结束语

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素质教育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在初中数学中充分运用分层教学的方式,针对学生个人,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对学习方法进行分层,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身能力。同时注重数学在探究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提升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氛围,深化学生探究能力,注重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黄才多.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策略[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17):138.

[2] 刘银芳. 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有效性策略[J]. 好家长, 2018, 000(051):103-103.

[3] 黄昊.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对策[J]. 考试周刊, 2018, 000(017):71-71.

[4] 赵国富. 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有效性的策略[J]. 新课程(中), 2017.

1745500783354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素质教育初中数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