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
2021-03-11马永东
马永东
摘 要:现如今,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深化,在教学中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育。与此同时,数学是高中时期的关键科目,在提升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就可以促使其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思考来掌握知识,所以这也是一种较为高级的学习境界。为了能够培育同学们的这一能力,教师务必要不断地反思当前的教学现状,找到问题并妥善处理,除此以外还要设计多种授课方法,全面促进教学成效的提高,继而高效地对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出培育。基于此,下文就围绕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直以来,高中时期的数学都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如果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那么除了需要将课本中的知识全面地传授给同学们掌握以外,还要通过教学引导,促使他们能够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我。此外,在上课期间可以让高中生在对数学产生好奇的同时,也想要主动去探究问题,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从而找到应对的方法,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由此可见,对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做出培育很有必要。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基于实际经验来看,唯有在高中数学教师意识到培育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意义之后,才会愿意主动地探索、找寻相应的策略。详细来说,其中的意义展现在如下两方面之中:一方面,有益于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可以说求知欲是引领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之一,实质上数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理解和探究,并不只是简单的将知识进行了解和记忆就可以,在当高中生能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之后,就能逐渐在接受新知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也能对问题进行主动思考,这样一来,他们的求知欲也会随着提升;另一方面,有益于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唯有高中生在具备较强的数学素养之后,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在新旧授课模式交替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实现教学理念的创新,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观念上有所转变,并能够在学习中,主动去汲取一些重要的内容,在遇到问题时也要在第一时间提出来。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大有裨益,继而有效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了数学素养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常见现状分析
针对高中数学教育而言,教师还应当了解到当前的教学现状,从而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育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如今,在高中数学授课过程中,很多同学对数学学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畏难情绪,甚至对学习有反感心理,而且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对于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较差[1]。高中数学诚然知识难度有所提升,但是其中也不乏一定的趣味性,但是由于教师引导不当,致使授课活动变得十分枯燥,没有办法点燃同学们的兴致。另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教师普遍把升学作为目标,这样就会让学习压力变大,在压力之下,部分同学就会对高中数学知识没有办法深入地做出理解,实际教学成效不佳。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创建游戏情景,点燃学生兴致
在学生们对高中数学具有充足的兴致之后,那么他们就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其中,这十分有益于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故此,教师就可以在高中数学授课活动中,创建游戏情景,以此来点燃学生兴致,调动自主学习的欲望,继而帮助高中生创建良好的数学思维环境,达成有效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目标[2]。例如,教授高中数学(人教版)“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这部分内容期间,就以高中学生喜欢的游戏模式来设计授课活动,促使同学们能够自主进行教学内容的掌握。详细来说,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并且确保人数相同,接下来设置与组内学生数量相同的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运算题目,然后让他们接力运算,运算最快并且最终精准的小组获胜,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该组一些奖赏。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游戏情景,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教学内容知识点,并且在这样有趣的游戏活动参与中,能够兴致盎然的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取得高品质的学習成效,也可以活化自身思维,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使高中数学学习变得丰富而有趣,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发展的需求。
(二)打造翻转课堂,优化教学模式
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当中,对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培育期间,打造翻转课堂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推动教学模式的优化,激发出同学们的能动性,展开自主学习。同时,翻转课堂的出现,还能够有效地突出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他们可以充分了解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学习如何做出应对,继而调整学习方法,增强独立学习能力[3]。例如,教授高中数学(人教版)“三角函数”这部分内容期间,教师就可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形式,以此来培育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求同学们依据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使他们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并记录所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接下来,教师将组织同学们通过互联网观看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高质量教学视频,以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一部分问题。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同学们通过互联网自主查找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知识内容,并总结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之后在上课时,教师开始集中精力回答同学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以此来巩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这样,通过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显着提高,他们对自身的缺点也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学会了改正学习方法和习惯,数学学习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和改善。
(三)展开探究教学,培育自主意识
高中数学教师在上课期间,还应该加强培育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所以就需要开展探究式教学,如此一来,才能够有效地激出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动性,让他们的学习动力变得更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引领高中生进行探究,教师需要注重与同学们的互动,从而才可以更好地对他们做出引导[4]。总之,教师务必要将课堂时间还给同学们,采用自主探究性的教育方式,促进高中生主动思考,激发其思维活性。例如,教授高中数学(人教版)“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部分内容期间,教师就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育办法,制定相关主题,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课堂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主地深入思考问题,让他们融入到课堂当中,帮助他们进一步奠定知识基础,培育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自信。只有当高中生具备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思维之后,才能够主动融入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当高中生具有学习自信的时候,才会更加深入到学习中,自主去学习和思考问题,从而实现更加全面的学习,提高了数学学习成效和学习品质。
(四)發挥主导作用,引导自主学习
针对高中数学教师自身来说,一定要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更好地引导高中生自主学习。而如果想要达成这一目的,那么教师就要深入理解教学目标,并且自身有着深厚的学科知识底蕴,同时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学情,在确保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同时,展现教师的主导性,让课堂做到松弛有度、秩序井然。保证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方向是正确的,亦是切合自身发展与教学要求的。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组建小组研讨,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准则,让学生们在各组当中自主探讨,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施展机会,同时通过同学间的探讨碰撞,加强他们的合作共享理念。例如,教授高中数学(人教版)“随机事件与概率”这部分内容期间,教师就可以将同学们打散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各自利用现有知识分析课程内容,根据事件的关系,对概率的性质进行大胆研究。组内讨论活动可以直接放在课中,或者也可以放在课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组内研讨后,一定要有集体汇总提炼的环节。汇报提炼的时候,也就是各小组间思想碰撞的时候,教师在整个培育进程中,应当肩负目标指引者的责任,指引学生更高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时期的教育教学来说,在高中数学授课活动中,培育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与此同时,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积极推广,如何增强高中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已经成为广大高中教师思考与注重的热点课题。相较于以往接受式学习,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可以进一步突显他们的主体性,即保持一种主动的、自觉的心理状态,借助积极思考、持续研究,使学习任务得以有效完成,从而扩大学习范围,且不受空间、时间等限制,随时随地进行高品质的学习。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知识点的关联性与渗透性,指引高中生主动观察与分析,以此来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忠海.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14):25-26.
[2]李西友.高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20(07):108.
[3]于秀娜.聚焦核心素养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读写算,2020(12):189.
[4]王少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5):90.
28865007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