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
2021-03-11张福阳
张福阳
【摘 要】互联网为初中数学学习提供了创新路径,探究性学习也由此应运而生。所以,本文将结合“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一线教学实践,对探究性学习教学要点展开分析和研究,以期帮助学生不断优化学习行为,促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数学;创新;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6-0028-02
Inquiry Learning Teaching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Beicang No.2 Middle School, Tianjin, China) ZHANG Fuyang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provided an innovative path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exploratory learning has emerged from thi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combine the first-line teaching practi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key points of inquiry learn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ir learning behavior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Internet+;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Innovation; Inquiry learning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的方法,对初中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将从课前预习活动组织、课堂教学改革和课后活动优化三个方面出发,对探究性学习教学要点展开分析和研究。
一、组织课前预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个环节时常被忽视。预习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教师所讲知识,在初步学习之后带着疑问学习的效果更好。所以,教师有必要合理安排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为正式上课做好充分准备。这里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4.1.整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为例。
(一)布置具有探究性的预习作业
预习是学生尚未正式学习新课,学生自主进行的学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前了解的过程。探究性学习法要求教师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预习作业,这样学生才会在探究中逐渐形成新知。例如,教师首先让学生在阅读课本“问题1”的基础上完成“探究”(1)(2)(3),并用字母代替数字,自主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尝试总结法则后,与课本中的法则对比找出差异,也可将之发至班级微信群中和其他同学讨论。其次,引导学生在阅读“例1”的基础上掌握“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应用方式。最后,让学生完成“练习”中的四道题。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他们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锻炼了他們的问题探究能力。
(二)鼓励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作业
为了让课前预习更高效,教师不仅要布置探究性预习作业,而且要鼓励学生自主完成这些作业。为此,教师可以将预习作业当成学生的课外作业,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多的学习负担,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抗情绪。教师也可以评选优秀预习作业,教师除了可以在微信群和宣传栏展示这些预习作业外,引导学生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范本进行学习和探讨。最后,教师还可以将与“同底数幂的乘法”有关的数学史的融入其中,提升学生对预习作业的兴趣。
(三)及时检查预习作业
在学生预习完课堂知识之后,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教师要对这些作业进行批改和分析,以此掌握更多有关学生预习的情况,如学生的错误集中表现在哪里、学生的探究思路有何特点等,然后借此调整自己的上课结构和节奏。对于此前教案中未涉及或未预设到的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信息适当添加。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对预习问题进行讨论,如“为什么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法则需要注明‘m,n都是正整数’这个条件?”等。
二、落实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探究性学习效果
课堂教学应是探究性学习的最重要环节,是优化探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所以,教师在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这里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平行四边形”和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例。
(一)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性问题
例如,教师在讲“平行四边形”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中,并想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平行四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应用,然后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和对角分别有什么特点?”“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吗?如果是,那么它的对称中心在哪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什么特点?”等。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和探究主动性、积极性将得以显著提高,学习更有目标,学习效率更高。
(二)突出主体,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学生是课堂主体,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讲八年级上册“多边形的内角和”时,需要探究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学生是主体,教师可以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通过实践探究获得知识。为此,将学生分组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和画辅助线的方法探究公式,每个小组内安排一个人进行操作,一个人进行记录,其他学生负责观察,最后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探究公式。在找、做、探、说这几个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既为学生营造了自主、和谐的探究氛围,又让学生体验了集体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两个方面:首先,保证学生独立思考。虽然是小组合作,但每个学生仍然需要有自己的想法。其次,鼓励学生提问题和发表见解。只有当学生能大胆表达出心中所想,与其他同学交流看法,这一过程才称得上“探究”。
三、优化课后学习活动,增强学习动机,提高探究能力
课后作业对课堂所学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设计和优化课后学习活动,对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效果的提升也非常重要。所以,作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要在优化课后学习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这里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数学活动1、2”为例。例如,教师在讲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后,为了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在拓展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布置教材中122页的“数学活动1、2”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与同伴一起讨论的方式完成探究活动。虽然活动数量非常少,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非常好,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再如,教师在讲完第十五章“分式”后,可以给学生布置“完成课本第156页‘数学活动’”的课后作业,拓展和延伸课堂。尽管只有一个活动,但是通过这个活动中的“猜想”和“证明”,学生的探究欲望将能得有效激发,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總而言之,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进行学习是其主要特点,探究活动和过程应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体现。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和组织好课前预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而且要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强化探究性学习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要将课堂向课后拓展,不断优化课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闫丹.浅谈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J].读与写(教师),2019(02).
[2]马明英.刍议探究性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途径[J].读天下(综合),2020(07).
[3]何广海.刍议探究性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宁夏教育,2019(10).
[4]林成杰.探究性学习及其兴趣培养刍议[J].教育文汇,2019(08).
[5]岳绍杰.“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思考与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
(责任编辑 袁 霜)
354050033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