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2016-11-11魏丽君
魏丽君
摘 要: “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限制教师在课堂单向讲授的时间作为抓手,充分拓展学生自学、质疑、讨论和操作训练的时间与空间,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教师点拨、指导的能力水平。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探究性学习 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发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层面遭遇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尽管老师与学生都付出很多努力,但仍然有不少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枯燥,学不好。造成这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失去主动思考的兴趣,使得教学对部分学生来说成了无效或低效教学。
我在教学中吸取“目标教学”、“尝试教学”、“研究性学习”等优点,运用有指导性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发展认识能力。探究式学习在观念上强调以平等、开放、民主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而其本身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经历其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知识建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学习具有独特的特点,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展开的。在这些生动、多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潜能,视学习为乐趣,主动而轻松,并富有创新精神,其主要形式是小组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土壤,应当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中渗透探究式学习,既能极大地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开展,又能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增添新的内容和动力。
因此,它着眼的不仅仅是一篇课文、一项知识、一堂课、一段时间,而是利用课文,活化知识,举一反三,着眼长远,从而给学生指出探究问题的门径,交给学生探究宝藏的“钥匙”,因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适时、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新课伊始,如果教师巧妙创设情境,促进学生的认知领域产生前所未有的问题,那么这种问题意识将作为强劲的动力,支持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因此,教师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认知领域的崭新视角,促使学生原有的较平衡的认知结构产生波动,诱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心理向往,这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的基点所在。
2.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平日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语文教学总是从各种各样的导入开始的。但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缺少深入的认识和体验。如果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究学习就成功一大半。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更贴近学生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
二、培养探究学习意识
1.利用好奇心,引发探究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下雪后的一次作文课上,这样引导学生:天空中的雪花很美丽,现在学生可以出去观察下并用学过的词语描述。孩子们潜能被开发,纷纷观察,然后将自己想到的词语写在黑板与大家分享交流。
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探究意识来自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才会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求谋解”以增强其探究意识。首先由学生对学生质疑,质疑他们的回答,质疑他们的做法,还可让学生对已知知识进行质疑,“为什么是这样的”、“还可以怎样做”等问题成为学生的口头禅;最后由教师进行质疑,对学生没有掌握清楚的内容或重点内容进行质疑,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3.鼓励独特见解,巩固探究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独特见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如《穷人》一课中,对于桑娜是否应该抱回西蒙的孩子,有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把不同意见的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发表意见,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给学生自行探究问题的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尽可能地从已有的资料中找到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如我教学《夜莺之歌》一课时,学生对于小男孩“穿一件颜色跟树叶差不多的绿上衣”这一句话并没有引起特别的重视,而一位叫赵静虹的学生在质疑的这个环节提出的,我觉得这位学生深入思考了,而且绿衣服与发掘小男孩智慧这一特点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时给予了该同学大力表扬,引导学生从迷彩服、变色龙等事物优势方面考虑。学生在启发下讨论热烈,效果出奇的好,把绿衣服和云杉林联系到一起,还说到接近色,找到小男孩成功逃脱的关键,明白前文的绿衣服是为男孩逃脱设下的伏笔。你看,一件绿衣服竟然引出这么多收获(自然、军事、作文方面的),让我始料未及。(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分小组合作互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对课堂小组讨论成员之间应担负的角色做好明确的定位,制定一些必要的讨论规则,做好明确的任务分工,那么就不至于形成天鹅、大虾、梭子鱼的现象。在展开合作讨论之前要有一定准备和必要训练。比如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它为什么是有用的,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等。讨论的形式不同,讨论的方法就不一样。我们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讨论方法,如发言人如何发言?如何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不同的意见如何质疑、辩论?小组长如何组织组员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如何集中意见向全班汇报?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由讨论时无话可说到争论不休,由不会抓重点与关键到抓出继续讨论的话题。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防止讨论变成“争吵”,使课堂讨论在团结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保证讨论的有效性。
四、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只有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与空间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探究性学习就流于形式,可是在目前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做不到这一点,舍不得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观念没转变,二是怕学生一分组探究,还要给那么多的时间,教室里就会乱了,三是对学生不放心。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公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发表意见和机会,让学生有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总而言之,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改革中新提出的学习方式,它并非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否定。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的个性、创造才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洋溢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