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2021-03-10刘峰

科技资讯 2021年36期
关键词:三个结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宿迁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影视传媒类教材建设的改革实践与探索研究”(项目编号:SQU2021JGYB13)、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17DDB0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 峰(1973—),男,在职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高校影视教材建设。

摘要:教材在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被形象喻为“奠基工程、培元工程、铸魂工程”。对于高校教材建设,要做到育人与育才相结合、体系评价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文化创新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既要作为承载与落实知识传递、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的桥梁与载体,又要肩负文化传承、培根铸魂、育人造才、民族复兴的重大使命。该文从强化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意义、高校教材优质内容建设的“三种需求”、高校教材生态体系建设的“三个结合”、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的实践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我国新时期教材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材 三种需求  三个结合  高质量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1)12(c)-0000-00

Abstract: Described as “foundation project, consolidation project and inspiration project”, the textbook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ltivating process of talents.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atic evaluation with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cultural innovation with social service for the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of textbook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is not only the bridge of the knowledge transmission but also the enforcer to implement the core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educating people, and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soul inspir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is paper gives a new explanation of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e “three demands” the “three combinations” of ecological system, and the practical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n the new period.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xtbooks; Three needs; Three combinations; High-quality construction

教材建設事关国家事权,位置凸显。因而要紧密围绕如何有效优化育人质量与育才水平进行,以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使之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与特色发展,从而推进文化传承,为文化强国建设铸魂。

1 强化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意义

2017年10月,我们国家从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要抓好教材体系建设,形成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门类齐全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1] 。”教材具有文化交流、固本培元、铸魂育人等功能与作用[2]。如何满足广大高校对数字一体化教材、多介质教材等建设的新需求,如何及时有效地融入到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中去,对深化高校教材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全世界正深刻感受中国力量、聆听中国声音、汲取中国智慧,中国也在助推新全球化而为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方案”。当前智媒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全新的5G、VR、AI、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高度智能化的融媒云平台及其打造的云计算智慧教育教学环境,极大促进了高校教材的建设与发展。良好的发展环境与全新的数字技术,对新时期高校教材建设的影响必将是颠覆性的。技术与媒介的有机融合,更加有助于推进教材建设的内涵发展与规划设计。推进高校教材高质量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借助技术、媒介、文化等层面的良性互动,逐步向数字化、立体化、智能化等方向进行高度融合发展。

2 高校教材优质内容建设的“三种需求”

高校教材优质内容建设,既要承载数据信息与知识内容传播、系统建构与知识体系建设、教育指导与学习能力培养等功能,还要着力满足“三种需求”。

2.1 满足国家软硬实力建设与文化价值提升需求

当前中国在历史文化、制度建设、新闻传播等多个方面,都在引领新全球化进程并深刻影响世界,但国际传播能力与世界舆论格局尚没得到有效改善。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必须要从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崛起准备,全力改变并引领世界经济、文化以及舆论传播格局,从而更好地屹立于世界之林。因而,在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过程中,要能根据国家与时代需求,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优质教材来深刻阐释中国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为国家与时代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中国文明的世界融合力。根据国家软硬实力建设与文化价值提升需求,推进教材优质内容建设既是首要的,也是迫切与现实的。

2.2 满足新时期各行业对新型融媒人才培养需求

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需将人工智能、5G、VR等新技术,有效融入到传媒、文学、哲学、戏剧、影视、语言等类别的教材与相关课程之中,有助于学生进行跨学科、交叉式、综合性学习,并使沉浸式、体验式学习成为现实。为此,要通过加强高校教材建设与教育内容变革,全面培养综合实力强、专业素养优、学术水平高、创新视野广的新型人才。据普华永道2021年7月发布的《2021至2025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業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总收入将达到3586亿美元,至2025年收入将达到4368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1%,高于全球4.6%的水平。中国在 2025 年电影收入预计占全球总收入(470亿美元)的 23.5%,仅次于美国的24.1%[3]。”可以预期,未来对影视传媒类的新型人才需求必将是非常迫切的。

2.3 满足融媒时代各学科专业自身建设迫切需求

如何做好各学科的专业建设,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衡量当前高校办学质量、育人水平以及时代竞争的重要标杆。各学科专业自身建设更加注重中国价值的国内传播、国际传播以及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在2020年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将交叉学科变成第14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则打通了各学科之间的“壁垒”,与哲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形成有机融合。“交叉融合发展”,作为加强各学科自身建设所要遵循的核心理念。通过建设高质量的高校教材,以推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这一核心目标的实现,从而以内涵式发展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因而,推进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势在必行。

3 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的“三个结合”

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既要服务于新型卓越人才的培养需求,更要做到舆论导向鲜明、价值取向多维,还要兼具科学性、时代性和可读性等属性,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并解决培养人的问题,在其高质量建设上需要做到“三个结合”。

3.1 育人与育才相结合

教材建设不仅肩负“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它还关系到如何帮助广大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之钙”融入教材的生态建设体系,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能心系祖国、报效祖国。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工作会上指出:“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设什么样的教材体系,核心教材传授什么内容、倡导什么价值,体现国家意志,是国家事权[4]。”,为此,对教材建设,一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和文化等诸多现实因素的影响;二要考虑教育决策者、政府部门和各种社会力量对教育的共同影响;三要切实按照国家规划蓝图编写教材,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四要科学构建教材生态建设体系,以将学生培养为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优异的新型人才。

3.2 体系评价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开启新时代教育强国新征程擘画了新的蓝图[5]。而高质量教材的编撰与出版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高校教材生态体系建设更应服务于国家一流人才培养之需。为此,一要充分考虑教材生态体系评价与学科高质量建设的有机结合;二要强化教材助力教师育人与育才能力以及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从而激励广大教师为现代化教育甘愿贡献青春力量;三要重视教材生态体系建设服务于人才培育之本,不仅要考虑各学科专业的办学质量和特色,更要建立相应的交叉学科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四要将教材生态体系评价与新文科人才培养质效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跨学科知识以及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以全面培养出视野宏阔、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在当前的5G、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要更多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因而,教材生态体系建设要着力推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以全面培养新型人才为目标,全方位培养其创新与创造能力,以推进形成各学科建设与教材生态体系建设的新格局、新气象,有助于打造高等教育全域品牌,以助力打赢全面振兴高等教育的攻坚战。

3.3 文化创新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教材承载着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之责,尤其是高校教材要能在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2018年7月12日,光明日报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文中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6]。因此,在推进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中,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创新理念,切实推进教材服务于文化创新实践,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要重视教材生态高质量建设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助推创造性成果转化与创新性理念发展;三要重视教材助推中华文化创新,以正确引导学子树立好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与文化观,自觉接受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着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全面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正如十九大报告所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7]。”

4 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的实践路径

2019年底,国家教材委员会颁布《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首次对我国教材建设做出系统设计。探索教材高质量建设的实践路径,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创新创业新型人才的培养,使之更好地为时代变革和国家的发展需求服务。

4.1 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要以“铸魂育人”为根本,引导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为此,要切实把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到教材编写与出版建设中去,着力在教材内容精编细选与质量体系把控等方面下功夫,全方位凸显主流价值观,使之成为舆论高地,切实为铸魂育人和为国育才提供坚实保障。

“铸魂育人”观念落实在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上,理念信念建设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融入与具体实践上,赋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文化内涵,凝聚中国情结,向广大青年学子厚植中国文化基因,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铸魂原料”融入教材,为打造“培根铸魂”式精品教材发力,以使学子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使得教材能够真正服务于锻造并培养一批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之“饱含中国情、拥有中国心、充满中国味”。为此,在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中,通过有效融入核心价值的育人观,增强学生理想信念,切实培养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优秀品质,使得广大青年学子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这对他们坚定理想信念、胸怀远大抱负、勇担时代使命、忠心报效祖国等具有实践价值与重要意义。

4.2 坚持“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理念

“教材对于人才培养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8]”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观,着力在铸魂育人理念的贯彻、文化价值体系的架构、学科专业内容的选编、数字立体化教材的影像呈现等方面下足功夫,使之能够广泛吸收人类文明新成果,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子的健康成长与成人、成才,使之为治国理政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内容体系是教材建设的中心环节,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为此,要从形式结构和实质结构上优化高校教材“五育”内容体系,全面提升教材的实践性、理论性、融合性,使得教材内容能够有效回应新时代、把握新時代,有力推进新专业、新模式、新课程、新理论的“四新”建设,使之成为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的高地。此外,切实将新时代的最新科技等内容厚植融入教材,全面提高教材的可读性,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引导大学生扎实学好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相关知识,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为未来就业创业、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4.3 编研出版教材坚持精品与优质结合

优质、精品教材是做好教育的良好开端,因此,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要通过构建高水平教材建设平台、制定优秀教材奖励制度等措施,深化教材、学科专业以及课程一体化的建设与改革,为教材编研提供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全面提高精品教材、优秀教材的建设效能,以有效推出内容权威、质量过硬、适销对路的优质教材。与此同时,坚持全程管理,严格把好高校教材建设的质量关,擦亮高校教材建设的鲜明底色。

将高校教材优质内容灵活地融入学科专业及相关课程教学之中,做到润物无声,全面激发广大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爱中华文化的热情,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与到“马工程”教材、重点教材、精品教材、优秀教材以及各类规划性教材的建设中去。截至2021年3月底,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申报中,各省市共向教育部推荐候选教材就达1 423种[9]。这些融入中国特色、中国智慧、中国风格、中国元素的优质精品高校教材能够有效入脑、入心,增强建设实效。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智能化、服务化、移动化、多样化、跨界化、平台化、数据化等趋势日趋明显[10],这有助于将传统的纸质教材与具有数字资源的一体化教材进行深度融合,从而不断提升教材的建设质量与水平,以满足日益多元化的教学需求[11]。

5 结语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高校教材高质量建设进程中,需遵循“立德树人”原则,积极探索多元、多维、高效的立体化、数字化教材建设与出版路径,将“互联网+”“5G+”“智媒+”思维融入其中,通过不断优化教材内容、改善教材的呈现形式、建设优质数字资源、打造方便师生互动的在线课程、智慧教学云平台,全方位、系统化推动高校教材的高质量建设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海良.教材体系建设是育人育才的关键[N].光明日报,2017-10-24(5).

[2]练洪洋.把每一本教材都打造成精品[N].广州日报,2020-12-01(4).

[3]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中国娱乐及媒体行业复苏领先全球[EB/OL].(2021-08-06). http://www.cinic.org.cn/hy/wh/1134437.html.

[4]王湛.我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步入新的历史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7-07-14(7).

[5]管培俊.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开启新征程[N].中国教育报,2021-06-01(10).

[6]黎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光明日报,2018-07-12(6).

[7]钟顺虎.以坚定自信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N].光明日报,2017-12-21(6).

[8]张昆.高校文科专业教材建设的辩证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20,41(11):73-80.

[9]宗俊峰,刘志彬.新时代大学出版社高校教材出版的思考与展望[J] .现代出版,2021(3):49-54.

[10]刘峰,罗敦洲.智媒时代县级融媒建设发展的制约瓶颈与应对策略[J] .出版发行研究,2021(5):57-64.

[11]赵部.“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融合出版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21(8):90-94.

3328500338213

猜你喜欢

三个结合
阿坝州:“三个结合”开展干部谈心谈话
“三个结合”积极开展惩治“村霸”专项工作
科学运用“三个结合” 创新挂牌督导机制
巧用“三个结合”,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结合”
基层建设要搞好“三个结合”
努力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路
精细化服务须注重“三个结合”
坚持“三个结合”提升讲解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