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中“三全育人”的实践探索
2021-03-07钱燕春
钱燕春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湖南 永州 425000)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这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对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培养要求,推进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合格的医学人才不仅要有医术,更要有医德,德技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所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的医学人才培养,在社会飞速发展、医患关系日益复杂的今天尤为重要。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生最先接触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临床医学、护理、助产等专业的必修课,在这个阶段加强学生思政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三全育人”的内涵解读
“三全育人”是综合性教育教学的体现,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主要通过3个层面来育人:一是全程育人,即将德育理念融入大学生整个大学学习和生活过程,旨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全员育人,是指在学校内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育人的实施者、施教者,实施者和施教者不再是思政课程教师、辅导员的专属,而是高校制度体系的一部分,是每位教师教学工作的内容。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教师的品德、人格、态度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三是全方位育人,是指德育、智育、美育等融入教师的每个教学环节,以提升课程教学的丰富性和实用性。
2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施“三全育人”
2.1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概况
组织学与胚胎学主要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功能,揭示生命新个体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医学形态学中重要的基础课程,是一门承上启下的桥梁学科,在生命科学各专业教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2.2 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全程育人”
医学是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的一门学科[1]。思政教育之所以能够成为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核心教育内容之一,是因为医学发展的历程中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及社会性,许多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元素始终贯穿在组织学与胚胎学发展过程之中。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将课程知识和课程中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引导教育学生,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求知欲望得以激发,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坚持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生命观。
在第一堂课绪论部分讲授组织学发展概况时,介绍我国早期组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如马文昭老先生。马文昭先生毕生从事组织学教学工作,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是中国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奠基人。年轻时的马先生曾目睹由帝国主义列强输入中国的鸦片对中国人民的毒害,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吗啡中毒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探索出一种戒除鸦片毒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新中国成立后,马先生建立了细胞学研究室,研究磷脂类对组织的作用并将其理论推广于临床实践。通过对马文昭先生的介绍,学生不仅了解到我国组织学发展的过程,也了解到马文昭先生在祖国基础医学教育方面做出的极大贡献,引导学生向我国老一辈组织学与胚胎学科学家学习,树立学好专业的信心。
在组织学各论部分,针对不同的内容,有的放矢进行讲解。例如在讲子宫的结构时,可以普及人工流产知识。据统计,我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 300万人次,25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占近一半,其中女大学生也占相当的比例,流产低龄化成了一种趋势,未婚未育进行人流的比例越来越高[3]。作为医学生应该明白人工流产手术绝不是一项避孕措施,它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人工流产有可能导致月经不调、子宫穿孔、闭经、生殖器官感染、习惯性流产等[4]。以此告诫女大学生应该自尊自重自爱,在恋爱中要学会保护自己,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在讲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时,必须介绍艾滋病相关内容,近年来在校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比例不断攀升。随着“防艾”知识的普及,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步提高,但对艾滋病的防护意识依然薄弱。告诫学生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存在被感染的风险,性传播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性行为时使用避孕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5]。教育学生洁身自好,不滥交、不乱交,不涉足色情场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安全套,既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讲乳腺结构时,适当介绍母乳喂养及母亲在孕期及哺乳期的辛苦付出,让学生理解女性十月怀胎及哺乳的不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
2.3 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全员育人”
对医学生医德的培养,不局限课堂内组织学与胚胎学的讲授,还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设置的特点,由组织学与胚胎学专业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组成授课团队,将医学专业知识与哲学思维相结合,开展“医德交融”实践教学讨论和自主学习分享会。以小组为单位,设定“试管婴儿技术或者克隆技术的利弊”与“胚胎发生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等不同主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由医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其他学生针对分享内容进行提问,如大量的偶然性是否一定促成必然性?在交流中不断促进哲学思维与专业知识的碰撞,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哲学素养,帮助他们掌握医学发展的规律,让他们自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研究和解决医学事件中的问题。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专业优势,深入农村、社区、敬老院,为群众做义诊、宣讲医疗保健知识,对晚期病患进行临终关怀等。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去知晓乡情、民情、国情,去思考、体会、分析和探索,认清个体生命本质,正确认识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救治生命,树立健康理性的生死态度,引导医学生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群体的关爱,增强生命责任意识,提前感受“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者情怀。
2.4 组织学与胚胎学中的“全方位育人”
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的结合课程,它的教学内容不仅是一个自然科学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反映出它所包含的科学思想方法,反映其文化价值,从而为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充分挖掘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人文元素,实施全方位育人,是加强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科整体教学效果,切实实施德技双修、完善学生人格的有效手段。在讲授理论相关知识时,可以将科学家的事迹融入教学中。如在讲胚胎学中受精内容时,介绍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的张明觉,他不仅是一位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爱国者和道德高尚的人。1950年,他成功移植了兔的受精卵,提出卵龄和子宫内膜发育必须“同步化”的概念,为家畜的胚胎移植和良种培育提供了理论根据。随后,他发现“精子获能”的生理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现解开了精卵受精之谜,为哺乳类卵子体外受精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张明觉博士虽然身居海外,却心系祖国,情系家乡,他多次来华讲学,并邀请中国青年科研人员到他的实验室工作。1979年他向清华大学、山西大学和故乡岚县捐款作为奖学金,培养优秀人才。通过这样的例子,一方面可作为课堂知识的复习;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中进行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的任务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而这种完美的境界要求医学生不仅有精良的技术,也要有一定美学思想。为更好地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引入美学教育,从授课语言中的大体结构美、学生镜下的显微结构美、胚胎发生过程中的发育规律美3个方面切入,最终达到在组织胚胎学课程中展开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美学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介绍肾结构时,引导学生理解肾的血液循环特点:血流量大(占心输出量1/4);90%血液供应皮质且被滤过;入球微动脉比出球微动脉粗,使血管球压力大,且两次形成毛细血管网,利于滤过;球后毛细血管网血液胶体渗透压高,利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的物质进入血液。肾脏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一旦肾衰竭无法正常工作时,体内的废物就无法排出,人就会因中毒而导致死亡。这个时候,可以讲述一个捐献肾脏救助亲人的事例,引导学生体会相互关心爱护的美好亲情,塑造学生的心灵之美。
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既需要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舆论宣传,更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渗透。近年来,我校将“大医精诚”理念贯穿医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新生一进校就组织他们参观校园的文化墙、实验室、遗体捐赠室等,并且每个班都要以“知我校园,爱我专业”为主题进行班会讨论,告诉学生学习医学要以“大医精诚”为座右铭,要立志做德高技精的医务工作者。我校注重用对医学事业有突出贡献和崇高的道德品质的校友来和“身边的人”教育学生。如以我校张琼宇教师为例,他是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师、生物学博士,因突发脊髓海绵状血管瘤,导致脊髓损伤,双下肢完全瘫痪。面对人生的巨变和残酷的现实,他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理想,一直坚守着教书育人的梦想,用轮椅“走”出了一条别样的教书路,成为一个不向命运低头、身残志坚、勇于探索未知科学的人。2019年他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张博士高尚的品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产生影响和教育,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定位,励志成才,利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3 结语
根据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特点,实施课程思政,以实现教书育人双重功能。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以文化人、德技并重,充分运用课堂、社区、校园认真学习党中央、学校政策方针,“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精湛的实践技能和有灵魂、有责任、有温度、有爱国情怀的医学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