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2021-03-07王园焦雪菲

红豆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王园 焦雪菲

【摘要】《导游基础知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探讨了《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为旅游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旅游课程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邱伟光教授对课程思政概念的阐释,即“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

一、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有深刻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休闲方式的改变,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幸福产业”,旅游业亟需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优良的道德情操的服务人员。对于导游这一职业来讲,过硬的政治素质不仅是基本素质要求,更是一名合格导游人员的首要条件。导游人员除了是旅游服务的重要实施者,更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形象的代表,是民间交流的友好使者。正式这样“特殊的身份”,使得在旅游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作为旅游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育人和培养未来导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实践

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的设计教学环节,围绕“课程思政”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做到知識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一)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目标中体现课程思政

课程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起到人才培养标准引领的作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导游讲解的内容都是祖国灿烂的文化和壮丽的河山、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成就,没有这些内容,导游的讲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力争做到每位学生都能讲好家乡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成为当地的形象代言人和民间大使。

(二)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深入挖掘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和资源,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以《导游基础知识(第4版》旅游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例,书中涉及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旅游地理、中国的民族民俗、中国的四大宗教、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国的古代园林、中国烹饪主要菜系、中国的文物特产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是知识也是常识。导游不仅应知应会,还要把它们用适当的形式传播出去,这个过程会带有导游的个体差异,一个爱国,爱家乡,热爱自己文化的导游必然会是一个优秀的传播媒介,在文化交流,文化自信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结合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内容,挖掘提炼出课程思政的几个方面:在学习中国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民族宗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对国家悠久灿烂的文化的敬仰,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在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古代园林和主要菜系章节内容时,感叹中国古代人民聪明才智的同时,进行本地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在整理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讲好家乡故事,建设美丽家园的高尚情操;在介绍中国文物特产内容时,结合导游工作特点,引导学生熟悉导游的从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规范,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乐业,成为文明旅游的倡导者和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者。

(三)课程思政与导游基础知识课程的有机融合

在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等环节有效系统的嵌入课程思政。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多样的教学手段,学中做等多种措施并举,改变重智轻德的评价标准。

1.优化教学设计体现课程思政实效

教师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匠,还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领路人。在课前环节,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史料,视频等教学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整合相关知识,适当引入热点社会话题和行业动态,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中环节,教师的授课方式,遵循学生为主体原则,平等讨论交流相关问题,教师以丰富的历史底蕴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教师在课上进行知识的讲解时,使学生明白学习导游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当今的旅游已经成为人们增长见识、丰富阅历的主要途径,人们出游除了消遣,还想通过旅游活动增长见识,获取教益,所以一个导游的知识储备量,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往往成为衡量讲解水平的金标准。一名优秀的导游应当具有较全面的知识体系,掌握各种知识,这些知识是导游的看家本领,是导游讲解的素材,对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和各种传说故事更是了如指掌。这样使游客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导游知识素养的体现。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素质,有了文化底蕴才能饱含深情的给予有温度有情怀的讲解。

教学方法上,结合导游基础知识的相关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实现育人目标。结合新闻热点问题,行业企业模范人物事迹,讲旅游专家、学者的故事,或请当地优秀旅游从业者进校讲座等形式,树立榜样,学习工匠精神。减少单纯说教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推送优秀读物和资料,帮助拓展知识面,通过讨论交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引导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团结合作意识。在布置任务环节,设置梯度问题难度,当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时,鼓励学生想办法克服困难,努力进取,磨炼抗挫能力。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情景模拟教学法也可以是思政教学的有力抓手,教师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场景,吸引学生体验,进行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锻炼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例如在介绍中国菜系知识时,可以创设游客到旅游餐厅就餐的情景,学生扮演餐厅服务员角色,对游客进行上菜并介绍菜肴的服务,在介绍菜名菜肴的过程中,即锻炼了讲解的技能又使学生体会到中国菜系的博大精深,即做到了服务人员的热情待客,礼貌细致又宣传了家乡,增进了对家乡的热爱。再例如,在讲授中国文物特产内容时,可创设游客到旅游购物商店购买纪念品,作为导游或购物商店的销售人员应当如何介绍,请学生扮演角色并进行情境模拟练习,通过练习将从业人员诚实善良的职业道德,不得有不实宣传或强迫消费行为的遵纪守法意识传递给学生。

在课后教学环节,通常布置以实践为主的作业,并强调小组合作。例如,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本地区的古建筑,进行参观并搜集整理资料,拍摄照片收集素材,集体制作PPT,进行小组课堂作业汇报。明确分工,讲解要有创新和小组风格。再比如,以锻炼学生讲解能力为主的任务,录制一段导游讲解词,选取的内容是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内容。通过录制讲解视频,丰富语言知识,同时注重服务的仪态仪容,体现从业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做市场调研,做景区、博物馆等志愿讲解员等,在实践锻炼中提升技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做文化文明的传播使者。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为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2.“课程思政”推动考核评价多元化

考核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情况的总结,也是对自我认知的反思,对今后的学习和改进有着重要的意义。课程思政在考核评价环节使评价更系统全面,更能发挥出考核评价的积极作用,对课程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课程思政的推动下,结合导游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着重考核学生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愛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敬业乐业和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情操。基于这样的评价原则,实现对学生的评价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单一的教师评价到企业参与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素质的考量。

结语

导游基础知识作为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把提升自身修养和培养旅游行业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己任,为社会输送更多不仅专业素质水平高,更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的旅游从业者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唐欣然,“课程思政”理念下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23期.

[2]曾荣,论课程思政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9年12期.

[3]崔广彬、郑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7期.

项目编号:本文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学校科研课题项目,课题编号:NX20015。课题名称:《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简介:王园,女,汉族,籍贯:河北省,生于:1981-02,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学校,单位省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单位邮编:750001,职称: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研究,导游服务教学改革研究等。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