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思政工作有效路径探析

2021-03-07王思思马孝杰尹小雁

红豆教育 2021年31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王思思 马孝杰 尹小雁

【摘要】“三全育人”既是国家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外部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内在必然。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育人队伍专业素质不高、育人理念未形成共识;育人过程出现脱节,各环节衔接不及时;育人力量的各个方面未能有效整合,协同发力。高校应革新育人理念,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挖掘育人要素,实现全过程育人;打通育人壁垒,贯通全方位育人。

【关键词】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关乎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它明确回答了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和新困境。如何在新时代解决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是这一工作的关键。“三全育人”理念指引高校教育工作者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方位实施,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通过研究“三全育人”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理论如何指导教育工作的开展。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与方法,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管理体系从经验模式向科学管理模式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更好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和作用。[1]与此同时,该研究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一方面通过实证研究能发现我校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境,旨在为我国后续开展思政教育提供经验。同时,通过研究能准确了解我校大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与有效性,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培养新时代四有好青年。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

当前,我国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重视程度极高,从习近平总书记的总要讲话精神到学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都十分丰富。在CNKI数据库以篇名=“思想政治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截至2021年5月27日,共计检索得到83019篇期刊论文。以篇名=“三全育人”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共计检索得到1413篇期刊论文,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三全育人”的要求后,相关研究更是达到顶峰,2019年至今发文量就达到1274篇,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概念界定,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以及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也有观念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关于造成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学界普遍认为有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三方面的因素。杨文革认为,对外开放整体环境对思想文化形成的冲击、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对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陈旧不变教育模式对思想教育产生的障碍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思想教育提出的挑战,构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实效性不强的因素。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学者们通过大量的理论研究结合实践,提出了角度不同的众多提升策略。马菊霞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傅红梅认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教育者必须要起到示范作用以身作则。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在数量上和内容上相当丰富,主要集中在对影响因素、概念界定、提升策略等方面的探讨,但缺乏形成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体系,缺乏针对新时代背景下,特别是新理念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还没有在宏观领域内关注微观因素,没有形成可行的实践体系。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问题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育人主体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务工作者,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发挥育人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主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辅导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扩充,越来越多的研究生甚至博士加入到辅导员队伍,辅导员队伍也呈现年轻化,伴随着队伍的年轻,其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指导学生的问题也凸显。辅导员队伍流动过快也是一大突出问题,辅导员队伍年轻化虽然提升了整体学历和素养,但是年轻人在从事辅导员工作后受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工作发展空间小等问题的影响,难以在这一岗位稳定下来。教育职能部门是高校育人的中坚力量,然而部分教育职能部门人员难以正在“为人师表”认识其本职工作,而仅仅将教育工作作为其谋生手段,凡是以利益为先,仅“教”不“育”。

(二)全过程育人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从大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止于学生毕业,贯穿寒暑假。能否做好大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关乎育人目标的实现。当前高校思政课程衔接相对薄弱,在大学生新生期、专业期、就业期应有针对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其次,高校教学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少忽视学生实际生活问题突出,学生课余自由时间远远多余课堂教学时间,思政课教学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最后是寒暑假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出现缺失、教育方法不足,使得在数月的寒暑假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停步甚至倒退。

(三)全方位育人问题

全方位育人是提升育人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也不容忽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各方教育者功利性目的的冲击导致文化育人的零碎与缺失;高校关于“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未完善,导致各部门各自为政,育人效率不高,诸多工作重复冗余;线上线下育人联动育人的内容单一,平台滞后,特别是在线上教育阵地,教育缺乏交互性,效果难以保证。[2]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提升高职学生思政工作实效性的路径

(一)革新育人理念,树立全员育人意识

“三全育人”是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其能否实施贯彻,首先在于理念是否为教育相关者所理解、接受并实施。因此,首先要革新教育理念,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

1.专业教师强化教书育人职责

教師的天职便是教书育人,其包含了“教书”和“育人”两个部分,一是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和相关技能,二是培养培育学生思想品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一步强化教书与人职责。不论是否是思政课教师,都利用把思想政治教育植入课堂设计的全过程,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3]全体授课教师都应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同时不断强化自身政治理论修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特点、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摒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管理者的工作的思想,明确工作职责。

2.教育管理者提升育人水平

除授课教师之外的全体教育工作管理人员都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特别是高校党务人员和大学生辅导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实现是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行教育,在管理活动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世界的观念和办法,在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像春风细雨般润物无声的让学生接受教育。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组织者,要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4]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有意义”向“有意思”转变,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生动”。作为学生的监督引导者,要监督引导大学生做合格的马克思主义践行者。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对人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要通过不断地引导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挖掘育人要素,实现全过程育人

全过程育人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阶段性特征,紧紧围绕学生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效率。

1.新生期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大学新生期是大学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起步和开始,走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是十分关键的一步。通过入学教育能够使学生了解校史、校情,了解院情和专业概况;培养爱国、爱校、爱院的情感;了解学校的校纪校规和相关要求,明确可为和不可为,树立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发奋图强的意识。在大学生入学阶段应该抓好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的系列入学教育。包括新生爱国教育、学风教育、专业教育、贫困生励志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等。注意分院、分系、分专业多层次,由院校领导、教辅老师、企事业家、优秀毕业生等来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将国家社会理想融入个人理想之中,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协调统一。

2.专业学习期关注道德养成

大学生,特别是“00”后大学生,他们的成长经历都比较简单,都处于身心成熟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高。在大学生专业学习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重关注思想道德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树立良好的集体荣誉感。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了解义务和规范,成为适应社会生存的道德人。道德品质既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甚至影响这社会的变革。[5]

3.求职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求职毕业阶段,高校应利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大学生要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其中就包括职业道德。高校职业道德教育应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合作、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等。这些内容看似简单,却是指引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更高更远的关键之所在。

(三)打通育人壁垒,贯通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在统一平台上开展育人工作。首先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学校三全育人的顶层设计,统筹全校力量,明确各个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同时进行监督考评,将高校教育部门、管理部门、机关、后勤等保障部门调动到一个面上走。形成高校各部门分工写作的多为余人平台,打破各行政部门各自为政,育人过程脱节或冗余,使得全校上下紧密配合。在这过程中,高校也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众团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四自教育”。大学生在身心各方面都发展比较成熟,有开展“四自教育”的要求和能力,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提升,也需要大学生通过实践将思想内化于自身。将高校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协调起来,也能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代黎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方式——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103-106.

[3]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03):4-6.

[4]胡颖蔓,欧彦麟.提质行动:高职院校“三全五育”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19):53-57.

[5]李翔,巩建华.全媒体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94-96.李翔,巩建华.全媒体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2):94-96.

作者简介:王思思(1995-),女,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内重点课题:2021hniuktzd02,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2021hniuktzd01,双高背景下以“四史”学习为引领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三全育人思想政治教育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