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视域下杨匏安政治忠诚品格及其当代启示探析

2021-03-07马波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传承

马波

[摘 要]在我国新发展阶段,领略何为“国之大者”,至关重要。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这既是每个党员的道德规约,也是党性的根本要求,是党百年发展的优良传统,是“国之大者”。中共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杨匏安在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中相忍为党,公忠不相忘,堪称中共党史中坚守党性的典范。在建党百年之际,梳理及研究老一辈革命家政治忠诚品格及革命风范,对于新时代加强党性教育及让红旗高高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共百年发展;杨匏安;政治忠诚;党性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1)04-0009-0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歌猛进,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建了彪炳史册的辉煌成就,实现了国家统一、人民解放和全面小康社会,中华民族正从站起来、富起来昂首阔步向强起来迈进。回顾中国共产党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百年发展历程,会认识和体悟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深刻道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数革命先烈和共产党员为信仰、为初心和使命赴汤蹈火、勇往直前,他们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为行动和前进的力量。正值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顾和研究党的百年发展史,对于当下人们“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2]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学界对建党百年史的研究已成热点,尤其在党性教育方面的研究积累成果颇丰。在这其中,有关党史人物的研究,也取得新成果。但总体而言,有关这方面研究分布不均,黨史人物研究相对滞后、成果单薄。随着近年来新资料的发现及相关档案的公开,这方面研究应进一步增强,弥补短板,使党史研究更为丰富和科学。

杨匏安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近几年来对他的研究有所增加,但这与他在党史中的贡献与地位还是不相称的。在现有杨匏安研究中,大多聚焦于他在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地位、对国共合作的贡献及清正廉洁作风方面。本文以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为契机,以政治忠诚的党性品格为视角,尝试对革命先烈杨匏安对党忠诚的鲜明党性作一梳理和探析,以期为新时期人们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及认识对党忠诚教育的意义提供新思考。

一、 建党百年回顾:政治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生命线

政治忠诚,属政治伦理范畴。“忠”和“诚”,在古汉语中大都是分开单独使用的,主要指一个人的内在品行和操守;在现代汉语中,忠诚主要解释为真心诚意,无二心,在现实中常用于指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对上级、对朋友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等。忠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美德,古往今来,“精忠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爱国主义故事在中华大地可谓丰富多彩,经久流传。政治忠诚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源于社会历史实践,体现着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在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文化倡导的“三纲五常”思想文化,核心要义是“忠诚”,体现着封建剥削意识的烙印。马克思主义忠诚观,是无产阶级的社会意识,反对剥削和压迫,追求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和追求,将其作为引领前进的行动指南。先进性、纯洁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本色。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自己前进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其先进性、战斗性和纯洁性赢得了人民广泛认同和信赖。对于党员个体而言,政治忠诚体现的是组织属性,表现为党员个体对组织的归属感、神圣感和执着追求与誓死捍卫信仰的意识等。中国共产党从最初50多人的小党到今天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其发展生成的根本动力在于党员对党的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及对信仰的恪守。政治忠诚不仅是中共党员的道德规约,更是党性要求及价值指引,其基本内涵体现为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和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忠诚。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地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取决于他们执行党的路线的坚定性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3]45回顾近代中国历史可以发现,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无数仁人志士及组织在救亡运动中都没有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拯救国家危亡,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迈进。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党员对党的政治忠诚、党性坚守及认同态度是建立于客观历史发展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他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实冲突中去解释。”[4]33诚然,革命与发展不会是一劳永逸的,历史步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深刻调整,我国社会发展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将会更为严峻、艰巨,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坚持政治方向、政治定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沿着党擘画的宏伟蓝图接续前进。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5]全面从严治党,实现新时代伟大斗争胜利,党员保持政治忠诚则是关键,是首要。政治忠诚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新时期坚守政治忠诚,就是要求党员在现实中旗帜鲜明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压舱石和定海神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建党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沧桑巨变及举世成就在实践上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具有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二、 杨匏安政治信仰生成的逻辑理路

2001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在庆祝建党80周年刊发的《开天辟地》专栏中盛赞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6]。杨匏安是中共早期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相忍为党,公忠不相忘。他的党性淬炼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他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选择而形成的。

其一,家庭教育与乡土文化影响。杨匏安出生于1896年,广东香山县南坪镇北山乡人(今广东珠海市),父亲早逝,母亲陈智艰难支撑着多口之家。陈智有着厚实的旧学底蕴,平时教儿子古诗词,还用许多道理启迪他做社会有用之人。同时,浓郁的家乡历史文化对杨匏安成长、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广东香山位于珠江入海口,紧邻香港、澳门,是文天祥、陆秀夫领兵抗元之地,是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郑观应、容闳及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母亲陈智时常有意识地带杨匏安到澳门目睹葡萄牙殖民者对中国同胞的残忍欺辱。杨匏安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叔祖杨应麟曾组织周围13乡村民英勇抵抗澳门葡萄牙殖民者对珠海土地无理侵占,当时的杨匏安虽年幼无力参与,但族亲的斗争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1911年秋,杨匏安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广东高等学堂附中。广东高等学堂前身是清末重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时创办的广雅书院。这所学校汇集了洋务派、改良派、革命派等多种思潮,邹容的《革命书》、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当时学子们争相谈论的话题。在这里几年的学习,杨匏安沐浴着时代新风气,开阔了视野,1914年毕业后,为了生计,杨匏安回家乡附近的恭常都小学任教。鉴于时任校长刘希明长期贪污教师工资引起积愤,杨匏安等人向官府检举揭发,他因此遭受校长报复,并深陷囹圄,由此加深了他对当时中国社会的认识。

其二,海外求学及思想转变。1915年,出狱不久的杨匏安被迫远渡日本横滨半工半读。到了日本,他的生活异常艰难,时常找不到固定工作,交不起房租。迫于生计,他变卖了带去的书籍,甚至自编油印刊物《如此》在华侨中销售[7]28。他饿着肚子钻研日语,还抽出大量时间到书店、图书馆学习。杨匏安在这里既接触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及孙中山、章太炎民主革命思想,还受到了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他阅读了日本早期社会主义学者幸得秋水、堺利彦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译著,还与具有民族情结和相同志向的爱国华侨常在一起谈论托尔斯泰人道主义文学、马克思主义等救国思想。在日本的这段经历,杨匏安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思想认识有了新变化,他由过去深受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的年轻人逐渐转变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其三,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1916年,杨匏安从日本回国,起初在澳门以教学为生。1918年,他在爱国人士陈大年的引荐下来到广州时敏中学任教,并兼任《广东中华新报》记者。《广东中华新报》创办于1916年,是当时广东宣传新文化运动有着较大影响的一份报纸,办报人多为爱国留日学生。五四运动中,该报不断扩版、增加新栏目,传播新思想。杨匏安以此为思想阵地,孜孜不倦地发表革命文章,传播新思想。自1919年6月,他撰写《青年心理讲话》和《美学拾零》等多篇文章,用西方美学、心理学等新思想、新话语引导启迪青年学生及革命群众,深受广东青年学子的称赞与好评。为适应新形势要求,杨匏安在《通俗大学校》专栏先后翻译、撰写、介绍多篇反映有关西方主要社会思潮的哲学及社会主义派别的文章。其中,连载的《社会主义》一文,不仅介绍了欧文、圣西门、傅立叶及马克思等社会主义流派思想,还言马克思的《资本论》“世称之为社会主义圣典”[8]161;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连载的《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介绍、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称赞马克思主义为唯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及“由发表《共产党宣言》书之1848年,至刊行《资本论》第一卷之1867年,此二十年间,马克斯主义之潮流,达于最高,其学术亦以此时大成”[8]168。杨匏安是华南地区早期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骨干,他于1921年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三、 杨匏安政治忠诚品格的主要表现

杨匏安在革命斗争中多次被捕入监,无论敌人严刑拷打,还是高官利诱,他从未改变初衷,直至英勇就义,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和革命风范。

(一) 忠诚于马克思主义信仰

1.杨匏安是党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先驱之一

杨匏安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闯將,文章、报刊是他投入战斗的重要方式。“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9]23,为把马克思主义火种撒到人民群众中,推动革命运动的开展,杨匏安积极投入到五四运动洪流中。除了参加各种形式的斗争活动,他还撰写文章宣传、介绍新文化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杨匏安以《广东中华新报》为主阵地,在 《通俗大学校》副刊先后发表近十万字,其中,以《美学拾零》为题发表约3万字;以《世界学说》为题发表41篇译文。自1919年6月,他发表该报的《青年心理讲话》全文约15000字,文中借用西方资产阶级人文思想及方法批判封建专制文化对人们思想的禁忌,该文在我国心理学发展史上可称为开拓之作。《美学拾零》文章2万多字,文中分别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温克尔曼、康德、黑格尔等西方十多位学者的美学思想,为我国最早系统介绍西方美学的文章。在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美学尚处于萌芽阶段,杨匏安的这些探索都是比较早的,通过传播西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新思想,帮助人们开阔视野,打破禁锢。1919年7—12月,以《世界学说》为总题,杨匏安先后发表介绍有关西方哲学流派及社会主义派别的专题文章。他在《社会主义》一文写道:“近代生产事业,虽以资本制度而益形发达,然今日贫富之悬隔,及社会上各种罪恶,莫不由是而生。然则现在之社会状态,实劳动者奋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时期也。”[8]161在这里,杨匏安认识到用马克思主义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意义及社会发展之趋势。1919年11月11日至12月4日连续发表的《马克斯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一文,比较系统地介绍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在文中鲜明指出:“马氏以唯物的史观为经,以革命思想为纬,加之以在英法观察经济状态之所得,遂构成一种以经济的内容为主之世界观,此其所以称科学的社会主义也。”[8]168 以此发表时间而论,有学者把该篇文章称为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姊妹篇。除此之外,杨匏安在《青年周刊》等刊物还发表了一些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文章,比较有影响的有《〈青年周刊〉宣言》《马克思主义浅说》《无产阶级与民治主义》等。在广东早期党的组织建立和发展方面,杨匏安同样身先士卒,为党早期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2.杨匏安深入实践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春夏间,杨匏安先后到广州南武中学、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任教。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异常活跃,是当时广州学生运动的主力。在这一时期,他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广东青年团的“社会主义讨论会”活动,组织广大青年举行马克思、恩格斯纪念会。借助报刊,他发表多篇文章盛赞中国革命。如1922年2月为《青年周刊》撰写创刊《宣言》,郑重指出“‘社会革命’四个大字就是我们先行的旗帜”[8]187 。在《宣言》中他坦言:“我们最服膺马克思主义”“他的革命的无产阶级学说,就是指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实际道路。”[8]1871922年3—4月,杨匏安在《青年周刊》分4次发表《马克斯主义浅说》一文,该文开头就指出:“自从19世纪出了一个马克斯之后,令以前的社会主义,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失掉了光辉,以后的社会主义,犹如得著一条明朗豁豁的道路;马克斯主义的潮流,竟一天一天的澎湃起来。”[8]190 1922年10月在《珠江评论》发表《无产阶级与民治主义》一文,文中他结合中国国情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合作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分析。除此之外,他还克服重重困难,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搜集、整理从苏联回国同志带回的资料,编译成约20余万字的《西洋史要》一书,并于1930年由上海南墙出版社出版,该书最早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介绍西欧各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为人们更好地认识近代欧洲历史起到帮助作用,该书先后再版了多次。在这一时期,南墙出版社还出版了他翻译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的《地租论》一书,书里介绍了欧洲及社会主义苏联等国在经济建设中对地租的管理和使用。该书对我党土地革命时期制定土地政策发挥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二) 忠诚于党的路线方针

1.坚定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1926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了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政策,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帮助国民党改组,壮大革命力量。在国共合作时期,杨匏安坚定执行中共中央通过的国共合作方针、政策,与其他中共党员一起帮助国民党改组,排除各种阻力把工农等革命力量引进国民党中,促进老朽的国民党改造成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焕发生机和活力。在国共合作中,杨匏安身兼多职,任务繁杂。他被党中央指派为常驻国民党的党团书记,国民党“一大”中,又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1925年成立的国民党广东党部中,他被选为省执委三个常委之一,兼组织部长。1926年1月,在国民党召开的“二大”上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执行委员,兼职中央组织部秘书。杨匏安作为中共驻国民党党团负责人成员,不辱使命,大力推动国民党在广东的改组,为在广州的试点工作积累了许多成果和经验,并推广到全国。如国民党广东省党部成立前,广东各县市成立党部的只有中山、顺德等十三处,共有党员一万五千余人。从省党部成立至1926年1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省国民党党员人数激增四万八千多人[8]215。新入党的党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工人和学生,改变了国民党过去以华侨为支柱的社会基础。 国民党广东的改组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取得迅猛变化,与杨匏安倾注的心血及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2.勇于与破坏国共合作的敌对势力作斗争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分裂趋势加剧。由于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引起国民党保守势力的不满,1925年8月廖仲恺被不明分子杀害。得知消息后,杨匏安联合中共党员及国民党左派,竭力推动“廖案”真相的调查,打击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的嚣张气焰。1926年1月,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他团结国民党左派,揭露国民党右派背叛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政策行径,为会议通过“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倾注了大量心血,坚定维护中共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在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右派势力掀起的多次分裂革命事件中,杨匏安都进行了斗争和抵制,并警醒人们“蒋介石是滑头仔”[7]119,希望大家要联合左派力量,阻止蒋介石的阴谋得逞。1926年,蒋介石先后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清党事件,杨匏安等中共党员对蒋介石的阴谋予以揭露和批判。但当时中共由于受到右倾错误思想影响,向蒋介石反动势力妥协退让,杨匏安被国民党右派排挤出国民党组织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公然叛变革命,杨匏安被列为蒋介石反革命集团通缉的197名“中共要犯”之一。对此,杨匏安等跨党中共党员与国民党左派联袂发表谴责蒋介石背叛革命的《中共委员联名讨蒋》通电,要求人们“去此总理之叛徒,本党之败类,民众之蟊贼”[7]130,随后参与组织“被难同志救恤会”,救助被国民党驱逐的同志及其亲属。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杨匏安被免职,开除国民党党籍,并受到武汉政府的通缉。杨匏安始终从维护党的利益出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不动摇,誓死力争,在各种威逼恐吓面前不退却。

(三) 身居高位,清正廉洁

如何处理“小我”與“大我”、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观察党员先进与否的重要尺度。杨匏安身居高位,清正廉洁,并慎独慎微。周恩来称赞杨匏安:“为官清廉、一丝不苟,称得上楷模。”[7]189早在杨匏安在恭常都学校任教员时,他举报校长贪腐被陷入监。在广州谋职时,有朋友鉴于他家庭经济困顿,为他介绍警察职业,他因不屑旧政府警察的腐败与黑暗,拒绝了这个“肥缺”。作为中共党员,杨匏安时刻牢记党的信仰,践行党的宗旨,维护党的利益。广州司后街(今越华路)杨家祠为杨匏安在广州工作时的寓所,是他全家栖身之地,但这里时常也成为党组织开会、联络、研究问题的场地,一家老小因此常担负着掩护同志、安全前哨、传递文件等任务。在国共合作期间,他在国共两党中都身兼要职,从未因家里生活拮据向党组织伸手提要求。他曾代表廖仲恺到香港指导工人罢工,当时掌管着大量的经费资金,但他分文不沾。在省港大罢工捐款中,曾有一次放在他家发放的捐款麻袋里遗留有一枚2角硬币落在了地上,小孩便拾着玩,杨匏安知道后,教育孩子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占为己有,要求小孩立即把硬币交还[10]。在国民党“二大”上,杨匏安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成为“九大常委”之一,这时他的月薪有300大洋,但他给家人留点生活费后,其余上交党组织。他说:“我是党派到国民党中央的一名专职工作人员,我只应领取生活费,其余的钱要交给党作革命经费……因为我是共产党人,共产党人有共产党人的规矩。”[11]杨匏安还严格要求家人,有次过中秋节,有人给他家送几盒月饼,当杨匏安得知后,瞬即要求家人退回了。他总是告诫家人:“我们不许做贪图小便宜、不干不净的事情。”[10]杨匏安家生活困苦,家里生活常常难以为继,7个子女有2个因无钱治病而夭折,他本人也身患肺病。尽管如此,他没有向党组织提困难,总是工作到很晚才回家。回到家里,还要和家里人一起推磨做米糍,清晨,由年迈的老母及孩子们到街上去叫卖,以此维持一家人的生计。此外,家中年迈的老母亲还时常担负党组织的掩护任务,孩子也为党组织传递传单和书报。1931年7月,杨匏安等在上海租界被捕,被捕时杨匏安还在患肺病卧床,爱人正准备到火柴厂上班。当杨匏安登上警车时,家人牵衣顿足拦道哭,七旬老母跪在警车前愿与之共存亡。杨匏安家里人口多,当时执行人员搜查他家时,除了找到一些书籍外,从他身上仅搜出7元钱,是他全家人的生活费。

杨匏安对党忠诚的品格表现还不止这些,他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也感人至深、催人奋进。杨匏安被捕后,在狱中面对国民党当局不择手段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地说:“我从参加革命开始,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变节不行!”[7]152 蒋介石还曾亲自打电话劝降,杨匏安摔坏电话机,痛拒蒋介石。1931年8月,杨匏安被国民党枪杀于上海龙华,时年35岁。杨匏安牺牲时留下了诀别诗《示难友》:“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残生无可恋,大敌正当前。知止穷张俭,迟行笑褚渊。从兹分手别,对视莫潸然。”[8]6 以此鼓励同伴坚定信心,继续奋斗。

四、 杨匏安政治忠诚品格的当代启示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涌现出诸多如杨匏安、蔡和森、瞿秋白、杨靖宇、雷锋、王进喜、黄大年等无数为党和为人民舍生取义、奋不顾身的英雄儿女,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孕育出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雷锋精神、西迁精神、特区精神等,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为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铭记过去,才能开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使中华民族更加坚强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2]69-70今天,我国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在党中央擘画下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伟大事业,因此,缅怀先烈,培根固元,砥砺前行,这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

(一) 汲取红色文化营养,保持“赶考”警觉

铭记历史,才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忘记来路的民族必定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必定是没有未来的政党。”[13]红色文化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分布于全国各地,呈现为多种形态,有实物形式,也有歌曲、故事等非物质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尤为重视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为了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贯穿红色文化发展的“精”“气”“神”,是发展和壮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和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执着追求。当前,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加强红色文化的开发、成果转化及应用有助于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在现实中增强意识形态的话语权、领导权及引领力,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加强红色文化的应用研究,既是抵御西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的需要,也是抵制不断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需要。此外,当前社会由于受拜金主义影响,各种低俗、媚俗、庸俗的快餐文化不时冲击着社会主旋律,影响着青年人健康成长。这就要求党性教育须覆盖全社会,线上线下不留任何死角。党的事业不是得过且过、权宜之计,是一贯的、连续的,是集历史、现实与未来发展于一体的。在当今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嵌入红色基因,这既是我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有关杨匏安烈士的研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杨匏安烈士在党史中的地位得到凸显。1986年,杨匏安诞辰90周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杨匏安文集》;1996年,杨匏安诞辰10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文集,关于他的资料及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到丰富。但总体而言,当前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与我们今天意识形态教育的发展态势还不相适应。我们应当提高全社会对红色文化应用的重视和研究,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实践,加强传播渠道、方式、途径的创新,利用影视、文物展览等形式,让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精神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与信仰在现实中永生,并成为激励后人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 增强革命传统教育,构建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茍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共产党人应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杨匏安正是以革命信仰、革命纪律锻造了他不平凡的钢铁意志。试想倘若杨匏安没有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与向往,没有舍我其谁的革命献身精神,怎会有刑场前“慷慨登车去,相期一节全”的坦然自若。“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英烈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前仆后继,坚韧不拔,正是因为他们的奉献牺牲,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够取得胜利。今天,战火和硝烟虽已远去了,但我们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目标迈进过程中绝不会是平坦的大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面临着“四大风险”“四大考验”。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任务依然艰巨,形势依然严峻,诸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阳奉阴违、不担当不作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层层加重基层负担、领导干部和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侵害群众利益、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对黄赌毒和黑恶势力听之任之甚至充当保护伞等问题” [13],这些顽症痼疾严重损害党的肌体,损害党在人民群众的形象。“人民是阅卷人”,建立党内外监督长效机制,让制度的优越性较大程度地释放出来,这就要求党风建设要敢于动真格,壮志断腕,敢于亮剑,时不我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5]今天,加强党的建设,需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学习他们矢志不渝地恪守党性和信仰的精神及品质,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对标对表,遵守党规国法,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 以史为鉴,实施革命理想教育不松懈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之“钙”,是推动人们战胜千难万险的不竭动力。2013 年1月,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在我们党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12]80探析杨匏安人生历程,进入视野的就是他为革命为理想信念而生活、而探索、而战斗,直至慷慨就义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理想信念使他抛弃国民党的高官厚禄,甘愿穷困潦倒。今天,我们纪念杨匏安,学习杨匏安,就是学习他对党始终如一的忠诚,对党的理想信念执着追求。今天,随着国情、党情、世情的变化,中外文化交汇交融,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思想的影响和侵蚀下,不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滑坡,党性薄弱;一些党员和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中,只讲物质利益和个人享受,失去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更有甚者,崇洋媚外,言必称西方,不问苍生问鬼神,道德败坏,以权谋私,丧失信仰等,这些都是党性缺失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我国改革取得的成果就会丧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14]43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不会被困难所击倒,就不畏浮云遮望眼,就会不忘初心不动摇,也才能永葆蓬勃生机。“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正昂首阔步,奋勇向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讲话中指出:“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15]当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新长征,还将遇到“雪山”“草地”“娄山关”等艰难困苦,只有坚定理想不动摇,才能保持定力,不忘初衷,不偏离前进的既定轨道,勇往直前。

(四) 感悟思想伟力,永葆初心使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正确思想武装下,人们才能有行动自觉。杨匏安对党无私奉献、忍辱负重,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执着信仰,在于他对党的事业矢志不渝的忠诚。“天下至德,莫大于忠。”百年党史,镌刻着无数革命先烈、劳动模范、科技标兵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感人事迹和奋斗精神,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安康千秋大业,在前进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不断迈进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科学理论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党的历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16]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学习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祖国和人民利益的赤胆忠心、对中国共产党的绝对忠诚。“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无数革命志士就是用生命和鲜血谱写正义的力量。学党史,悟思想,开新局。当前,我国正在乘势而上,开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但新挑战、新矛盾纷繁复杂,各种险阻、关隘不计其数。“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在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判断力,坚定初心使命不动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自己的行动,胸怀国之大者。堡垒易于从内部攻破,无论遇到何种挑战和困难,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恪守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那么,在党的领导下就能凝聚成磅礴之力,铸就成钢铁长城,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美好未来。

五、 结语

尽管由于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杨匏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与认知还不够深入和丰富,但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执着及矢志不渝恪守党性的革命风范是不可磨灭的,需要我们传承和弘扬,做到常学常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恪守党的信仰,这是“国之大者”,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的政治保证。新时代是奋斗的时代,面对新发展阶段伟大斗争形势,加强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学习,有助于提升人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及践行中国梦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 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N].人民日报,2019-06-01(1).

[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室编.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 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21-01-23(1).

[6]开天辟地[N].人民日报,2001-06-25(8).

[7]李坚.杨匏安传论稿[M].广州: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2003.

[8]中共珠海市委党史研究室.杨匏安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9]列宁.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杨明,曾庆榴.我的父亲杨匏安烈士[J].炎黄春秋,1996(11):24.

[11]王晓建.大义云天杨匏安[J].中国监察,2006(17):56-57.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14]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15]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10-02(2).

[16]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6-13.

(责任编辑:铭 心)

(校  对:刘 兰)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传承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提高党校党性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党员一生必修哪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