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影视资源进行创意微表达的思考与实践
2021-02-22梅艳
梅艳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希望学生的习作表达能有创意。随着时代的发展,“微表达”是我们离不开的一种生活方式。本文结合电影资源,从“创意为表达的优势”“创意为表达的实践”“创意为表达的展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这样能有助于其提升创意表达能力。
【关键词】微表达 影视资源 创意读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非常重视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如“表达力求有创意”“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对有新意的思路和表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等,这些都是指向儿童写作创意表达能力的提高。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趋微”新常态,如从短信到微信、从博客到微博。在教育教学中,“微课”“微视频”“微演讲”等和“微”有关的学习词汇频频出现。可见“微表达”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又是现代公民离不开的一种生活方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助电影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微表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借助影视资源进行创意微表达的优势
现实中,要想让学生完全远离各种电子产品,不切实际,教师不如改变教学方式,借助影视资源,寻找其中的关键点,通过开展创意微表达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缓解学生存在的习作畏难情绪
从我国目前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来看:小学生怕写作文,对习作课有畏惧情绪,习作中常出现无话可说、内容空洞、抄袭模仿、缺乏真情等现象。学生没有内容可写,究其原因,是没有用心观察生活,然而他们对电影、电视、手机、网络等却特别着迷。课堂上,提供恰当的影视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表达的热情,解决“无米之炊”的难题,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2.解决教师存在的习作教学困惑
谈到教学,“体验”与“感悟”是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然而,若从习作角度反思:当教师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学会体验生活,强化学生应在阅读中学会感悟时,自己又有多少阅读与写作的体验和感悟呢?“春江水暖鸭先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选好影视资源,教师可以率先进行创意微表达,有了这样的表达体验,再指导学生,就会有的放矢,切中关键处,更易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温度和创意的魅力。
3.弥补教材缺失的关键语用序列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相比以往的教材,更注重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尽管每个单元都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要素,然而從整册教材来看,八个单元涉及的八篇习作并没有形成明显的序列。教师借助影视资源开发教材中的隐性小练笔,不仅可以落实单元要素的教学,还能弥补教材缺失的关键语用序列。如五年级上册习作一“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二“‘漫画’老师”,从写物到写人的描写如何迁移,仅靠教材中的两次练习,对多数学生而言显然不够。此时,影视资源在“关键”时刻适时出场,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借助电影资源进行创意微表达的实践
借助影视作品中的精彩片段,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表达的技巧。以对话描写练习为例,不管是叙事类习作,还是写人类习作,人物对话描写不够具体是小学中高年级常见的问题。尽管老师反复强调,然而收效甚微。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园地二“词句段板块”提出写人物对话,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然而对话描写从三年级起应该分几个层级推进,学生并不清楚。在影视作品中,有大量人物对话的精彩片段,笔者分三个层次指导学生进行对话描写。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
学生在描写人物对话时,一开始仅仅满足于人物之间分别说了什么。笔者曾让四年级学生看《熊出没》的动画片段,看完后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有学生这样写:
熊二害怕地说:“这车不会把俺们送到皮贸市场吧?我可不想变成熊皮地毯啊,你快想想办法呀,熊大。”
熊大想了想说:“俺们一起撞门,一定能把门撞开!”
熊二高兴地说:“嗯,好办法!”于是,它们一起用力地撞门。
这样的描写之所以相对乏味,是因为学生没有注意观察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与语气。笔者引导学生再看一遍,特别要留意熊二开始说话时害怕,后来又突然高兴的样子。修改后的对话描写如下:
一天,熊大和熊二被光头强关到一辆卡,车里它们非常着急,便一起敲着车门,大声喊道:“快放俺们出去!”
熊二绝望地瘫倒在车厢地板上,害怕地说:“这车不会把俺们送到皮贸市场吧?我可不想变成熊皮地毯啊,你快想想办法呀,熊大。”
熊大手托着脑袋,眼珠骨碌碌转了几圈,说:“唔,有了!”他跳起来,大声地说:“待会儿俺们一起撞门,一定能把门撞开!”
熊二听了点点头,咧嘴高兴地说:“嗯,好办法!”于是它们一起用力撞门。
对比前后两次微表达,可发现学生的观察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能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来体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再播放其他影视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对话,待学生练习反馈后总结:观察人物说话时,先要留意说话时的肢体动作,再聚焦面部表情,同时听清说话的内容,并感受其说话时的语气,这样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就会生动可感。
2.教会学生写出变化
在对话的数量上,可以从一组到多组。在对话的形式上,可以从无提示语到有一处提示语,再到多处提示语。一般来说,学生一开始进行对话描写,提示语有两个特点:一是“说”这个字出现频率较高;二是提示语几乎都放在说话内容的前面。在学生会留意观察之后,教师要教会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首先,提示语中可不用“说”字,有两种替换方案。一是用其他表示“说”的词语,如一字词,如“叫、吼、喊、问”等;两字词,如“吟诵、回答、抱怨、念叨、乞求”等;四字词,如“喋喋不休、二话不说、直言不讳、轻描淡写”等。还可直接用动作、神态来替换“说”字。二是提示语的位置要有前、中、后的变化,在位置变化的过程中,相应的标点也要有变化。笔者与学生一起创编小口诀:提示在前加冒号,提示在中加逗号,提示在后加句号,对话若无提示语,直接加上双引号。此外,学生应该知道什么情况下提示语分别放在什么位置。还以上述的动画短片为例,按此要求,学生再次修改后的对话描写是这样的:
“开门!快放俺们出去!”远处传来熊大、熊二凄惨的叫声。原来,它们被光头强关到了一辆卡车车厢里,光头强正驾驶着这辆卡车向森林外呼啸而去。
熊二絕望地瘫倒在地:“这车不会把俺们送到皮贸市场吧?我可不想变成熊皮地毯啊,你快想想办法呀,熊大。”
“唔,有了!”熊大手托着脑袋,眼珠骨碌碌转了几圈,终于跳起来,“待会儿俺们一起撞门,一定能把门撞开!”
“嗯,好办法!”熊二点点头,咧开了嘴。
它们一起用力撞门,这时,车门上的锁栓被地上的石子震得自动开了,可它们还不知道呢。
“再来!”熊大和熊二互相看了一眼,接着使出吃奶的劲向车厢后门冲去。
“啊——”这次,它俩轻而易举就飞出了卡车。“这是咋回事儿呀?俺们咋出来了?”熊二在空中又惊又喜,对着熊大瞪圆了双眼。
3.鼓励学生写出创意
有些影视画面中出现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并没有对话,这时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根据情节,并结合观察去推测主人公可能在“说”什么,这样的微表达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如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中大熊猫妈妈丫丫与熊猫女儿美美之间的告别场景。影片中呈现的是熊猫妈妈深情凝望与熊猫女儿爬树的镜头,尽管没有对话,但学生在前面两个层级的基础上,依然能写出这样有创意的对话:
来自大自然的呼唤,终将使母女俩天各一方。丫丫静静地等着,这一天终于到来了。一天午后,丫丫和美美吃得饱饱的,又小睡了一会儿,可丫丫却有些心神不宁。这时美美突然说:“妈妈,我想去爬爬树。”说完,就想一试身手。
“去吧,孩子。”丫丫深情地望着女儿的背影,大声说:“注意安全,动作慢一点,要是遇到有苔藓的树干,一定要抓紧……”丫丫突然感到眼角一阵酸涩,赶紧眨了眨眼睛,努力止住这种酸涩的感觉。
美美走到一棵特别粗壮的大树下,抬起前爪,直起身子,顺势抱住树干,后脚用力一蹬,轻松向上爬了两三米,然后停下来,扭头看妈妈,自豪地喊:“妈妈,我现在感觉爬树是如履平地哦!”
“是的,你刚才爬得多快!注意安全啊!”妈妈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对话描写的最终目的是凸显主角的形象。据说熊猫妈妈认为孩子如果能够爬上树而不会掉下来,那么在遇到危险时孩子就可确保自身安全,这表明孩子可以独立生活,也是妈妈选择离开的时刻。上述片段中,熊猫妈妈的慈母形象与熊猫女儿的调皮模样跃然纸上,像这样彰显人物个性的对话描写就是成功的。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学中借助电影资源进行对话描写的实例,有效填补了教材在相关表达技巧方面的空白点。学生不仅学会了对话描写,还丰富了想象力,提升了创造力。
三、借助影视资源进行创意微表达的展望
借助影视资源,还可指导学生进行动作描写:先用准动词,再写好连续性动作,最后写出个性化动作。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都可以以此类推进行创意微表达,这在实践教学中成效显著。但同时,借助影视资源进行创意微表达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多重的教育性
影视资源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在选择影视资源时要注重其多重教育功能,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审美价值与人文内涵的优秀电影。看完《忠犬八公》这部电影,学生可讨论八公等待十年是否值得;看完《绿野仙踪》,可探讨真正的勇气是什么;看完皮克斯的《鹬》,可思考真正的成长究竟是什么。这样逐步引导学生与广阔的世界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2.适当迁移拍摄技法
借助影视资源进行创意微表达的优势在于可反复“抓住”各种镜头。如指导学生写到关键处时,可利用特写镜头,将其定格放大,也可利用“蒙太奇”手法,将两组不同的场景进行穿插剪辑,使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另外,还可利用只有景物没有人物的镜头,让学生尝试环境描写,通过微表达感受故事氛围的营造与悬念的增强等。
3.剪辑片段建设资源库
在当前统编教材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每个单元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呈现出怎样的规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每个学生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可能遇到怎样的困难,哪些电影资源能给予点拨……教师应根据不同文本、不同要求、不同目标来巧妙选择影视作品,剪辑好相关片段,设计好交流话题,分年段、分类型建设资源库,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立项课题《语文课程整合视域下儿童创意读写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289)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