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的本土化实践与思考

2021-02-11李剑波

职教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本土化

摘 要: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本土化是推进国内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本土化改造应遵循“吸纳性”与“融合性”并存、“有效性”与“可行性”并重、“计划性”与“灵活性”并举三原则。在此基礎上,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以引进AHK项目为载体,通过师资力量“校本化”、场地设施“一体化”、课程设置“项目化”、合作对象“多元化”、培养过程“企业化”的“五化”途径,提升了教学活动的实效,整合了机电专业的教学资源,强化了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

关键词: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本土化;AHK项目;宁波第二技师学院

作者简介:李剑波,男,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1)12-0059-0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到 2022年,“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1]。宁波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启动“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首批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符合欧盟人才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德国工商协会、手工业行会等考证体系的要求。”[2]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对接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既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对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

一、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意义

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的产物,蕴含了国际职教界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它虽然发端于其它国家,但引进这些资源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今后职业教育的努力方向,我国要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要“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3]。因此,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实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手段,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学校内涵建设的要求

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着为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助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责任。职业院校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发达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等方式,优化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改造实训场地,完善教学实施,才能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三)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是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

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多以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形式予以呈现,这就保证了在该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又具备对接企业岗位的专业应用能力。而蕴藏于这些教学资源背后的先进理念,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潜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本土化改造的基本原则

虽然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途径具有多样性,但无论是采用何种方式引进,都需要对引进的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改造,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培养适合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本土化改造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一)“吸纳性”与“融合性”并存

在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过程中,吸纳外方的典型做法是项目实施的必要之举。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文化土壤。因此,在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过程中,项目实施者不仅需要借鉴外方的先进理念,吸收其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益经验,同时也应该关注项目引进过程中由于文化不匹配而产生的潜在风险,调和中外文化之间冲突,摒弃、改造与我国教育实情不相符的元素,实现国外教育资源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4]。

(二)“有效性”与“可行性”并重

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自然会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然而,作为教育改革的谋划者,在项目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其关注点不应该仅仅拘囿于项目实施的效果,还必须意识到,受资源配置和学生学情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在引进境外教育资源过程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完美方案”。因此,作为项目的实施者应从可控资源的实际状况出发,在理想与现实的博弈中寻求最优的结合点,在“有效”与“可行”之间探索最佳的平衡点,从而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

(三)“计划性”与“灵活性”并举

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本土化需要项目管理者对师资培训、课程构建、设施改造等诸多方面进行预先设计、统筹安排。但是,由于国外教育资源与我国本土教育生态的融合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探索性与生成性,同时,影响项目推进的要素如资源、师资、学情等变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亦时常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这些不确定因素将加剧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对项目的顺利推进构成较大挑战。因此,作为教改的实践者,职业院校需根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适时变通、灵活调整项目实施方案,兼顾“计划性”和“灵活性”。

三、基于AHK项目的德国职业资格培训体系本土化实践

德国工商业联合会(Industrie-und Handelskammer,IHK)是德国本土评估职业教育质量和组织职业资格考试的权威机构,其所颁发的证书在欧洲乃至其他国家就业都有很大的优势[5]。AHK(Auslandshandels-kammern)是由IHK下属的国际商会在中国开展的职业资格培训项目。该项目“源于德国”“权威认证”和“扎根中国”的三大自然属性表明,它是实践国际教育资源本土化的良好载体。有鉴于此,宁波第二技师学院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合作,遵循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的三大基本原则,选取学校机械、电气两系的部分专业,从以下五个维度推进AHK项目引进的本土化改造实践。

(一)师资力量“校本化”,组建胜任AHK项目的教学团队

遵循“通识性了解+专业化提升”的培训模式,学院首先邀请AHK项目考官对本校机、电两系30名教师开展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通识性培训,使他们对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现状及运作过程有一个整体性的基本认识,为他们今后实施AHK教学完成必要的理念革新,同时也为下一轮培训做好基本的知识储备。根据德国职业教育法,AEVO(Ausbilder-Eignungsverordung)证书是双元制教育师资的必备上岗证书。有鉴于此,在通识性培训基础上,学院选派其中的19名机电类专业教师参加为期14天的“专业化”培训。培训采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交流学习”的组织形式,通过“小组拼图法”“引导文法”“案例研究法”“六步教学法”等多种双元制教学手段,使参训教师对双元制教学的理念、策略及过程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最后,经过笔试+口试的考核,学院的19名教师顺利获得了由德国AHK上海代表处颁发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师资质证书(AEVO),为开展AHK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师资保障。

(二)场地设施“一体化”,打造匹配AHK项目的实训场地

AHK教学及考试场地与国内实训教學场地存在较大差别。根据德国双元制教学标准,实训场地需具备独立完成从产品设计到制作“一体化”的完整生产链。为此,学院斥资600余万元,对机电专业的相关实训场地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德国工商大会AHK专家组的指导下,学院已完成机电一体化、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等三个AHK专用实训室建设,累计占地面积达1 700平方米。AHK专用实训场地在设计上采用小组分功能区的形式,可满足轮动实训的需要,如模具制造AHK实训场地包含了车、铣、刨、磨、钳五个工种,可以容纳64名学生同时轮动实训。功能区还建立了展示区和情景对话室,以满足学生展示学习后的成果以及让师生休憩与交流之用。实训基地的改造升级,为AHK 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设施保障。

(三)课程设置“项目化”,开发对接AHK项目的教学资源

学院现有的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是以培养技师为目标的六年一贯制专业,而德国AHK相应的专业规定学制为三年半,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在获得技师证书的同时获得AHK证书,学院组织机电专业相关教师对现有的课程进行了整合,即遵循“项目驱动,实操引领,做学结合,能岗一体”的双元制教学思路,重塑专业课程体系,圈定技师考核中技能核心课程与AHK课程对接融合,按照知识技能的深浅难易程度与项目驱动的理念,凸显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引领的特征,将传统的课程设置改变成以项目呈现的方式编排,并按照六年学制形成了三个专业的课程总体方案。目前,这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均已获AHK项目专家评审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为后续的教学安排明确了方向。在新整合的课程设置方案框架下,学院还组织相关教师开发了对接AHK项目的专业课教材,如《使用机器加工零件及涉及内容》《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等5本AHK本土化教材已落实开发。另外,学院还专门成立了AHK教材开发小组,扩大教材开发的数量,把控教材开发的质量,为AHK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资源保障。

(四)合作对象“多元化”,搭建适合AHK项目的交流平台

为满足中德合作班双元制教学的需要,学院成立了首个中德AHK校企联盟,确定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为中德AHK班首批合作企业。联盟的成立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与契机。此外,学院还与世界500强企业——德国采埃孚集团及模具公司Tsetinis 工具公司建立了合作意向。为了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学院进一步扩大了与德国本土职业学校的合作与交流,在原有与德国奥斯贝尔格职业学校友好学校合作的基础上,又通过第六届宁波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交流会,与德国比特勒职业技术学院签署了姐妹学校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师生交流、专业建设、AHK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五)培养过程“企业化”,开展符合AHK标准的教学活动

“企业课堂”是落实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的重要一环。按照AHK课程设置要求,学院安排学生进入AHK联盟的6家合作企业,开展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活动。学生来到企业、走进车间,按照校企课程安排,由企业师傅根据实际岗位技术需求进行授课,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切实有效地实现了校企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操能力。企业文化是熏陶学生对现实认知最直接的载体。在企业里,学生通过看、做、认、悟,加快了对专业及未来就业的认知,加强了对社会承担责任的感悟。根据AHK项目的有关标准,学院将分两期对AHK班的学生进行考核,两次考试通过者将获得德国AHK职业资格证书。

四、AHK项目引进本土化实践取得的成效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通过对引进的AHK项目本土化改造实践,不仅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同时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内涵。

(一)以技赋能,构筑职业生涯“黄金起跑线”

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是认知提升、技能精进与情感触动的过程,只有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院在双元制本土化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课程内容和教学项目,创设了生产化、企业化的育人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相应的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呈现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良好态势,养成了严谨细致的行为习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并有效统一,提升了育人效果。在2021年德国职业资格认证考试AHK毕业考试1中,学院16、17级三个中德AHK班学生的合格率达到93.7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21年省技工院校创新创业大赛中,学院机电专业学生共获2金、1银、2铜;在第十五届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8金、22银、25铜的良好成绩。

(二)以质立品,提升内涵发展 “核心原动力”

AHK项目是对德国IHK职业资格培训体系的继承与发展,是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扎根中国职教土壤的产物。在实践AHK项目过程中,通过前期培训、教材开发、教学实施等一系列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双元制育人模式的核心理念、一体化课程开发的设计思路、项目化教学的运用策略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与体悟。这些教学经验的获得成为教师自身成长的内生力,对其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18年以来,机电专业教师团队孵化出全国、省技术能手各1名,省教坛新秀1名,宁波市优秀“双师型”教师1名,市教坛新秀3名,市优秀教师2名。教师参与开发AHK专用教材16套,其它教学资源9套,承担各级课题10项,公开发表论文25篇。机电相关专业获技工院校“省品牌专业”3个(模具制造、数控加工、电气技术应用)、“省示范专业” 2个(模具设计与制造、电气技术应用)、省骨干专业2个(电气技术应用、模具制造)。另外,学院还建成省级大师、名师工作室各1个,省创新实验室1个。

(三)以行致远,打造辐射引领 “标准示范区”

学院在构建本土化双元制课程体系过程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开发课程,又积极对接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寻求AHK项目的相关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形成了同时适用于AHK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和国内考证体系的课程模块,打通了国内外职业資格培训体系之间的课程屏障;实训场地在升级过程中还改善了学院的物质环境,充分发掘了学校现有的物质资源和空间资源。并且,AHK项目的实施经验形成了规模化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其他同类院校的发展。近年来,AHK项目吸引了20多所兄弟院校的200多名教师前来交流学习;学院与延吉国际合作技术学校等6所学校建立了长期教育帮扶机制,目前已派遣5位教师赴结对学校支教。AHK项目的实施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项目推进情况被浙江日报、宁波晚报等多家媒体聚焦报道。另外,依托AHK项目形成的专业影响力,学院还承办了2018年宁波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技能邀请赛智能制造项目的赛项,来自16个国家的20名选手组成的外国参赛队伍参与了比赛。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1-24.

[2]宁波市教育局.关于启动“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首批重点项目建设的通知[Z].甬教职〔2018〕353号,2018-11-08.

[3]中国政府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121-10-22].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4]万烨锋.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本土化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4-5.

[5]李思.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项目在中国的有效性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0):96-99,104.

[责任编辑    秦   涛]

Localization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national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Taking AHK Project of Ningbo Seco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Jianbo

Abstract: The loc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domestic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principles for the loc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the coexistence of "absorption" and "integration", the equal emphasis on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and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planning" and "flexibility". On this basis, taking the introduction of AHK project as the carrier, through the "school-based" of teachers, the "integration" of venue and facilities, the "project" of curriculum set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artners and the "enterprise" of training process, Ningbo second technician college has improv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integrated the teaching resources of major of electromechanical, strengthened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realized the value connotation of loc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localization; AHK project; Ningbo Secon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猜你喜欢

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慕课及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教育本土化融合对策
论鲁迅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灰色化呈现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情况刍议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