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学习多些“生产性思考”

2021-01-23魏星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产性语文课文本

魏星

记得在童年时期,那时候物资匮乏,可趣事多多,在自身的游戏与劳动中,伙伴们创造出种种幸福。而今,在方便的生活中,面对种种能够满足“好吃懒做”的产品消费,似乎人的思维正变得越来越懒,好多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处于退化之中。

语文教学中也存在着“消费性思考”的问题。教师把课文当作已有的产品,书本中有什么就呈现什么,学生一读带过,找出一眼便知的内容,思维的触须没有摆动或摆动的幅度很小,没有产生印象深刻的痕迹,深层次的学习没有发生。一位教师教学《读不完的大书》时问:“作者写了哪些事物?从这些事物得到什么启发?”学生在书中寻找答案:麻雀“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叫人愉悦”,老鹰“在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突然猛扑而下,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等等。然后让学生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已经知道了是什么,然后去印证、求证,这种“消费性思维”在教学中很“舒服”地运作着。学生与书本之间建立了一种简单联结的机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刺激”一下,学生就“反应”一下,学生思维运动的方向是水平的,没有出现那种螺旋式上升甚至是垂直运动的状态。

语文课必须增加“生产性思考”的机会。我们可以把文本当作原始的材料,在与之相遇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能动地去建构自己的意义,领悟语言的规律性并走向运用。在这个相遇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被动的意义和趣味的消费者,而是以此为契机展开阅读、思考和表达活动,成为精神文化的承担者和生产者。语文教学的魅力就在于生发、产生,通过语言获得解放,让学生的智慧指向心灵看得见的方向。

让语文学习多些“生产性思考”,必须要建立丰富而深刻的联结。深层次的联结产生深层次的学习,浅层次的联结产生浅层次的学习,没有发生联结也就没有发生学习。教学时,要善于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佳联结点,有力地唤醒、冲击、颠覆、拓展、丰富学生的前认知,突破肤浅的表层联结;建构关联的、立体的、网状的学习结构,将语言内容与形式、理解与表达、语感与语理、生活世界与语言世界打通,突破碎片的、单点的联结;聚焦在文本的“怎样说”上,以復述、表演、评论、练笔等多种活动手段,让学生将读懂的表现出来,突破惰性的消极联结。一位教师教学《读不完的大书》时问:“这里的‘大书’指什么?”学生提取信息“大自然”。那“读”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在书中找到这里的“读”就是“沉思”“遐想”,从大自然中获得“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什么事物,有什么样的表现,获得什么遐想或沉思”这样的结构特点,充分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这就由文本的内容结构走向内在的思维结构,从文本中“生产”出“无穷的奥秘”和“无尽的乐趣”。在这个相遇的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其想象“爬一棵树”“从小山上滚下来”“用石头打水漂”“在雪里玩”“用小草做小喇叭”“给野外小动物做一个家”等情景,充分表达自己的遐想与沉思,“生产”出自己的言语相思想。

巴尔扎克说,一个会思考的人才是力量无边的人。从“消费性思考”走向“生产性思考”,语文课才会真正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生产性语文课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语文课文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