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相融,读写相促
2021-01-18蔡可珍
蔡可珍
摘 要:本文主要从合理安排读写教学顺序,提高读写效能;采用多样化的写作形式,促进读写结合教学;借助课本“空白”,延展写作想象空间三个方面,探索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如何进行融合的问题,旨在提升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其中以读和写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以往小学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虽把读和写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但阅读与写作往往是分割的,两者没有有机融合,自然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有效促进读写相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写作能力,通过总结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我归纳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合理安排读写教学顺序,提高读写效能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完成。虽然老师会在教学中读几篇范文,提出几点写作要求,但通常情况下不进行详细、有效的写作指导。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思路并不清晰,常常有无从下笔、无话可谈的困惑。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做到写景美、写人亲、叙事明,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常将写作练习与阅读训练相结合,用心安排读写的教学顺序,让读写有效融合,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以《九寨沟》一课为例,在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随笔作业,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上网采集、查阅相关素材,了解九寨沟的地理位置、特色自然景观和资源概况,为什么它被誉为“童话世界”,哪里体现了“自然的美,美的自然”等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九寨沟的随笔。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降低了写作难度,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主性,促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探究,有效提高了阅读与写作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写作形式,促进读写结合教学
1. 仿写
仿写是写作教学中常见的一种练习方法。我们可引导学生以名家的优秀作品为模仿对象,启发学生吸纳好的地方,如构思、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模仿,反复练习,从而逐渐掌握这些写作技巧和方法,并最终在仿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习作风格。
以老舍先生的《猫》一文为例。我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该文的写作技巧及其文风,并将其应用于写作练习中,让学生以身边的事物为主题,仿写一篇状物的文章,题目不限,自行拟定,目的在于通过模仿学习优秀的作品,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2. 改写
对于古诗词,学生有时存在距离感,通常认为古诗词不易理解。为此,我们可鼓励学生改写文体,通过对比,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
例如,学习《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对这首诗的认识,用现代汉语将其进行描述,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解读。
3. 续写
小学生的思维敏捷,想象力极其丰富,往往能迸发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我们要想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续写故事情节,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但最好不要脱离课文的主旨思想。
以《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为例,该文介绍了地球虽然资源丰富,但近些年来,自然环境被破坏,因此号召人们应珍惜资源,保护好地球家园,并在结尾处直接点明“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环境保护这一主题进行扩展写作练习,让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转化成文字。
三、借助课本“空白”,延展写作想象空间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文章简练含蓄,有的戛然而止,有的意犹未尽,这些文章里的“空白”为学生提升读写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引导。我通常会借助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具体化,把抽象的地方生動化,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写多练,提升自身的读写能力。
以《笋芽儿》一课为例,文中第六段写道:“桃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这里有省略的内容,作者省略了其他景致,给予读者无限的遐想。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笋芽儿,你还欣赏到哪些美景?”对于小学生而言,春天是美好的季节。借助自己的感受以及平时储备的有关春天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描绘着心中的春天。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通过读写相融相促教学,我发现学生在阅读时更有针对性,在写作时更得心应手了。作为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读写相融相促的好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中感知快乐,用多姿多彩的文字传递快乐,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临城街道张桥小学)
责任编辑:王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