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科指导,赋予学生未来发展更多可能

2021-01-18王萌

新校园 2021年10期
关键词:选科普通高中学业

王萌

高考综合改革中普通高中学生的选科情况引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变革,并影响学生高中学业发展以及未来职业选择。本文以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基于学业水平评价的青岛市普通高中选科指导实践研究”为基础,梳理区域内普通高中在选科指导方面的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为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开展选科指导工作提供建议与对策。

一、普通高中学校开展选科指导的现状

1. 背景

山东省作为高考综合改革第二轮试点地区,自2017年开始实行学业水平等级科目“六选三”模式,选科指导应运而生。选科指导主要指学校和教师以促进学生理性选择为目的,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自身个性及能力特点、获取科学翔实信息、综合考虑家校社因素,形成选科决策的过程。如何结合学校、学生现状,整合学校的优势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促进其成绩提升,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当下和未来发展需求,是选科指导的价值所在。

2. 目前学生选科的实际困难

相较于原有的文理二分法,选科更加尊重学生的内驱力和优势专长,有助于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同时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利于高校专业建设,并服务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然而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综合各种因素理性进行科目选择。首先,在成长过程中,学校和家庭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极少,学生缺少选择的经验,难以形成“自我评价—外部认知—自主选择—实践检验—反馈调整”的正向循环;其次,选科过程需要综合个人兴趣、学习能力、学科难易程度、成绩名次、同伴的影响、父母主导倾向、未来专业志愿等诸多因素,比较复杂。

3. 学校选科指导的现状

在上述情况下,学校担负了对高中生选科指导的主要责任。然而,相当多的学校在选科指导中存在缺乏整体设计、重视选科结果忽视指导过程、有节点性指导无持续性指导等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专职部门和人员负责选科指导,以临时安排的讲座代替过程性指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忽视学生选科问题背后的成长困惑。

二、普通高中学校开展选科指导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 地区和学校选科指导的经验不足

高考综合改革建立在国家的育人目标和现行的教育基础上,与国外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的选课制度和招考模式差距较大,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各省市地区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批次不同,具体实施政策差距较大,例如“六选三”“七选三”“3+3”“3+1+2”等不同选科模式。以上原因造成了不同省市地区的选科经验无法简单复制。

2. 中学阶段学生发展、变化的特点

(1)高中生的兴趣仍在发展过程中。学科兴趣是影响学生选科的重要因素。而在2019年春季青岛市教育局与台湾师范大学联合开展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测评统计中,青岛市高一学生中,约69%的男生兴趣未分化,约66%的女生兴趣未分化。由此可以推测:虽然高一学生倾向于根据兴趣选科,但相当多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仍不明确。

(2)学生判断学科优势的标准不清晰。学科成绩是学生选科决策的关键衡量指标。事实上,“考得好”并不等同于学科优势。在选科选考和等级赋分的政策下,竞争发生在不同选考科目群体中,以位次的形式体现,孤立地以分数判断学科优势,是非常片面的;每所学校不同科目在区域中的水平需要借助精准的数据,学生通常并不能获取,会影响学生判断个人学科优势;学生在高一尚未接触高中的后期学习内容,仅以高一的科目成绩决策选科,也存在风险;此外,“优势”是相对概念,学生还要考虑自己在各个科目的学习动力、投入时间、个人能力结构等因素,这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学生对职业、专业的认识尚在完善过程中。确定选考科目需要结合高校专业招生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应初步明晰个人生涯发展方向,清楚弃选科目意味着失去了选择此专业和职业的哪些可能。以职业体验和专业认知为主要内容的生涯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高中生的生活领域以学校、家庭为主,对高校专业和行业职业知之甚少。

3. 教师指导能力不足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为每个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生涯规划导师,并在高中时期内保持稳定,逐步建立以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为骨干,学科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涯规划指导队伍。”然而在现实中,生涯规划指导缺乏稳定的、跨领域的工作团队,很多学校依托全员导师制开展选科指导,工作责任不明晰,相对于日常熟悉的学业指导和生活指导,教师从事生涯规划指导的意愿和能力较低。

三、关于有效开展选科指导的思考和建议

1. 以学科学习能力作为指导基础

学科学习能力,是成绩表现的本质原因,且能较好地预测长期的学业发展;教师拥有的教学经验,使其对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学业水平评价为教师评估学科学习能力提供了立体的衡量体系。以学科学习能力为本的选科指导策略,具备现实可行性。学校和教师在选科指导中,可将学科学习能力作为“牛鼻子”,综合统筹其他因素,在选科指导方面开展重点突破。同时,选科指导也必须激发学生对自身兴趣的自主探索和自主发展,促进高中生的兴趣不断聚焦,并逐渐与能力和价值观深度结合。

2. 用好学业水平评价

学业水平评价是以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和学习质量为目的,贯穿于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体系,包括量化的成绩表达与分析、反思性评价、教师评语等。鉴于学业水平评价的过程性与全面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可以此作为重要的指导工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在各类命题考试中加强对知识点、能力要求的监测,兼顾质性分析和量化分析,改变学业水平评价只存在于系統中、卷面上的误区,使其服务于学生的选科决策;教师可指导学生全面解读学业水平测试、过程性学习记录、研修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加深其对个人学科学习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潜能,促进学生的后续学习。

3. 将生涯规划工作融入选科指导全过程

选科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过度夸大选科的意义,会造成选科的功利化,要将选科融入学生的长远发展中。普通高中生涯规划以促进学生形成生涯探索意识、提升自主选择能力、平衡个人特质与社会需求为目标,涵盖自我认知、选科指导、职业体验、多元升学等丰富内容。系统地开展生涯规划工作,可以为选科指导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深度理解选科的意义,并避免可能造成的功利误区。建议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赋予生涯规划工作专业化的地位,开好生涯规划课程,提升教师生涯指导专业能力,激发教师从事生涯指导的热情和信心,有效回应学生包括选科在内的多种生涯困惑。

4. 针对学生特点制订分类指导策略

选科指导无统一模式可循。只有充分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选科指导,才能实现“追求分数”和“促进发展”之间的平衡。如成绩优异且在未来专业选择上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选科指导,首先要尊重其自我实现的强烈愿望,其次是建议学生广泛查询高校学科评估情况和专业学习内容,制订与专业目标相适应的学业目标,此外还应当为其提供研学、社会实践、大学探校等机会,帮助他们对志向进行检验和调适。成绩均衡但尚未有明确的专业或职业倾向的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多变,教师对他们的选科指导,首先要加大其在等级赋分中的优势,其次是考虑文理搭配、转换可逆性等,扩大专业覆盖范围,并建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做探索和尝试,加强职业体验和了解,促进兴趣、志向的聚焦。成绩不突出且有明显弱科的学生,既需要树立可达成的学业目标,也需要增强对学习和人生的信心,教师对他们的选科指导要强调“扬长补短”,合理制订学业目标引领当前学习方向。

5. 更新方式、开拓渠道,开展综合性指导

选科指导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工作机制。学校和教师应注意对家长的引导,充分解读选科政策,注意学段之间的交流,使初中学校了解高中学校的育人需求,高中学校要协助初中学校夯实学生的生涯发展基础,从而使选科指导工作更加顺畅;家长应理解、支持、参与学校的生涯规划工作,以自身的生涯经历、行业资源,拓展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就选科与孩子理性沟通,避免不当干预;高校专家、行业人士、校友等可以通过专业介绍、高校参访等形式参与高中生的选科指导,帮助学生系统地认识职业和专业,从而科学、理性选科。

(作者单位: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庄 源

注:本文是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基于学业水平評价的青岛市普通高中选科指导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JK135C1118)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选科普通高中学业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生涯规划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选科浅析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普通高中
高一严禁选科分班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