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遗视域的济南古琴演奏传承发展指向
2021-01-18于辉
于辉
古琴演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蔚然大宗,其博大精深不仅在于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演奏技巧、丰富的乐曲曲库,更在于其“音由心生,心随环境而别”的独特演奏特点。济南古琴演奏作为中国古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8世纪末,当时所著的《龙吟馆琴谱》是济南古琴演奏的祖谱。1909年,诸城派古琴第三代传人王心葵(王露)入济传播古琴艺术,由此,古琴艺术在济南扎根、生长,并逐渐被赋予了济南本土特色。
一、濟南古琴演奏的传承困境
1. 济南古琴演奏理论研究滞后
学术理论研究文本是当代非遗技艺传承最便捷的传播方式。具体到济南古琴演奏,相关学术研究、专业理论的滞后是制约其传承的重要因素。仅以“济南古琴”为主题在知网搜索发现,搜索结果仅有7项,其中多以诸城古琴演奏为主,涉及济南古琴演奏的专业性研究少之又少。济南古琴演奏与作为起源的诸城派古琴演奏有何异同,济南古琴的独特之处何在……这些探究尚浅的问题都反映出济南古琴演奏在理论研究方面的匮乏。
2. 传承群体“有高原、无高峰”
济南古琴演奏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主要传承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发展之初,师徒传承的传统方式是济南古琴演奏传承发展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是对琴技的传授,更是在道德、情操、文化品位等方面对传承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传承模式下传承者虽少,但易于出杰出者。当今,学院传承与琴社传承取代了师徒传承,使济南古琴演奏的传承群体与影响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但传承人数的增多并不意味着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古琴演奏传统的淡化、“一代不如一代”的琴人缺失等现象也随之出现。
纵观朱子易从学徒向传承人的转变历程,恰好证实了济南古琴演奏传承方式的变化。作为詹澄秋的入室弟子,朱子易年轻时曾陪伴詹氏长达三年。在这三年中,詹澄秋名下门徒仅20余人,坚持到最后者仅有朱子易一人。朱子易学成之后,通过在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大学等高校授课及创办“泉韵琴社”收徒等方式,使300余人皆入其门下,其中还不包括他多年来公益教学的学生。如今,朱子易教授的多名学生走上了传承之路,但坚持者较少,杰出者更少。像朱子易这样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大多日渐年迈,“有高原、无高峰”的古琴演奏传承局面亟须突破。
3. 济南古琴演奏传播范围较小
近年来,朱子易将目光聚焦于山东地区,积极响应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呼吁,高度关注济南古琴的教授与传承,通过创办“泉韵琴社”向社会招收学员,通过担任驻济高校的客座教授向在校大学生传授古琴演奏技法,同时还积极向驻济高校中的留学生宣传济南古琴艺术。通过这些努力,极大地提升了济南古琴演奏在山东地区的影响力与知名度。如,2015年朱子易做客济南市文化馆组织的“海右文艺讲堂”;2017年参加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的“中国梦·非遗行”古琴艺术进高校系列活动;2019年参加全国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产品展示展销推广活动启动仪式等。
相较于在山东地区频繁的教学展演活动,朱子易参加国内其他地区的活动、交流较少。相较于济南皮影戏、鼓子秧歌、花鞭鼓舞、吕剧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对外宣传,济南古琴演奏传播范围较小。
二、济南古琴演奏传承困境之源
1. 学术理论的长期忽视
济南古琴演奏理论研究的缺失,从本源上反映出艺术理论研究者对当代古琴技法理论研究的长期忽视。理论与实践应是“一体两翼”,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以实践为导向的非遗传承中尤为严重。传承人朱子易因年龄、精力等原因,仅教学实践,便已用尽气力,更难提及对济南古琴演奏理论的深入研究。同时,以研究为主导的学院及研究院并未对古琴演奏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使济南古琴理论研究只浮于表面。
2. 演奏要求较高,学成不易
古琴演奏的高专业性渗透在历史传承之中,明万历年间杨表正强调“先要人物风韵标格清楚,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胸次好,口上要有髯,胸中要有墨:六者兼备,方与添琴道”,历代琴师对演奏内容、形式、环境等各方面都做出了严格要求,彰显了古琴演奏的专业性。从此也可以看出古琴演奏学习的不易,培养具有个人演奏风格的杰出者更不易。
3. 传承助力的缺失
多年来,济南市高度关注济南古琴演奏的传承与发展,社会各界对古琴演奏传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仅增加专项资金,培养、壮大人才队伍,还积极探索多种切实有效的措施,现已初步形成了具有济南特色的古琴演奏传承体系。如,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立古琴教室,开展“中国梦·非遗行”古琴进高校活动等。但由于非遗涉及面广、项目众多,济南古琴仅仅是济南众多非遗项目中的一个,因而在资金扶持、宣传推广及促进传承人交流等方面尚与现实需求有着显著差距,社会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三、济南古琴演奏传承发展的相关建议
1. 深化济南古琴理论研究
理论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更指导实践。我们要对济南古琴演奏与诸城派古琴演奏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变与不变等方面做出区分,这不仅需要以朱子易为代表的济南古琴演奏艺术家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将自己的学琴心得进行总结和提炼;还需要与艺术理论家、高校联合,借艺术理论家之手,实现济南古琴演奏实操与理论的结合。
2. 细化济南古琴演奏教授方式
通过综合考量古琴的专业属性与朱子易学生群体,发现古琴演奏教授方式宜分为普及性与专业性两种。普及性教授方式针对的是无专业背景的业余爱好者,以普及济南古琴演奏艺术为传承指向,设计普及性的教材与教学方式进行教授;专业性教授方式针对的是具有专业背景的人群,以引导该群体终身投入济南古琴演奏行业为原则,结合该群体的实际需求,对天赋较高的传承人进行重点培养,旨在创造济南古琴演奏事业的新高峰。
3. 加大对济南古琴演奏的扶持力度
除了依靠传承人之外,社会各界需要在原有扶持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将济南古琴演奏置于各项活动优先考虑的位置,在宣传、交流、资金等方面合理加大扶持力度。第一,加大宣传力度,注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综合运用。通过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及快手、火山、抖音等新兴网络直播平台,共同打造济南古琴演奏的热点话题,促进济南古琴演奏的快速传播。第二,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完善可持续性的对外交流体系。集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传播济南古琴演奏,为济南古琴演奏传承人提供与其他地区古琴流派传承人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平台。第三,合理引入资金,助力古琴传承发展。在追加扶持资金的基础上,注重引导济南古琴演奏传承人“自收自支”,并监督传承人资金的使用情况,把资金切实投入到济南古琴演奏的传承事业之中。
四、结语
从朱子易的传承历程可以看出,无论是深化专业理论研究,还是细化古琴教授方式,抑或是加大对古琴的扶持力度,这些无不是在以保护非遗为主导的时代话语权下展开的外力助推,这反映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非遗保护基本原则。这在表面上似乎与非遗自下而上的自我生长、自我发展相悖,但实际上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朱子易一再强调,古琴的本源便是一种“房中乐”,其最终指向个人。
[作者单位:济南市文化馆(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责任编辑:刘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