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问题驱动式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1-01-15周家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研究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

周家怡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思考的“起拔器”。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近年来,越来越多教师致力于问题驱动式课堂教学对于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问题驱动强调通过系列问题来组织和推动学习过程,问题驱动式的课堂教学能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以高阶思维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也是一种基于实践探究的学习。笔者以《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为例阐述自己关于构建问题驱动式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驱动;深度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数学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在参加2018年肇庆市端州区小学数学以“聚焦问题驱动,关注深度学习”为主题的优质课比赛中,经过多次的磨课、对教学设计多次的修改,最后精心设计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构建问题驱动式小学数学课堂,做到精心设置富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以数学问题引发的内驱力为助推,以数学问题的探究解决为归宿,让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对数学活动的深度参与和主动构建。下面就笔者如何精心设置问题,做到以问题驱动引领深度学习来谈谈本课教学设计。

一、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激发探究动力

课开始,在引入路程、时间与速度三者的概念时,笔者以三位教师跑马拉松比赛的情境引入。刚起跑阶段,人太多,三位教师都跑得比较慢。“周老师用了7分钟一共跑了560米;陈老师用了8分钟一共跑了560米;张老师用了8分钟一共跑了720米”,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时间和路程的含义。接着,笔者把信息整理成线段图的形式(如下图),既便于学生观察,又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根据以上线段信息,笔者精心设置了以下问题。问题1:周老师和陈老师谁跑得更快?问题2:陈老师和张老师谁跑得更快?问题3:周老师和张老师谁跑得更快?对于问题1和问题2这个第一层次的问题,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讨论发现周老师和陈老师跑的路程相同,时间不同,时间少的跑得快,所以周老师跑得更快。而陈老师和张老师用的时间相同,跑的路程不同,路程长的跑得快,所以张老师跑得更快。对于问题3,学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周老师和张老师用的时间,跑的路程都不相同,该怎么比较呢?笔者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小组交流,总结出将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每分钟跑的路程再进行比较。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入手,围绕着“哪位老师跑得更快”这一核心问题,精心设置了两个层次的问题:(1) 两者的路程(时间)相同,时间(路程)不同,能比较快慢吗?(2)两者的路程、时间都不同,又该怎么比较快慢呢?这样以精心设置的不同层次的问题为驱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不断地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興趣,让学生多角度、立体式感知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为揭示数学概念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置问题冲突,引领深度学习

在学生掌握了速度概念、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就用路程除以时间这个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出示如下问题:肇庆国际半程马拉松全程大约21千米,如果骑自行车大约要3小时,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     ),如果坐飞船大约是3秒,飞船的速度大约是(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学生懂得列除法算式,21除以3等于7,两题的数值答案都是7。部分学生的答案是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7千米),飞船的速度大约是(7千米)。这时,笔者马上追问:“看来自行车和飞船一样快喔,都是7千米,干脆都骑自行车好了。”笔者此时的质疑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学生马上提出:“这样表示速度会相互混淆的。”那该怎样区分这两个速度呢?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此时设置的问题冲突促进了学生深度的思考,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有部分学生写,自行车的速度大约是(每小时行7千米),飞船的速度大约是(每秒行7千米)。笔者肯定了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提出疑问:“能够更简洁地表达吗?”笔者的这一问,正问在知识的关键处上,既疏导了学生思维的障碍、解决了疑难,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再一次引发学生向更深处思考,师生共同交流、辨析、补充,速度把单位补充完整,“自行车速度大约是(7千米/时)、飞船速度大约是(7千米/秒)”这时,笔者再次引导学生:“今天学习的速度单位和以前学习的单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学生在对速度单位的反省中,再次理解到速度与路程、时间两个因素有关,所以速度单位要将两者都体现出来。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从动态生成的、不易为学生关注的速度单位入手,让学生参与典型性困惑问题(该如何准确表达速度单位)的发现与提出过程,并放手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解决,有效地引领学生主动参与速度概念的完善与准确构建的过程。正是这样通过问题驱动,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三、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每个数学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而巧妙地设计课堂问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精心地设置了如下问题情境。

片段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首先视频播放2018年肇庆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朝天门开始起跑的场面,再出示三位教师比赛的信息,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急切想“探个究竟”,充分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发现、理解新知识。

片段2:“问题驱动、探究新知”环节,让学生围绕“哪位老师跑得更快”这一核心问题深入探究,掌握速度含义,并在求自行车和飞船的速度问题中完善速度单位的正确表示方法。此环节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

片段3:“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环节,设置如下3个问题,问题1:周老师从牌坊东跑向肇庆中学时,每分钟跑112米,跑了50分钟,一共跑了多少米?问题2:陈老师从天宁北跑向东门广场,速度是95米/分,一共跑了40分钟,天宁北到东门广场有多远?问题3:张老师从朝天门前跑到东门广场一共5000米,如果她每分钟跑100米,要用几分钟?这个环节中将数学练习寓于具体的现实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数量关系式,最后学生又运用数量关系式解决问题,不但有利于巩固数学知识技能,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数学实践素养。

片段4:“闯关练习、巩固知识”环节,其中提高练习最后一题:这次肇庆半马比赛中,男子冠军速度是300米/分,他跑完了全程大约21千米,大约用了多少分钟?这个问题的设置再一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题目增加到一定难度,引领学生走向更深度的学习。最后,笔者出示男子冠军冲破终点时的图片,让学生看上面显示的时间,感受计算正确的成功体验。同时,图片与课开始从朝天门起跑的图片相呼应,使得整节课的教学环节显得更加完整、严谨,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以马拉松比赛情境为主线,所有的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所设置的问题层层深入,不断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在破与立的思维碰撞中,引领学生走向深度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笔者始终认为,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做到“聚焦问题驱动,关注深度学习”,教师在构建问题驱动式数学课堂中应紧扣数学活动的本质核心,精心设计有意义的数学问题,以精致的问题撬动高效的数学思考,让数学课堂因问题驱动教学而增色。

参考文献:

[1]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57-62.

责任编辑  胡健文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研究问题驱动小学数学课堂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教学策略研究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中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