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让数学学习走向深度

2021-01-13施秀娟

知识窗·教师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初中数学策略

施秀娟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导学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进他们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本文主要从科学设置、适时引导和养成习惯这三个方面着手,阐述了问题导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  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以问导学、以疑激思,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是主体、问题是载体,教师要以问题构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以导向性的问题发展思维,促进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循序而学,能突破思维障碍,走出学习困境,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深度,所以教师要以问题情境设计导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设计问题,以追问、反问、回问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科学设置,问中含导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热闹的气氛而问,忽略了引导学生发展思维,突破难点,所以教师要明确提问目的,建立问题与所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联系,且问题中要蕴含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等内容,贴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引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易错点、疑难点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图形的旋转》一课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观察风车与时钟指针的转动,如果将风车的风叶、时钟的指针看成一个图形,请说出它们是如何转动的呢?”学生会结合对图形的观察,讨论出几个要点,即绕某一点转动、按一个方向转动、转动了一定的角度。教师再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图形的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等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数学提问要有一定的功用性,对解决生活问题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问题的设计要有趣,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会到探求数学知识奥秘的乐趣。教师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思考这些数学知识对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从而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体位置的确定》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联系电影院找座位的问题,让学生回忆电影票上的信息,说说如何根据这些信息寻找对应的座位,座位由几个数确定。生活化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生活经验的迁移,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习惯于运用熟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不妨寻求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提问,通过有层次的、相关联的问题,循序渐进、层层推进,让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并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从而达到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变式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解决新问题的目的。

二、适时引导,导中含问

教师要合理把握提問的方式,通过开放性、层次性、连贯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思考更复杂、更抽象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他们在尝试中促进问题的生成。教师以问题导学,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难点、易错点,思考设置什么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教师还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互动,从而实现对问题的深度理解。此外,教师可以提出内容简单、连续的互动性问题,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维持对话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正数和负数》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盐城市某天的温度为-3℃到3℃;佳佳家东边400米是学校,西边400米是艺术中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86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低于154.31米。上列问题中,-3℃到3℃都含有哪个数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一样吗?不同之处是什么?是相同的意义还是相反的意义?东边400米与西边400米意义相同吗?上一个问题中相反意义的词语是什么?”教师借助互动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探寻正数与负数的本质,学会用数字描述生活,从而形成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

教师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从旧知中寻找隐含的因素,并进行分析、思考。如果说互动性问题是“扶着走”的话,启发性任务就是“放手走”,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积极讨论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在学生遇到障碍时提问,能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学生的思考由浅显走向深入。在学生合作时,教师要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适度的提示,帮助他们适时搭建支架,以追问的方式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考层层深入。

教师要展露知识的发现与发展过程,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的疑惑,提升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概念性,教师要抓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一次函数》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一次函数的概念,并思考:“一次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形如y=kx+b(k≠0)吗?能对其化简吗?是一次函数吗?是一次函数吗?与有何区别?是一次函数吗?你能对教材上一次函数的定义进行补充吗?”教师基于一次函数的定义提问,能帮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进而理解函数概念的内涵。

数学问题的解决往往依赖于一定的解题思路,很多学生感叹于思维方法的奇妙,而鲜有学生思考巧妙的思路是如何想到的。师生之间的认知经验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可能教师认为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却感觉莫名其妙,所以教师要针对解题点开展训练,让学生理解每一步都有章可循。

三、养成习惯,引中有问

学生不留意问题、不思考问题,教师的启发、诱导往往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营造融洽、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挣脱束缚,积极提问、质疑,还要尊重学生、包容学生,即使他们的提问中有不合理之处,教师也不能置之不理或简单否定,而是要肯定其中的合理成分,对他们的提问进行补充完善,并为学生提供提问的范例,让学生的疑问得以延续,引导他们探讨自己的有疑之处,从而敢于自主提问,能善问、会问。

第一,若学生的提问与自身的认知水平相契合,教师可以立即回应,肯定学生的提问,并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再去探寻问题的答案;第二,若问题古怪刁钻,往往令学生难以回答,这样的问答即使能回答出来,学生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教师不妨跳出问题的桎梏,借助问题开阔学生的视野,在肯定学生提问的同时,指出相关知识的发展史,向学生简述解决思路,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并利用时机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第三,当学生提出超出自身认知水平的问题时,教师在肯定学生知识视野开阔的同时,要围绕数学问题适当阐述相关数学文化,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良好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教会他们课前预学、课中记录,学生只有学会记录问题、收集问题、归纳问题、迁移问题,才能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如果学生机械地记忆公式法则,而不理解几何语言,不进行针对性训练,就会感到身心疲惫。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善记善思的习惯,让他们将自己的笔记本划分不同的区域,有记录错题的,有记录与之相关知识的,有记录正确解法的,有记录知识结构的。学生要掌握书本例题、变式训练等典型问题,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掌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本质。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让他们利用课前的几分钟,在教材上做标记、勾画重点与疑惑之处,并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主动融入课堂,通过听讲、思考解决自己的疑惑,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有趣味、有层次、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同时,教师要以问促思,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层层剖析,促使他们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参考文献:

[1]贾文俊.例谈“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2(12).

[2]迟学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文化思考与行动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3]黄河清.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初中数学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