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的价值与路径
2021-01-05张其飞李安林
张其飞 李安林
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将其融入中学思政课堂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路径,具有极为深远的战略价值。教师要通过树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自觉,建设契合青少年学习的知识资源库,筑牢课程学习阵地,开辟智能化体验式第二思政课堂,积极推进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中学思政课堂,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思政课堂;红色基因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2A-0003-05
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1]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本”“根”“魂”,是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的集中体现,是建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之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其承延
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并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对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的坚持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求真、守真的精神品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对党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的集中表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笃行务实的精神品质。“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对党的精神风范和意志品质的集中表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大无畏、勤奋斗的精神品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对党的政治担当和人民立场的集中表达,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忠贞不渝、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先驱们融会贯通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精义,熔铸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坚贞不屈的报国志向和心系苍生的为民情怀而产生的精神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既是过去的,也是现在的,又是指向未来的,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精神之源。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彰显党的性质宗旨和政治品格的精神谱系。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井冈山精神、古田会议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延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红岩精神、沂蒙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衍生与表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期建党实践中对精神之源的确立与继承发展。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都是伟大建党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具体历史表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鲜明而优秀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北京奥运精神等。党在面临挑战、逆境和困惑之时,始终坚持从最广大人民利益角度出发,始终保持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反映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建党精神的风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精气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秉持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形成了塞罕壩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抗疫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在新时代的突出表现和具体映现,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精神标识,生动彰显出中共党人对精神之源的弘扬与发展。这一系列伟大精神,蕴含着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码,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的战略价值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知识、养成品格、树立理想的重要阶段,中学思政课堂是立德树人的基础阵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对于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具有极为深远的价值意义。
(一)点燃理想信念之火,树立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坚持真理、坚定信仰”位居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首位,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表达。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的激励下努力奋斗,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
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感受100年前建党先驱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执着,感悟革命理想信念高于天的共产主义信仰力量,帮助学生真正感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性,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点燃他们内心的理想信念之火。
(二)铺设初心使命底色,培养责任担当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建党先驱们确立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治本源和底色,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集中体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100年前建党先驱们在国家生死存亡之关头,自觉确立初心、扛起使命的责任担当和家国情怀,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重要性、紧迫性,引导中学生形成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自觉担当的使命感、责任心,从源头上铺设青少年初心使命的底色,对于学生从小确立责任担当具有基础意义。
(三)锻铸勇敢奋斗精神基座,弘扬奋斗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建党先驱们树立的我们党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鲜明精神特质,成为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精神风貌之源,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优势和克敌制胜法宝。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建党先驱们为了民族大义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英雄模范、磨炼坚强意志,从源头上锻铸青少年勇敢奋斗的精神基座。
(四)涵育爱党为民政治情怀,坚定政治认同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作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之源,对于党的建设来说,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作用。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历经了无数艰险和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靠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可以让学生感知、体验建党先驱在生死考验中严守纪律、忠诚于党,在艰苦岁月里与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形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价值观,从源头上涵育青少年爱党为民的政治情感,坚定学生的政治认同。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的实践路径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伟大建党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承载和精神魅力,是培根铸魂、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好的教育资源。中学思政课教师要树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自觉,建设契合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资源库,筑牢课程学习阵地,开辟体验式第二课堂,使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中学思政课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一)加强理论学习,树立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自觉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教育战略工程。中学思政课教师作为以立德铸魂为志业的专业教育工作者,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有意识地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教学中,并通过精心设计,让这样的主题学习变得生动、可感,让学生入脑入心。
当前,受多种因素制约,中学思政课教师群体对“伟大建党精神”重要性的理解、认知尚存在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教研培训部门要加强对中学思政课教师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导和培训,通过系统学习、专家引领等多种方式,帮助广大中学思政課教师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承载和知识体系,树立在教育教学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自觉,自觉探索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学思政课堂的有效路径和实施方法。
如南京市第一中学邀请高校党史研究专家指导教师集体备课,解读建党先驱们如何选择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确立共产主义信仰;让高中生与大学教授现场对话,激励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阅读和探索性学习。该校思政课教师设计了以“追寻红色记忆 赓续红色精神”为主题的年度“慈善行走活动课程”,精心制作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板,1000多名师生登上中华门城墙,通过展板学习体悟伟大建党精神。在环南京城墙的行走活动中,师生们一路唱红歌,感悟红色精神,在行走中学思践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激发使命担当。
(二)精心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中学思政课堂,筑牢课堂主阵地是关键。思政课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选择适合的课程资源,巧妙地将伟大建党精神的学习渗透、落实、融会贯通于中学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之中。
1.内外集智,进行深度教研
为了让这样的“红色主题”教学更有深度和实效,中学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校外专家的指导和教研组的集体研究,充分整合历史、思政等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教学,使教学更有效。
如南京市第九中学为上好高一年级历史和政治课中共同涉及的“中国共产党”这一章节,高一年级组整合历史、政治两科精干教师力量,联合攻关集体备课,还邀请了专家到校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教师充分挖掘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知识素材,将其设计成教学内容,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思政教学中加以呈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政治教研组在集体备课时,针对九年级第五课民族精神中“研究与分享”部分所涉及的伟大建党精神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相关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让学生在分组研究整理资料、课堂分享展示的过程中,生动再现建党先驱的求索事迹,使学生深刻理解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其源流,以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民族精神中的地位。
2.挖掘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身边的资源融入课堂,努力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和毕生难忘的课程,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天津市第一中学思政课教师薛洪国通过深挖校史资源,打造具有实效性的思政课。导弹设计专家刘宝镛、全国老有所为楷模王辉都是天津市第一中学的校友,薛老师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和事迹与思政课内容相结合,充分挖掘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帮助学生理解伟大建党精神,使学校课程资源成为教学的有效载体。
同时,思政教师还可以用好社会资源,结合榜样力量,讲述红色故事,在学生们心中埋下红色基因。如在上海兰生复旦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盛利铭的课堂上,教师通过现场连线,让安徽小岗村“大包干”发起者严宏昌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村民按下“18个红手印”、催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定格中国农村改革起点的历史;邀请上海浦东展览馆的金牌讲解员王韵正,以“从烂泥渡路到陆家嘴”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了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精彩历程。两位特邀讲述人的讲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伟大建党精神就在身边。
(三)协同开发,建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资源库
知识资源库的开发和不断丰富,可以为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为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中学思政课堂提供保障和前提。
1.协同专业研究机构开发教学资源
将伟大建党精神有效融入中学思政课,还需进一步开发和丰富教学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后,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在理论界形成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2021年10月9日,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在沪成立,基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协同高校、党史教育宣传研究部门等专家,汇集、梳理、建设建党先驱们创党、立党历程中的系统知识,逐步建设、完善教学资源库。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可以集体攻关,把伟大建党精神深邃的精神内涵和厚重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可视的知识图谱,开发适合不同年级段学生学习的系列图书、视听材料等。
2.立足区位优势,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中学思政课教师还可以立足学校自身区位特色优势,积极参与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如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发挥区位优势,依托雨花台干部学院及省、市相关教研专家,开发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校本课程,依托“培根铸魂:高中生红色教育的雨花先锋行动”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实施开展相关活动教学。该校精心组织学生话剧社排演了话剧《雨花台》(校园版)并录制成视频。学子们生动演绎了雨花英烈的光辉事迹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不仅是对雨花英烈最深切的缅怀和对雨花英烈精神最好的传承,也为学校留下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3.主动搜集教材、文化、时事等课程资源,丰富资源库
学校还可以组织、引导、支持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主动收集、整理相关教材资源、文化资源、时事资源等,建构教学资源库。如2021年热播的《觉醒年代》电视连续剧,就是很好地传承伟大建党精神的教学资源,思政課教师可以主动收集。思政课教研组还可以集体攻关,系统梳理在义务教育阶段政治、语文、历史课程中的相关教学素材,并通过读红色书籍、说英雄故事、唱革命歌曲、看红色电影、访革命圣地、学革命先烈、讲党史微课等活动,积累、开发、建构相关教学资源体系。
(四)技术赋能,开辟智能化、体验式第二思政课堂
第二思政课堂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多样性教育实践活动的阵地和平台。随着教育部“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学生课余有了更多时间开展综合性学习,这使得中学第二思政课堂的教育作用更加凸显。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诸多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应用到基础教育领域,赋能推动基础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深刻影响着中学教育教学生态,也为智能化体验式第二思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4]。教师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红色场馆进行现场学习,还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把建党先驱们的求索事迹进行场景化再现,实现对革命历史事件的场景还原,让学生利用穿戴设备和全息感知就可以足不出户置身于历史事件当中,深度沉浸式体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种智能化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让资源共享、知识共享,增强了教学的渲染力与互动感,使伟大建党精神走心入脑,印烙在学生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21-11-12(1).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8.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研究”(20MLD003)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21-08-28
作者简介:张其飞,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江苏南京,210013)党委(校长)办公室主任;李安林(通讯作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江苏南京,210013),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