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践与探索
2021-01-05钟鸣陆梦朕
钟鸣 陆梦朕
摘要: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着力于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在组织机构方面,组建了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在目标引领方面,为学生量身订制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抓手方面,完善了学生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在考核评价方面,建构了数字+多元多维评价体系,真正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评价改革;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11C-0008-04
2019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强调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五育并举的落地便成了高职院校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与探索为例,论述了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为同类院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组织机构:组建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
(一)以学生为中心,打破部门分界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立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类型特征,把握高职“五育”的教育内涵和教育规律,打破学校部门分界,分别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为主线,串联相关教育资源,组建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同时明确“五育”的牵头部门,并对各项教育工作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协同推进,建立期初规划、期中调研、期末改进的定期会商机制。这五大育人中心不仅有明确的牵头部门,负责该中心主体工作的统筹安排,也有会同部门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而牵头部门和会同部门在不同中心的组织架构中存在交叉与重合,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组织机构保障,充分体现了打破部门界限,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1]。
(二)以中心为依托,推进全面育人
五大育人中心旨在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丰富的发展平台,各中心均有相应的组织架构与主要职责。
德育发展指导中心由党委宣传工作组牵头,会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合作教育处、保卫处等部门和各教学单位,以培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度认同,对国家、社会、家庭、职业的责任担当,对职业伦理的主动遵守,对合作团队的和谐融入为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德育元素,系统营造德育氛围,指导各类课程和活动,进一步明确德育导向,優化德育内容。
智育发展指导中心由教务处牵头,会同学生工作处、评估督导办、科技处、合作教育处等部门和各教学单位,以帮助学生强化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为重点,丰富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内涵,优化教育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养成爱国、创新、求实、律己的品格,提高独立思考、逻辑推理的能力,培养求知好奇、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知行合一、乐于实践的习惯,形成跟进发展、自主学习的意识,开拓多元包容、跨文化交流的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构建学生学业发展支持体系,组建学业导师团队,开展学业发展主题辅导、个体学业咨询和诊断、学情分析和学困生帮扶等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需求,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掌握适用的学习策略,建立良好的学习模式。
体育发展指导中心由创新创业学院(体育课程组)牵头,会同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后勤管理处等部门,研究制定学生健康成长机制、健康保障机制、健康促进机制,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和“阳光心态”教育,帮助学生掌握至少一项坚持终身的体育技能,学会至少一种助己助人的心理疏导方法,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其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
美育发展指导中心由团委牵头,会同党委宣传工作组、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图文信息中心、后勤管理处等部门,以提高学生对文化、职业、生活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为目标,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的美育体系,优化学校美育环境,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劳育发展指导中心由学生工作处牵头,会同后勤管理处、团委、教务处等部门和各教学单位,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劳动教育必修课、劳动周、宿舍整理、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实践教学等为载体,探索建立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目标引领:订制一人一案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中有一些人认为,德育是学工部门的事,智育是教务部门的事,体育是体育课程组的事,美育、劳育是可有可无的事。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深化,这种片面的理解以及只有分工缺少合作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打破部门壁垒、协同育人已经迫在眉睫。
人才培养方案是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培养过程的整体设计,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制度性保障[2]。然而,一般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辐射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持续深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正朝着层次化、个性化、针对性、实效性的方向转变。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教务处为牵头部门,会同五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共同研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生源多样化导致的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群体差异,开展专业群分层分类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技术技能型”“技术创新型”“技术服务型”三条提升路径;针对学生文化素质发展个体差异,构建学生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探索“课岗赛证”融合,推行学分制改革,并开展“学分银行”的试点。从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群体差异到文化素质发展的个体差异,采用数字+菜单式方案,为每位学生量身订制“一人一案”人才培养方案,助力学生人人出彩[3]。
三、实施抓手:完善学生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长期以来对专业课程特别重视,而第二课堂课程大都面临着无计划、无标准、无学分、无课时、无考核的窘境,对学生的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学生第二课堂课程化实施方案》,以第二课堂的课程化为抓手,打破课程分界,使其与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互为补充、互为支撑,助力五育并举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发了第二课堂课程标准,编制了各专业的学生第二课堂课程计划表,制订了相关的学分和考核要求,并将之纳入课程体系和学分体系,写入人才培养方案,指导过程实施;同时还利用学生第二课堂课程管理系统,生成记录和成长报告,利用大数据分析,提供智慧服务。
四、考核评价:建构数字+多元多维评价体系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分数至上”已成为高职院校多年来的痼疾。这方面的问题,也与引入多元多维评价后的数字技术支撑跟不上有关。
学校依托第三方评价机构,构建政府、企业、社区、学校、家长、教师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利用數字化手段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维度描绘学生发展“雷达图画像”(如图1)。其中,正五边形的5个顶点是评价体系的五项指标(即德智体美劳五育),每项指标的最大值为20分,最小值为0分,以此区分学生五项能力的发展状况;正五边形内部的不规则五边形则是展示某位学生各项能力指标的具体发展状况,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性进展。从图1的示例来看,该学生在智育、德育、体育能力发展上有较好的表现,而在劳育和美育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雷达图”中不同维度的数值,体现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段性进展,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德育评价方面:将学生成长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利用数字技术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特别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将其计入学生的成长学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
体育评价方面:将体育课程板块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另外将体育社团第二课堂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晨跑、比赛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
美育评价方面:将公共艺术选修课、艺术社团第二课堂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劳动教育方面:通过劳动教育课程、日常生活劳动周、生产劳动周、服务性劳动周渐进式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4]。
五育并举既是纲领性方针,又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性依据,还是日常的切实行动。学校打破部门分界,以“五育”的内容体系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制定符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第二课堂课程体系,形成可视化、多维度的评价反馈机制,从组织机构、目标引领、实施抓手、考核评价等方面,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进一步促进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
[2]张俊宗.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9 (Z3).
[3]王辉,陈文东.基于“育人共同体”的全员育人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1(4).
[4]张志坤.回归以人为本落实“五育”并举——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实践导向[J].北京教育:普教版,2020(12).
责任编辑:华轩
*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题项目“新时代高职院校渐近式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20SJB0751)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8-22
作者简介:钟鸣,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副教授,高级物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陆梦朕,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太仓,215411)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及职业教育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