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的分析及改善策略研究

2021-01-03黄子姮

考试周刊 2021年93期
关键词:一日生活改善策略大班幼儿

摘要:自主进餐是指不在外力的强制下,幼儿出于个体的兴趣和需要,自发、自愿主动地进行的进餐活动,是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对大班幼儿进餐的观察,文章对进餐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即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正确对待幼儿的进餐,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培养幼儿自主进餐的习惯。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主进餐;一日生活;改善策略

一、 研究缘起

自主进餐是幼儿出于个体的兴趣和需求,主动进行的进餐活动。自主进餐不仅是指幼儿自己盛饭菜,还应当包括进餐环节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到饭点能主动洗漱做好进餐准备;进餐过程中的良好习惯,按自己的情况选择食物的种类和多少等;进餐结束后的清洁整理工作和餐后的游戏这三个方面进行。

课程游戏化理论中明确提出要尝试一餐两点由幼儿自主完成。大班幼儿的观察力、理解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得到了发展,在动作协调性和良好习惯的培养等方面也比小中班幼儿强,因此文章选择大班的自主进餐活动进行研究。

根据在幼儿园大班观察到的自主进餐的现状,发现有的教师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不实施自主进餐或者仅让幼儿分碗筷来体现自主;还有的教师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和需要来进餐,导致进餐活动出现争抢混乱的现象,难以开展。希望通过本研究,深入了解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现状并发现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更好地引导大班幼儿进行自主进餐活动。

二、 自主进餐的理论对教师观念和指导的研究

在已有的许多研究中都提及了影响幼儿自主进餐的因素,其中教师的观念和指导对幼儿的自主进餐影响较大。张晖认为,教师要从幼儿学习和发展需要的角度来思考,深入了解幼儿园课程,在实践活动中,保教并重,培养主动、自律的幼儿。丁凌云认为,教师要充分认识自主进餐的重要性,通过观摩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反思、探索适合本班自主进餐活动的指导策略。由此可见,教师的观念和指导对自主进餐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教师必须深入探究和改善大班自主进餐的指导策略。

三、 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和研究的不断发展,课程游戏化和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论在幼儿园得到了实践,目前有不少幼儿园开展自主进餐活动。自主进餐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幼儿自主、快乐地用餐,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对幼儿的能力认识不足

有些教师认为,大班幼儿能力不足需要被呵护照顾。教师会组织幼儿洗手,帮幼儿准备好饭菜,并且在幼儿进餐结束后直接让幼儿去活动,用餐时留下的垃圾则由教师来清扫。

案例1:

午餐时间教师组织幼儿排队洗手,保育老师在此时将饭菜帮幼儿分配好,再由幼儿端回自己的位置用餐,筷子由当天的值日生进行分发。小雨点人比较小总是吃不完饭菜,老师会说:“每次就你吃的最慢,还剩这么多再吃几口,把这些都吃完。”点心、水果也是老师进行分发,昊昊不喜欢吃柚子,拿到柚子后会分给其他小朋友,或者丢掉。

本案例中,教师担心幼儿不会盛饭菜,害怕幼儿自己盛饭菜耽误时间,影响接下来的活动安排,就帮助幼儿将饭菜盛好,让幼儿端回位置,或者直接摆放在幼儿的桌上,方便幼儿进餐。教师也怕让幼儿自己整理会越弄越脏,而不让幼儿参与到清洁整理活动中。

教師虽然有安排值日生分发筷子,也让幼儿自己将餐具送走,但这些仍然不够自主。《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端碗、整理桌椅等。这些一般都不存在安全隐患的事情,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来做。

(二)教师片面理解自主进餐

有的教师认为,自主进餐就是要让幼儿自己主动、自主进餐,想吃什么、想吃多少都由幼儿自己决定。这样做导致幼儿进餐时出现争抢、吵闹,甚至把桌面、地面弄得一团糟的问题,给卫生工作和班级纪律的管理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而且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动手盛饭菜,导致幼儿挑食的坏习惯难以纠正。

案例2:

大班幼儿自己盛饭菜,自己选择吃什么菜盛多少量。熙熙不喜欢吃蔬菜,盛菜的时候蔬菜盛一点点。天天不会用夹子,食物难夹起,有时还会掉落到桌子上。排队盛饭菜时间长,食物容易冷,幼儿也在队伍中交头接耳。幼儿自己决定进餐顺序,洗漱后抢着排队吃饭,在队伍里挤来挤去。

这个案例中,教师知道要发展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性,尊重幼儿的自主权。但是幼儿盛饭菜速度慢,导致队伍等待时间变长,排在后面的幼儿会盛到冷的饭菜。而且有的幼儿用餐速度慢,吃到最后碗里的饭菜已经冷了,只好倒掉。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会盛得少甚至不盛,难以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面对幼儿挑食等问题时不能只想着幼儿的自主,教师就要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体现主导作用,并帮助幼儿了解和学习如何正确进行自主进餐活动。

(三)教师对一日生活皆课程观念的理解不足

幼儿的学习活动并不仅仅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都是他们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所以应该让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有教育意义。学习正确的进餐方式,学会进餐时的适当交谈,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进入社会所必需的能力。仅仅由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反复教授,幼儿在进餐环节得不到自主学习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是无法培养这些习惯和能力的。

案例3:

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了《健康自助餐》《文明进餐我最棒》等内容的教学,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动画游戏、观察、操作等方法了解良好的进餐习惯。在区域活动时,隆隆在蛋糕房吃蛋糕,嘴巴里还不停喊叫,还跑来跑去,教师终止了隆隆的游戏。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虽然在集体活动中通过多种方法让幼儿学习了解进餐的良好习惯,但是教师没有将学习认知贯穿于一日活动中。除了集体活动以外,教师应该认识到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与一日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学到的进餐行为和习惯,能在生活中获得自主学习和实践巩固的机会。

(四)幼儿自身因素影响自主进餐

影响幼儿自主进餐的因素包括进餐速度、能力和进餐情绪等。教师要尊重幼儿进餐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和需要。

案例4:

餐前程程做的黏土蛋糕被小朋友弄坏了,伤心哭了。用餐时吃得不多而且速度较慢,教师看到了点名说:“程程吃饭慢不认真,吃了这么久,碗里还有这么多菜。”进餐时幼儿会同边上的朋友交谈,教师听到声音都会让幼儿安静吃饭,不要讲话。

在该案例中,程程在餐前被其他小朋友毁坏了作品而心情低落,用餐时坏心情影响了食欲导致吃得少、慢。教师只看到幼儿进餐时不好的表现,没有关注幼儿的进餐情绪,还批评了幼儿的行为。这样做虽然可以给其他不认真吃饭的幼儿一个提醒,但会让程程的情绪变得更糟,影响程程的进餐。教师要耐心指导,帮助幼儿知道该如何正确地处理进餐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去解决。

四、 改善大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策略

(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改善儿童观

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树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观念,正確认识幼儿自主进餐的积极价值。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以专业化的眼光看待幼儿,要了解幼儿的进餐需要,创设开放自主的进餐环境。还可以将自主进餐与各领域相互融合,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也许每位教师都知道要尊重幼儿的特点,要从幼儿角度出发这些观点等。但在实践中,教师的儿童观很多时候都只是停留在理论中。例如,实施自主进餐反而加长了幼儿的等待时间,是因为有的教师要等所有幼儿都洗漱结束才开始进餐引起的。追根究底还是教师怕幼儿自己行动会乱,想要控制幼儿,让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行动。

在自主进餐活动中大胆地放手,让幼儿成为自主进餐的主人。不仅要让幼儿自己亲身体验操作,还要让幼儿参与到自主进餐规则和内容的制定中。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听取幼儿的想法。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自主进餐时需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求,引导帮助幼儿共同制订进餐要求和规则。对幼儿没有讨论到的要点,教师可以再补充,这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进餐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正确理解自主进餐

自主进餐并不是自助进餐,教师仅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的仅是自主进餐的形式,没有真正理解自主进餐的本质。教师要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角度思考,明白自主进餐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主动性,更是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在活动中自我服务并服务他人的良好品质。大班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改善策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是进餐的环境和用具。教师可为进餐活动准备合适的音乐,开设“主题餐厅”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自主进餐活动;根据大班幼儿的教学情况布置相应主题墙面来介绍食物及营养知识,还可以让幼儿尝试制定食谱和介绍每日午餐和点心,激发幼儿自主进餐的兴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定制具有加热、保温功能的容器盛饭菜,防止幼儿吃冷饭菜。其次是进餐活动的组织。大班幼儿可以自己听音乐看时间,来结束活动并主动收拾,然后洗漱为进餐做好准备;冬天注意食物的保暖,必要时可以由教师帮助盛饭菜。在幼儿中寻找榜样示范,进行奖励强化,帮助其他幼儿确定努力的方向;允许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适当交谈;餐后幼儿主动整理餐具、打扫卫生。

其次,在实施自主进餐时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运用多种方式记录幼儿进餐中的问题。将问题与幼儿共同讨论想对策,然后在接下来的进餐环节中加以改进。进餐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言语引导和行动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也要鼓励幼儿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发现别人存在的不足,帮助他人共同进步。

(三)树立正确的一日生活皆课程的观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保教并重是幼儿园工作的准则,而一日生活皆课程就是实现保教并重的方法。《纲要》中强调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习惯。因此要将一餐两点和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主进餐的习惯贯彻在一日生活中,要重视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迅速生长的时期,更是幼儿人格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教师不光要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发展。首先,在一餐两点上要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有的教师经常会说:“快点,人家都吃完了,就你还没吃完。”“老师要打扫卫生了,你到那边吃去。”这样的话来催促幼儿,这样会影响幼儿的进餐情绪。教师要认识到进餐对幼儿的重要性,将进餐活动也看作是课程,耐心对待幼儿并为幼儿创设温馨自主的进餐环境。

其次,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先遵守规则,再给予幼儿自由。当幼儿在进餐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时,教师要查明情况,并对幼儿进行正面引导,还要关注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做到不在群体面前批评某一幼儿。

参考文献:

[1]陈巧娜.让饭香弥漫童年:《指南》精神下幼儿自主进餐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78.

[2]张晖.自主进餐的背后[J].幼儿教育,2017(3):31.

[3]沈心燕.自主进餐就是完全随孩子的心愿吗[J].幼儿教育,2015(10):32-33.

[4]丁凌云.论幼儿园实施自主进餐的有效策略[J].新校园,2016(11):183.

[5]詹淑芳.幼儿自主进餐习惯的培养[J].福建教育,2015(4):62.

[6]赖丽凤.以一日活动为抓手,促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J].教育界,2014(6):177.

作者简介:

黄子姮,江苏省张家港市,江苏省张家港市鹿苑幼儿园。

猜你喜欢

一日生活改善策略大班幼儿
幼儿一日活动中感知数量关系的指导方案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策略
浅谈如何将国学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音乐游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巧用家长资源优化幼儿一日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