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艺术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2021-01-03雷红喜

考试周刊 2021年93期
关键词:思考与实践民间艺术小学美术

摘要: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被继承和发扬。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极为注重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美术学习不能仅有绘画训练,更应契合教育的主要目标,即学习文化、积累文化底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因过于强调知识与技巧,忽略了美术文化的传导,这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了学生积累美术文化的底蕴。所以,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美术文化、积累美术文化底蕴,把传统民间艺术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积累其美术文化底蕴,是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民间艺术;农村;小学美术;思考与实践

一、 引言

民间艺术有着极为鲜明的特点,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用传统的技艺和风格所制作出的艺术、手工艺和装饰性装饰物。这种美术作品兼具了精神愉悦和欣赏性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实用的使用功能。它们造型粗犷饱满,色彩浓郁鲜明,且具有极强的审美意义,蕴含着极多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重视民间艺术,把民间艺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其美术、文化价值,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艺术美,为学生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拓展其视野,萌发对艺术的兴趣和情感,让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全面培养,进而积累艺术文化底蕴。

二、 民间艺术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

民间艺术蕴含着乡土之情、乡土之风、乡土之音,有着“俗”“粗”“野”等民族气息,是广大劳动人民追求、审美的体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与审美观。在民间艺术中不仅能够感受到民族的思想情感,还能感受到其中的艺术情趣。其中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与文化,蕴含着浓烈的爱国情怀、勇敢勤劳、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这些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能在小学美术教师的引导之下渗透进孩子的认知与意识之中,在其心中埋下朴素却美好的爱国、勇敢、勤劳、热爱和平的种子,在其成长的道路上发挥作用。在民间艺术作品中,有着文明的历史,有着民俗、人类、艺术等内涵,还兼具历史、文化价值,同时展现着独特的艺术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活化石。这是当今精神文明的根源,对其欣赏、研究、探索能够充实和丰富传统文化底蕴,能增强民族自信并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民间艺术作品是广大劳动人民通过久远的时间逐渐形成的认知、技艺、艺术,是用智慧与心血造就的,有着强健的生命活力。教师通过民间美术教育学生理解广大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和生产,却有着乐观、浪漫的精神,这对学生而言极为重要,能对其产生深远的影响。民间艺术能带给学生美术审美意蕴,促使学生形成审美意识,培养其对人民群众的理解和热爱,从而激发出学生积极生活、乐观向上、珍惜学习的态度,还能促使其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展。

三、 民间艺术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策略

(一)以欣赏的方式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在当今以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下,美术欣赏便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把民间艺术作品融入欣赏教学中。

例如,以欣赏风筝课为例,风筝是中华民族常见的民间玩具,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形象优美、造型逼真,具有鲜明的色彩,且民间艺术气息极为浓烈,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性。农村小学学生对风筝基本都很感兴趣,放风筝也是其喜爱的游戏。教师可以安排风筝的欣赏环节、艺术设计环节、制作风筝环节等内容。学生在欣赏民间艺术作品中,认识作品造型、色彩、对称等美,理解对比色如何运用,理解其装饰性,再通过动手实操来切实掌握所学知识,深刻体会其中的内涵,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课堂之中,教师要最大化地利用艺术作品来达到教学目标。文章从以下五点来阐述。

1. 引起学生注意,通过感官调动情感

在审美之中需要以五感和大脑进行配合,让学生用眼睛看,使其视觉受到冲击,从而生出审美愉悦。让学生用耳朵听教师的讲解来获得审美思想启示,从而在想象空间中生出形象,情感得到共鸣;教师引导学生用大脑思考来使学生基于现有的生活体会、审美经验进行想象,把情感融入所作作品之中。教师通过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开展多感官参与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投入、专注的体会之中领会民间艺术作品的内涵,并体验到审美愉悦和想象,从而感受美、创造美,并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2.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抒发自身情感

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既要让学生认识到其主题和内容,还要引导学生以感受去体会和欣赏,把心中对作品的看法和认识表达出来。教师作为引导、指导者要以先行者的态度鼓励学生感受自身的情感、意识到自己的情趣,并充分調动,而后用于作品的品评之中,从而使民间美术作品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艺术的理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艺术离不开具体实践,在实践中才能把自身的艺术体现出来。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既能提高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悟艺术是怎样表现的,促进其思维发展,同时又能使其得到实践艺术的快乐与知识。

4. 创设艺术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想让学生能够专注地体会民间艺术作品,就要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创设出艺术情境。例如,发挥自身艺术美感的肢体语言、口语来生动形象地描绘,或用教学设备进行展示,通过语言、表情、语气的鼓励去促使学生运用自身的感官接触民间艺术作品,去体验、体会其内涵,受到熏陶,从而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其学习美术的热情,产生热爱之情。

5. 充分挖掘艺术魅力,引出学生志趣

民间艺术作品之中一般都含有作者最纯真、纯粹的对美的认识和向往。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时,须把作品的内在、精髓揭露出来,使学生领略到其中的意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积累深层审美经验,引出其追逐美、创造美的志趣。

民间艺术之中蕴含着的无穷魅力,有着特殊的审美情趣,教师要把适宜小学阶段学生理解的内容融入美术教学之中,通过欣赏和实践来促进学生对美的兴趣和志趣,使其受到熏陶,在视觉感受、听觉接受、大脑领会、动手实践中形成对美的敏感性,引发憧憬美、创造美的欲望。

(二)以渗透的方式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美术教学不是以教授技能为主,而是以人文教育,文化培养为主。在美术教学中,把民间艺术的人文色彩渗透进课堂之中,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之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美术,促使其能更快地接受美术的感染和熏陶,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以剪纸课为例。教师要把握这项民间艺术的特点,通过有效的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首先要系统地传授剪纸知识,确保所用时间较少;其次要运用教师自身的语言、操作能力高效、高质量地教好;而后要运用表情、动作、语言激励学生,把民俗文化渗透给学生;再有要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形成系统性知识结构,形成系统性思考能力;最后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促使其掌握和深刻领悟剪纸的种种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在教学中做到这四点:

第一,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能力,在课堂中,教师须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会、锻炼、领悟、提高,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这能促进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发展,还能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制作出自己的作品,从而提高创新能力。第二,鼓励学生个性、大胆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其个性化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联想、发散、类比方式的思考,再结合创新意识创造出自己的剪纸作品。在此之中,教师要对学生产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灵感予以鼓励、肯定、认可。第三,把民间艺术文化渗透进学生脑海,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要避免只注重技法的教学观念,要加大美术文化教育的比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会、领悟、感悟民间美术文化。任一美术作品都是在作者具备文化底蕴情况下创造出的,所以教师要创设出相近的艺术情境,促使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背后的人文、艺术等内容,从而认识到美术在社会中的作用。第四,创新优、化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美术区别于文化课,更注重体会与实践,所以教师要多学习、多掌握种种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灵活运用,把自身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色彩、质感等的感受与认识能力,在教师的教学之下获得启迪和感染,触发想象力,激发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以引导的方式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

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手段才能把民间艺术毫无滞涩地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之中,使教学事半功倍。民间美术的教学常规方法是视觉教学,因农村小学的环境限制,若没有幻灯片播放设备,教师可以通过照片、仿制品等方式进行教学,从而发挥功效。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照片来展示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在其中穿插声情并茂的讲解与肢体表现来讲解,这种效果更利于学生的学习。小学阶段学生喜欢听故事,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而民间艺术美术制作过程也能在学生的专注之中流入其脑海,且印象深刻。教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把民间艺术高质量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对民间艺术形成兴趣,对美术这门学科生出喜爱之情。

再例如,以装饰课为例,以动物装饰中的虎为主题,教师在课堂教泥塑老虎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装饰变形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泥塑技法,认识到变形和装饰的美,促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在此之中,教师要做到三点:第一,脱离常规,引导学生多意理解,学生在对民间艺术作品理解时,需要有五感、情感体会、大脑想象和创造等部分的参与,从而产生直观的认知与理解。教师应引导学生脱离常规思考模式,发挥自由的想象,还要让学生多重理解作品,而非只有一种理解。第二,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促进智力、对美的理解,人的左右半脑功能不同,左脑逻辑,右脑形象,美术教学可以同时锻炼这两个半脑,既有严谨的对艺术的思考,也有充分发挥想象的艺术诠释。第三,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好奇是认知和学习的开始,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也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要强,促使学生引起足够的注意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之中,投入到欣赏民间艺术之中,且在实践中深刻领悟其中种种。教师用科学、合理且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美术向往,激发其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

四、 結语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融入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之中是极为必要的。农村小学因其环境和经济的因素影响,教学软硬件都存在一定的制约,但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教学手段把民间美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受到熏陶,让其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珠琳.民间艺术融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的探究[J].神州,2019(27):125.

[2]甘耀明.“互联网+”背景下“互动课堂”融入农村小学教学的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9,35(8):15-19.

[3]王大辉.许慎文化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9(4):263.

[4]马新民.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J].数码设计,2020,9(1):234-235.

[5]李长杰.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探[J].小品文选刊:下,2020(3):173.

[6]苏霞.民间美术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教师,2020(10):103-104.

作者简介:

雷红喜,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治平镇中心小学。

文章系2021年度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农村民间艺术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实践与探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21】PLG174。

猜你喜欢

思考与实践民间艺术小学美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