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安腿综合征10例

2020-12-28于方圆时国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期
关键词:阳陵泉委中综合征

于方圆,时国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0 引言

不安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由英国学者Willis于1672年首次报道,后由瑞典学者埃克波姆氏进行系统阐述,又称埃克波姆氏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在静息状态下因腿部不适引发的失眠,活动后腿部不适可好转[2]。笔者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来本科室接受不安腿综合征(RLS)治疗患者10例,将这10例患者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可在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亦提高其长期生活质量,较于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更具优势。现观察其临床疗效。情况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RLS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2-69岁,病程1个月至3年,平均5个月,6例阳性家族史。

1.2 诊断标准。按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于2003年修订的RLS诊断标准[3],包括:①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常伴有各种不适的感觉症状;②静息时出现或加重;③活动后部分或完全缓解;④傍晚和夜间加重。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年龄30-70岁;③单纯治疗效果不佳,欲综合治疗;④患者自愿参加本课题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4]。①不符合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70岁以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其他精神病患者以及严重自杀倾向者;④参加其他药物或临床试验及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采用:睡前口服左旋多巴50-100 mg,加用恩他卡朋200 mg,每日一次;再服用甲钴胺片500 mg,每日三次;百乐眠胶囊4粒,日两次;卡马西平0.1 g,每日二次;此外,对缺铁患者,口服补铁剂。

2.2 中医治疗采用:①中药方剂: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5 g,当归10 g,炙甘草15 g,生姜15 g,大枣5枚。气血亏虚加党参、白术;肝肾阴虚加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瘀血阻滞加桃仁、川芎;寒湿痹阻加附子、木瓜、秦艽,桑寄生;湿热下注可加薏苡仁、藿香、佩兰;睡眠质量差加酸枣仁、远志、合欢花。每日一剂,300 mL水煎,早晚分服。②针灸疗法:战军林[5]治疗时针刺手法中委中穴采取强刺激后立即出针,选取足太阴经的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足少阳经的悬钟穴、光明穴、阳陵泉穴、风市穴,足太阳经的委中穴,睡眠质量差选取百会穴、四神聪、风池穴及手厥阴经的内关穴安神。操作方法:病人取俯卧位,暴露双下肢,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用安迪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0.35×40 mm)委中穴采取强刺激后立即出针,并嘱患者采取仰卧位,依次针刺百会、四神聪、风池、内关、风市、三阴交、阴陵泉、阳陵泉、光明及悬钟穴,采用平补平泻法,并且留针30-40 min,每天治疗一次,治疗七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一到四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6]。痊愈: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偶尔有夜间腿部不适感。好转:症状减轻,但仍夜间腿部不适,影响睡眠。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通过对10例RLS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6例患者在7天左右症状基本消失,3例患者在15天左右症状基本消失,腿部疼痛感消失,睡眠正常,1例患者20天后症状消失,再继续服用中药2周,针灸治疗10天,无复发情况。

4 典型病例

刘某,男,41岁,2018年5月19日初诊。双小腿深部有麻木、蚁走样的疼痛感4个月,近2周加重,在安静时明显,长时间坐、卧及夜间易发生,活动、捶打后可缓解症状。自行贴敷膏药,口服安定和止痛片症状未见缓解。现患者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大便不畅,舌红苔薄,脉弦数。既往高血压病史。查体见双小腿无红肿,无压痛,膝反射阴性,踝反射阴性,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双下肢肌电图无异常,血沉、类风湿因子, 腰椎 MRI、头颅 MRI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口服西药加上中医针灸、汤药治疗,3天后症状明显减轻,1周后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5 讨论

不安腿综合征(RLS)又称多动腿症[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中老年多见。患者有强烈活动双腿的愿望,伴有肢体远端的不适感,少数患者疼痛明显,往往被误诊为慢性疾病,可累及踝部、膝部或整个下肢,将近一半患者可累及上肢,症状在安静时明显,常在夜间发生,合并睡眠障碍,有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活动、捶打后可缓解症状。原发性RLS具体病因不详,继发性多由Ⅲ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Ⅱ型腓肠肌萎缩、缺铁性贫血、尿毒症、帕金森等病导致。也有相关研究检查发现,多数RL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L4、L5或L5、S1椎棘间或椎旁深压痛或发胀感,其发生可能与腰骶部位的骨或软组织结构出现某种程度的损伤,刺激或嵌压了相邻的神经组织有关。

本病在中医上尚无确切病名,明代著名医家薛已在《内科摘要》[8]中记载:“夜间少寐,足内酸热。若酿久不寐,腿内亦然,且兼腿内筋似有抽缩意,致二腿左右频移,展转不安,必至倦极方寐。”《金匮要略 • 血痹虚劳篇》[9]曰:“血痹阴阳俱微……外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气虚无以推动血行,血虚则生风,脉络阻滞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风性主动”“风胜则动”,故表现为不安腿综合征状态,中医学范畴属于“痹症”“血痹”。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10]方药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达到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祛瘀通络、调和营卫的效果,极大的缓解了患者不安腿症状。黄芪甘温益气,补表之卫气;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白芍养血和营,濡养肌肤以通血痹;当归补血活血,活血化瘀;生姜辛温,疏散风邪;大枣益气养血,调和营卫,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针刺委中穴为主进行强刺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是经气由此至深,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膀胱经的湿热水气在此聚集,刺激此穴可分清降浊。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11],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主治各种虚症,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主治脾不运化水湿病症;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悬钟,光明穴和风市穴,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下合穴,为八会穴之筋会,主治各种筋脉挛急之症;悬钟穴[12]为八会穴之髓会,为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可舒筋活络,清热生气,疏肝益肾;光明穴和风市穴则治疗筋脉聚集,下肢痿痹之症;百会为督脉经穴,穴位属阳,故能通达阴阳脉络,对于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起重要作用;四神聪为奇穴,风池循胆经输向头至各部及外走阳维脉,配合手厥阴心包经内关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共同治疗睡眠质量差,缓解压力,舒缓心情症状。

猜你喜欢

阳陵泉委中综合征
彭氏分筋推拿手法中所取“委中下”的定位依据及优势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巧用穴位,缓解“浑身疼”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考前综合征
电针“委中”对多裂肌损伤模型大鼠钙调蛋白 信号通路的影响
针刺伏兔配委中放血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初步效果
开学综合征
“满血复活”常按三穴位
一毛学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