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呼吸支持技术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2020-12-19李春玲

关键词:性溃疡胃液气胸

李春玲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课题选择于2018年5月~2019年6月间对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呼吸循环衰竭50例患者资料展开分析研究。本组病例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患者10岁,最大年龄患者76岁,平均(41.21±5.43)岁。主要疾病类型包括一氧化碳中毒、重症颅脑损伤、食物中毒以及感染性休克等。

1.2 治疗方法

接诊患者后,均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待患者复苏后再行气管插管术, 为提升患者呼吸功能迅速建立气道。采用呼吸机辅助支持呼吸,先行IPPV(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对患者的呼吸状况进行控制,待患者能够自主呼吸后使用SIMV(间歇式同步呼吸模式),在辅助通气过程中,需密切监视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度和等基本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分析呼吸微弱者经气管插管实施间歇式同步呼吸模式支持。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抢救成功率:成功:经急诊抢救后,呼吸、心跳骤停或呼吸、心音微弱等症状均完全缓解,进入普通病房继续带呼吸机进行治疗。呼吸机停用48 h后,需再次给予机械通气支持。失败:急诊抢救过程中发生死亡,或者需持续给予呼吸支持14d以上。②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治疗后患者有无气胸、相关性肺炎、胃液隐血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2 结 果

统计50例患者的抢救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本组5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32例(64.0%),再带机11例(22.0%),失败7例(14.0%),抢救完全成功率为64.0%。并发症情况:患者在带呼吸机后,出现相关性肺炎5例(10.0%),经多次痰培养发现不同细菌;胸片检查提示并发气胸10例(20.0%);胃液检查显示存在胃液隐血4例(8.0%);同时发生应激性溃疡9例(18.0%)。

3 讨 论

呼吸循环衰竭是临床急诊科中的多发性危急重症,近年来的医学统计数据显示,该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好发于中老年群体。一方面,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致使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疾病显著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自身基础病较多,如肺炎、心脏病以及感染性休克等疾病,均是引起呼吸循环衰竭病症的客观因素。同时,随着社会溺水、中毒以及创伤等事件频频发生,呼吸循环衰竭病例也明显增加。该病在病情上具有危急、变化快的特点,对抢救时间、效率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在患者发病初期(约4min内),需立即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治疗,并在复苏后及时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才能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目前,在国内的临床医学研究中,不少学者通过不断探索,总结了一套相对完整、系统化的呼吸支持方法理论,但是受部分医院医疗条件、急诊医务人员技术能力等因素影响,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有着较多的局限。

本次研究结果中的相关数据显示,本组患者的抢救完全成功率为64.0%,抢救失败率为14.0%,说明对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及时给予呼吸支持,有助于挽救患者的生命,扭转不良预后结局。与此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患者在带呼吸机后,容易出现相关性肺炎、气胸、胃液隐血和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提示在抢救治疗过程中,需完善各项检查,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加强预见性观察和护理,以减少相关治疗并发症。本次研究还获得了以下体会:(1)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采取紧急气管插管措施是对患者建立呼吸支持的首要步骤,也是最可靠、有效的办法,能够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性,该项措施越早实施,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就越高[3]。(2)采取SIMV、IMV和IPPV等机械通气支持疗法,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升其生存质量,对于中毒患者而言,能够为其解毒和洗胃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重症颅脑出血患者而言,有利于缩短其颅脑手术的准备时间,总而言之,及时、有效的呼吸支持能够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综合上述观察和讨论,对于呼吸循环衰竭患者,在接诊患者后争分夺秒地开展心肺复苏、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等抢救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提高其气道通畅性,对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探讨和实践应用。

猜你喜欢

性溃疡胃液气胸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老年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胃液为什么不会溶解掉我们的身体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认识危重症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吃饭时喝水会不会影响消化?
胃液潜血化学法与免疫学法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