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手操作,让儿童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2020-12-17山东省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李春亮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长方体

山东省莒县招贤镇中心小学 李春亮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从动作开始,通过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既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此来验证课本中所学的知识。与此同时,通过数学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有情而动,唤醒操作要有力度

我们知道,兴趣是维持认知活动的诱因。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是推动学生兴趣的动力,是引导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诱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加以验证,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从而让操作活动更有力度。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就把班级营造成一个“超市”,并把生活用品标好价钱。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买东西,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激起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时,学生选择好自己需要的学习用品与生活用品,并且把选择的用品加在一起,计算所有商品的金额。在付款环节中明确人民币的面额,有100 元、50 元、20 元等,购物中需要怎样付款,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选择如何付款,学生按照总金额付足人民币,这一过程中有步骤、有秩序地组织零碎的纸币,避免了不必要的找零。在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中,加深了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也学会币额间的换算。

二、遵循认知,选择可取活动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认知以直观为主。因此,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活动要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的。通过教师对操作方法的精心设计,不仅能够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能够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长方体面积计算”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对长方体表面积进行演示,把一个长方体展开,使之形成一个平面图形,最后利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如果要求学生把长方体的六个面裁剪下来,然后粘贴在一张纸上,这样不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原因是没有让学生形成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也脱离了物体三维立体空间的观念。而对长方体左右以及前后两个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探索,分析长方体的组成。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长方体的立体结构,从而形成立体认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三、深入探究,力求弄清知识实质

当认知活动是一种内在需求时,才能激起探究未知的兴趣。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促使其产生积极的认知情感。然而,这需要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加科学,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使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清晰。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很容易忽视在实验中需要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这样的条件,这样得出圆锥体积只是实际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提高学生操作的正确性,就准备了等底等高、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学具,让学生自主操作。在汇报交流中,有学生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而有的学生认为是四分之一。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不同的结论呢?为了验证哪一个想法正确,就从教具箱中随手取出一个空圆锥和一个空圆柱,并把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再倒入空圆柱中,共计三次才正好倒满。通过这样的验证,让学生弄清楚知识的本质。

四、强化实践,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也可以通过操作活动来巩固本节课的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在学生初步了解圆锥的概念与特征后开展操作活动,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白纸,把它做成圆锥。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起到活跃课堂教氛围的目的,而且能促进学生对圆锥的进一步认识。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操作活动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通过开展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促进思维能力提高的目的。又如,在教学“圆的性质”时,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生活常中见到的圆形物体,接着让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看看画圆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这样,学生就能初步了解圆的基本性质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不仅如此,动手操作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知识领会能力,这样就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长方体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拆拼长方体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拆拼长方体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抓不变量巧解题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