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小组合作,构建数学分层教学

2020-12-30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悦来初级中学施雪娟

数学大世界 2020年34期
关键词:分层探究数学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悦来初级中学 施雪娟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也要结合学生学情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注重不同层次学生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发展。数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应积极构建分层教学模式并巧妙融入小组合作,帮助学生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转变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合理划分小组,体现以人为本

当前教育领域极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初中数学教师在划分小组时除了考虑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还要参考学生自主自愿原则,如此一来才能达到科学分组的目的。其中,将数学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分为A组,数学基础水平中等的学生则为B组,而数学基础扎实且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则为C组。在上述三个小组中,需要多激励和督促A组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数学思想产生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积累活动经验,对B层和C层学生多以启发性和拔高学习为主,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验数学探究、猜想以及证明等一系列过程。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更能锻炼与他人沟通交流与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相互沟通推选小组长,负责管理、监督和带动小组气氛等。小组长自身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自律性,学习态度良好,更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还要负责传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收发作业、分布小组成员任务、带领小组成员探究问题和共同学习。如果小组内部分学生能快速理解知识,那么可以帮助还未理解知识的学生学习,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科学合理备课,全面吃透教材

初中数学教师在划分小组后就需充分发挥和展现自身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分层教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所谓发挥教师作用,即教师在教学前应围绕教材精心备课,同时参考教参和大纲,明确学生学习目标,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朝着预期目标前进,提升学生数学自信心。

以“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为例,初中生在掌握该章节知识点时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可结合小组合作为学生设定目标。教师在备课时可设置以下题目:要求基础能力较差的A组学生将下列式子因式分 解:(1)3ax2-3ay4;(2)-2xy-x2-y2;(3)3ax2+6axy+3ay2。B组学生则借助图形面积知识将下列式子因式分解:(1)a2+3ab+2b2;a2+b2+c2+2ab+2bc+2ac。针对C层学生,不单单要理解教材知识以及课后习题,还要善于借助教材提到的思想方法自主编练习题,为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优化分层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留意每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和小学时期相比,初中数学知识量增加,难度更是增加,有较强的连贯性,一旦学生在学习中没有消化某个知识点或将其遗漏,必然会影响后续学习。从相关调查研究结果得知,大部分数学成绩偏差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学习数学时没有跟上教师教学步骤,只要有一部分知识内容没有学会,就无法理解之后所学的所有内容,长此以往,就会对数学产生抗拒和厌烦情绪。对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情况,而借助小组合作方式则能在一定程度解决上述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构建趣味课堂,激发学生潜在的好胜心,并以小组合作形式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消除学生心中对数学学科的错误观念。

以“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为例,教师设置以下题目:“图中点A、B、C在△EFD各个边上,其中AB∥DE,BC∥EF,CA∥FD,求证A,B,C分别为△DEF各个边的中点。”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小组提出以下问题,A组为:“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该如何证明?”B组为:“求证:A,B,C分别为△DEF各个边的中点,是否还能得出其他结论?”C组为:“△ABC中,AB和AC分 别 为3cm 与6cm,求△ABC中线AO的取值范围。”上述问题根据学生层次设置,其中A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问题相对简单,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B组学生则以开放性和坡度性问题为主,重点在于启发学生思维,C组学生数学基础扎实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设置的问题相对创新, 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总之,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发展趋势,更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需求。尤其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兼具的学科,借助小组合作开展分层教学能让不同层次均得到提升和发展,增强数学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展现分层教育价值,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分层探究数学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