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效拓展

2020-12-14程美东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拓展小学语文

程美东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是民族的文化瑰宝,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勇于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教育者。本文从古诗词的背景、画面、意象、情感、练笔等方面的拓展教学进行分析,对古诗词教学抛了砖,希望能引出更多宝玉之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文教学   拓展

一、背景拓展——知來龙与去脉

遥远的古代,有着不一样的文字,是不一样的时代,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怎么才能读懂他们的文字,理解他们的情感,与他们的内心产生共鸣,做他们精神上的朋友,成为他们心灵上的知己呢?北宋诗人苏轼有一首《题西林壁》,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常常被人们用来喻示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

二、画面拓展——品诗情与画意

自古以来,诗画犹如宝石的两面,都闪耀着魅力之光。很多诗人同时也是造诣深厚的画家,学生学习诗歌,就是要从文字中看到面画,在画面中想到诗意。如唐代的大诗人王维,细细品味他笔下的诗后,总能看到其中蕴含的自然万物构成的美丽图画。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写道:“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者问学生:“同学们,当起风的时候,你们看见过随风飘飞的野草吗?”学生回答:“见过!”随后,笔者接着问:“想象一下,诗人在起风的日子长途跋涉,到汉朝的边塞,一群群大雁飞在胡人那边的天空,你会有什么体会?”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这是春天的景象,大雁往北飞。”有的学生说:“征蓬应该指的是诗人自己,长途远征,去慰问边塞的将士,有点孤独的感觉。”

三、意象拓展——悟异曲而同工

简而言之,意象就是意思的形象。意象之于诗歌,如灵魂之于肉体,它是诗人们将自己内心的独特情感赋之于自然万物,万事万物成了诗人们情感的寄托与象征。学习诗歌,不可不了解意象,不可不体察意象。当带领学生深入作者塑造的意象世界里,如何搭建起学生自身经验与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使两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与诗人的心灵相通呢?笔者认为,人类很多思想都是共通的,诗歌的情感与意象有很多拓展点,而这正是引导学生提升鉴赏力的重要途径。

四、情感拓展——享情趣与韵味

诗歌的情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也是感染读者的有力武器。千百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诗歌无不是作者对人心、对情感、对世界的真实描摹与反映,因为这些诗歌常常能拨动笔者内心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心弦。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讲营造气氛,讲情境教学,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的大脑预先进入文章的情绪状态。而能够对人的大脑形成多种情感刺激的,莫过于音乐,因为音乐又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语言。

在教学王安石的《梅花》时,笔者播放了歌曲《一剪梅》。费玉清悠扬婉转的歌喉唱出了梅花于雪花和北风中傲立,歌者对亲人的思念,诗情画意,情意绵长。

笔者问:“梅花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畏惧严寒,独自开放,释放幽香;就好比有些人敢于坚持正义,与邪恶斗争,品德高尚。”

笔者再问:“你知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吗?诗人为何喜欢梅花?”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可以了解王安石变法遭遇的艰难,反对者谤议不断,王安石几起几伏,虽然改革最终失败,但作者不惧牺牲、勇于开拓的精神,不正如梅花般傲雪挺立吗?

五、练笔拓展——放飞自由个性

经典之作带给笔者艺术的享受,对于同样的作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读法和感悟,而这正是艺术的魅力,因为它激发了人的自我和个性,放飞了读者的美好想象力。但是,读诗、悟诗,读者就到此为止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说,在诗歌教学中,最具创新教育的环节应是续写,是让学生拿起笔——我手写我心。在教学《所见》后,笔者让学生续写“忽然闭口立”,回忆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忽然时刻,让他们写出生活中的童趣。

总之,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应勇于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学生共同努力,将古诗词的智慧和美好带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古诗词的熏陶下,放飞自我、童心飞扬。

(作者单位:江西上饶婺源县紫阳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拓展小学语文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关于新形势下公证业务拓展的一点思考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