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悉尼协议》范式下建设1+X证书制度的若干思考

2020-11-10于文涛成起强李江江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悉尼范式

于文涛 成起强 李江江

(天津职业大学,天津 300410)

2019 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加速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明确规定,“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19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严把证书标准和人才质量两个关口,规范培养培训过程。从试点做起,用改革的办法稳步推进,总结经验、完善机制、防控风险。”2019年11月,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积极开展绩效自评,接受省级有关部门及其委托第三方开展的评价”。“试点过程中,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宣传典型案例,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对有关政策措施提出调整优化建议,试点期后有关部门继续完善相关制度设计”。

当前1+X 证书制度还处于试点阶段,建设没有成熟范式,体系仍需细化完善。但1+X 证书制度的指导思想: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严把证书标准和人才质量关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评价体系等。与《悉尼协议》范式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毕业时具备的核心能力和毕业3-5年达到的职业成就为成果导向、通过评价机制持续改进[1]、提倡创新、鼓励特色,具有内在的同理性。因此,参考《悉尼协议》范式,完善1+X 证书制度建设体系,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悉尼协议》范式的核心理念

《悉尼协议》是国际上对工程技术类高等教育机构及其培养的工程技术员(Engineering Technologists)的资质互认协议,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较好的层次对应[2]。目前正式加入《悉尼协议》的签约成员有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新西兰、南非、英国、中国香港、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虽然各成员的社会发展情况和教育体制不一,但均把《悉尼协议》范式的四大核心理念融入其中,设立了专门的管理与认证机构,规划和执行相关工作。

(一)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中心[3]。实质等效的《悉尼协议》包括七个核心元素,分别是学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4]。这些指标的设置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学生是最重要的元素,学生是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实现的主体,学生是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建设的依据。《悉尼协议》范式的实施前提是认为所有学生都能学习成功,但不是以同样的进度、以同样的方法取得,院校必须以更弹性的教学方式来配合学生的独特需求[5]。重视学生的发展需求是《悉尼协议》以学生为中心的体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尽相同,《悉尼协议》范式提倡因地制宜、实质等效,在实施时须考虑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凝练出与学生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模式,精准对标,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以成果为导向

《悉尼协议》强调以人才培养结果为导向,以认证的方式确保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学生质量通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两个指标来衡量,如图1所示。毕业要求反映学生在毕业时具备的核心能力,包含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培养目标反映学生在毕业后的3~5年取得的职业成就,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成长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以这两个指标点为支撑,通过成果导向机制,检验人才培养的各个要素,反向推动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图1 学生质量衡量的节点与指标

(三)倡导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两大理念的必要途径和手段[6]。在实施方式上,有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两个回路,内部循环通过教师、学生和课程委员会的交流互动,不断调整课程规划以达成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目的,外部循环通过由毕业生、学生家长、企业代表和专家顾问组成的专业咨询委员会修正培养目标,使之符合产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如图2 所示。在此基础上,形成持续改进的PDCA循环机制,使得师资力量逐年提升,教学教法教材持续改进,产学研合作水平逐年提高,培养目标及核心能力持续优化,设备及场地持续改善,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等,如图3所示。

图2 内部和外部循环

图3 PDCA循环

(四)提倡创新,鼓励特色

《悉尼协议》的各正式签约成员在工程专业认证的政策、标准、过程和结果的互认上实行实质等效原则[7],即“并非要求各成员采用完全相同的专业标准和培养方案,而是在培养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方面是等效的,每个毕业生不一定获得相同的能力,但要求所有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所需的教育储备具有相同的整体效果”,提倡各成员在认证方式上进行创新,适合当地的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特点,形成成员特色,包括单个成员区域内的不同院校在认证上也有自己的亮点,形成院校特色。各成员的建设范式如表1所示。

表1 《悉尼协议》建设范式的七要素

二、《悉尼协议》范式对建设1+X证书制度的启示

(一)以学生为中心,发挥1+X 证书制度的旗帜作用,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最基本的就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学生的“完整发展”,即学生的各种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把学生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获得完整发展。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这就需要1+X 证书制度发挥旗帜作用,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设计上注重融入德智体美劳元素,学业成果不惟取证等级和数量论,更加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设计上摒弃以往的只重技能、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模式,融入素养元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形成成果导向机制,反向推动1+X 证书制度趋于完善

导向是指使事情向某个方面发展,什么样的导向机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教育机制必须建立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满意的基础之上,如前所述,成果导向机制作为国内外比较认可的模式,对于建设1+X 证书制度具有可借鉴性。传统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学分制为基础,规定了学生毕业时必须取得的学分,并以此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1+X证书制度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学生毕业时除了完成规定学分以外,还应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虽然等级证书可以作为学生毕业成果的体现形式,但离成果导向机制还比较远,机制建成有待完善。基于1+X 证书制度建立成果导向机制,可以借鉴《悉尼协议》范式的做法,以毕业时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素养和毕业后3~5年的职业成就,作为检验1+X 证书制度实施的试金石,反向推动1+X 证书制度在书证融通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反向推动1+X 证书制度在设计、实施环节查漏补缺,总体上推动1+X 证书制度不断成熟,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和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可复制的证书制度。

(三)建设1+X 绩效评价体系,以持续改进为主线,建立科学的目标和质量管理标准

绩效包含“绩”和“效”两个方面,其中“绩”是指“业绩”,“效”则是一种行为,该行为包括“效率、效果、态度、品行、行为、方式、方法”等含义。绩效是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的资源、环境下,对任务的完成情况,亦是对目标实现程度及达成效率的衡量与反馈[8]。良性的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组织和个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目标任务。目前,教育行政部门只出台了1+X证书制度的宏观性政策文件,还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没有办法实现统一的目标和质量管理。当前参与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有79个,涉及92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含专业从老年护理到汽车运用与维修,涵盖专业多、跨度大,如表2所示。在政策的引导下,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出更多种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但现状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一般是由单个组织主体完成的,且绝大多数的主体以企业为主,缺乏第三方监督和评价机制,如表3所示。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适用于不同的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绩效评价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当充分考虑各个参与阶段的主体,包括1+X 证书制度的制定者、组织者、实施者、收益者等,亦包含教育行政部门、培训评价组织、试点院校、试点学生和社会从业人员、企业雇主等,建立多维度多视角的评价体系,以持续改进为主线,注重闭环评价机制养成,形成动态调整机制,严把质量关,使得1+X 证书制度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耐得住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和市场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表2 1+X证书制度试点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统计数据

表3 1+X证书制度试点培训评价组织主体占比

(四)提倡创新1+X 证书制度落地路径,鼓励特色,盘活制度活力

落地指的是某项理念、战略、任务或项目,通过具体的扎实的工作,落到实处,产生实际效果。1+X证书制度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推出的新型制度,在顶层设计上的初衷是引导职业教育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最终能够达成何种效用,关键在于试点单位怎样结合实际选择落地路径。职业院校作为1+X 证书制度试点的主力军,学校的办学基础条件、师资队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生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发展水平不尽相同[9],办学理念各有特色,有的体现就业导向和为社会服务、有的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有的突出“双师”素质和实践教学、有的围绕市场办学,满足行业企业需求、有的突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有的强调服务地方性和区域性。这些办学理念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自身办学特色,重视教育的个性[10]。因此各个院校在试点实施1+X 证书制度时,需要结合学校的发展水平和办学特色创新落地路径,如学校校企合作有特色、做得比较好,就可以在实施1+X证书制度时,充分利用企业平台,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先进的前沿技术、工艺、材料等;如学校“双师”素质比例高、实践教学有特色,就可以在实施1+X 证书制度时,充分利用“双师”优势,在课程体系中提高实验、实训课程数量和学时比例。如汽车领域1+X 证书—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证书,共有11 个等级证书模块,涵盖汽车动力与驱动系统综合分析技术至汽车车身钣金修护与车架调校技术,单个等级证书模块又分初、中、高级三个等级模块,共30 个等级证书。要求学生在三年的学业周期内,取得30 个等级证书显然是不现实的,各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优势选择适合的职业等级证书进行课证融通,做出影响力。鼓励院校在实施1+X 证书制度时彰显院校和专业特色,形成亮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责任编辑:刘晓梅)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悉尼范式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 证书制度”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