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学习对农村初中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

2020-11-06刘慧卿

知识窗·教师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格塑造书法教学农村初中

刘慧卿

摘要:汉字的书写水平直接体现着我国的国民文化素质,如何寻找适合中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如何规范初中生的汉字书写,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塑造他们的人格,是农村初中教育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论述了书法学习对农村初中学生人格塑造的作用,旨在提高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农村初中   书法教学   人格塑造   作用

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逐渐重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被提到了义务教育的前沿,《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提出了通过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说,汉字的书写水平直接体现着我国的国民文化素质。

一、讲授书法知识,帮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

書法艺术是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它既依托于汉字,又是汉字的美化形式,其内容博大精深,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不仅如此,在长期的发展道路上,书法艺术形成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书体。因此,在书法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讲述书法的发展历史,让学生对书法知识形成整体感知,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产生民族自豪感;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学习各种书体特征,掌握各种书体在笔法、风格、形制、审美等诸多方面存在的不同特点,加深印象,从而对书法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感受中华五千年民族文化的完整性;最后,教师可以穿插讲解历代书法名家学书法的趣事,如“王羲之以字换鹅”“怀素酒后狂书”“颜真卿以黄泥代墨书墙”等,激发学生对历史名人的崇敬之情,提升书法教学效率。

二、进行临帖练习,提高学生审美实践能力

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书法文化的认知,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书写能力,从对“文房四宝”的认识、相应的握笔、坐姿开始,一招一式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形式。不仅如此,书法强调“取法乎上”,所以在书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历代书法家都追慕和取法的经典作品,形成经典审美意识,因为学生只有认识经典、解读经典,才能“取法乎上”。学生一旦确立了临写的经典作品,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作品展开从点到面,从微观到宏观的不断反复练习、比较和积累,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入探究的教学过程。只有重视这个过程,学生才能日积月累,不断提升自己的书写能力。

如在临习楷书中,笔法的认识和训练非常关键,什么是藏锋,什么是露锋,什么是藏能含其气,露能纵其神,藏能丰其肉,露能伸其骨,这就是对不同笔法的辩证关系的探究。又如“中锋和侧锋”,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写道:“正锋去劲,侧锋去研。”由此可见,中锋行笔的重要性。《书伐》中也称“能用中锋,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优劣之根,断在于此。”这句话是说中锋行笔时,笔管保持垂直,笔锋在点画中进行,而侧锋用笔时,笔的一侧着纸,笔尖和笔肚沿点画两边进行。对不同运笔方式的对比学习,能让学生更加熟练运笔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运笔时线条的质量,还能让学生体会到书写的乐趣。

三、做到学养共进,开阔眼界,提升人格

苏惇元在《论书浅语》中写道:“书虽手中技艺,然为心画。观其书而其人之学行比见,不可掩饰。故虽纸堆笔冢,逼似古人,而不读书则气味不雅驯。我修行则骨骼不坚正,书虽工亦不足贵也。”这段话很好地论述了书法与文学的关系,书法风格和气韵的形成离不开读书和修养,书法史上的名家几乎都是文学、艺术造诣很高的人。“揽天地之心,推圣人之情”是以书法为载体的,所以书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字如其人”书法的德育功能与初中学生书写能力相结合,在书法艺术传承的路上,实现学生人格的塑造。

农村初中教师不仅要依托书法课堂和书法社团的教学活动开展有效教学,还要通过作业和作品的展、赛、评,建立书法教学的完整体系。不仅如此,农村初中学校还要通过请名家进校园和走出去看展览等形式,扩展学生的欣赏范围,体味书法的时代特色,营造校园的书香文化氛围。

因此,农村初中的书法教师要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书法课堂和书法社团教学的主阵地上有效率地展开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白鹏.书法教育对审美观及人格塑造的影响探析[J].美与时代(中),2018(2).

[2]贺文荣.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的结构与形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刘家峡中学)

猜你喜欢

人格塑造书法教学农村初中
儒家君子人格的当代意义
不忘初心 幸福前行
对隶书体势的全面诠释
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与思想政治研究
浅议小学书法教学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