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案例教学践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2020-10-21刘俊茹

成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案例教学初中地理

刘俊茹

摘 要:虽然初中地理课标的修订晚于高中,但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与实施,为初中地理的教学指明了方向。2017版高中课标提出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考虑到初、高中学业知识,学生能力评价的平稳交接,就需要初中地理教师思考从多种途径,运用相关素材,尤其是运用案例分析赏评,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并能将所感所悟得到充分延伸和发挥。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是学生需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力和品格。下面就以人教版八年级地理《农业》为例,浅析我在教学中渗透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1 巧妙导学,走进农业

“一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 ,一堂好课的导入就像唱戏的开场白,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

伴着悠扬的音乐,学生们领略静海区有关农业的照片,进而引出农业四大部门。农业是人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们身边许多物品都是农业所提供的,引导学生用实例说明。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农业的陌生感,也理解了农业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如此设计,考虑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主要角色是学生,所以要缜密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也符合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

2 综合分析,感知农业

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可以看出,七年级学生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开始过渡到从多角度思考问題,进入到抽象思维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多种思维方式,来分析由多种要素形成的比较复杂的地理情境问题,归纳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或基本特征,初步形成地理思维。因此,现阶段利用案例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是可以操作的。

在学习我国农业地区分布这一部分时,学生知道我国地域广阔,农业地区分布存在东西部,南北方的差异。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地理相关知识不够丰富,教学中,我利用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知农业的地区差异,我设计如下:

2.1 对照图 明差异,分析东西部差异

引导学生们阅读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并参照《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1)从图中找到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观察我国东西部主要农业部门是否相同?(2)我国东部地区有哪些农业部门?他们各分布在哪里?(3)我国西部地区有哪些牧区?种植业分布在哪里?(4)分析影响我国东西部农业地区分布的自然原因。

学生结合素材资料及相关问题,分析得出:我国东西部主要农业部门不相同,呈现出东耕西牧的农业格局,然后结合我国地形特点及干湿状况,分析得出影响我国东西部地区农业分布的自然原因。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认识到了我国东西部主要农业部门确实存在差异,为学习我国南北方差异埋下伏笔。

2.2 读图文 填表格,分析南北方差异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引导学生参考《地理图册》和教材图文资料,读“我国东部农业地区分布图”,找出秦岭--淮河一线,看图例分析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熟制、耕地类型等方面的差异,探究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然后交流完成填表,学生从不同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产生差异的自然原因。

在案例学习中可以发现,初中生比较倾向于多种途径感知和分析地理事物,但对比较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更容易产生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初中地理原则上不涉及比较深层次的原理、成因分析问题。这一点不同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3 融入思想,感悟农业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初、高中地理课程是一脉相承的,目标都是让学生用地理的视角去欣赏自然和人文环境,提升认识,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地协调观等不断内化于心,外塑于行,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意识,将核心素养顺利延续至高中。

为了探究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以及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弄清各地理环境要素(自然、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我在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解放学生,创新思维,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和活动的机会,把学习过程变为“师生共同交流和切磋学问的论坛”方式,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到发展农业应遵循因地制宜地的原则,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思想,其实效显著。

4 整理实践,感受农业

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我在拓展实践中设计了一个微课题,引导学生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发现农业现代化的事例,体会科技兴农的重要性。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绘出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全面展示农业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和综合思维水平,同时也理解了地理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对本课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引领的作用。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指出,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实践活动主动建构知识。初中地理强调生活性,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生能从地理视角,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有意识地去解决地理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初中地理课标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与高中提出的地理核心素养的理念不谋而合。实践证明,地理核心素养适合初中地理课程的实施,并可以延伸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

参考文献:

[1] 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许国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深度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6):7-10.

[4] 俎鹏涛.提升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A]新课程研究.2017(8).

[5] 汤国荣.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课堂建构[J] 地理教育,2016(24):12-16.

[6] 新课程背景下时事新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2017:33-35.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案例教学初中地理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