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2016-10-13刘志民

考试周刊 2016年79期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用

刘志民

摘 要: 在当前新课程理念下,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备受初中地理老师欢迎和推崇。作者通过列举乡土地理与初中地理教学有机融合的实际案例,论述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三个重要作用:化抽象为形象、化生硬为生动、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关键词: 初中地理 乡土地理教学法 作用

众多初中地理老师普遍认为,初中地理知识繁杂细琐,且很多知识比较抽象、生硬,距离遥远,学生很难理解,记忆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上,很多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望而却步。如何突破初中地理教学上的“抽象”、“生硬”、“遥远”等问题呢?我作为一个从教十几年的初中地理老师,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以期抛砖引玉。

一、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可起到把地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在教授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和“地形图的判读”时,其中的空间概念任凭老师在教室里说教、讲解、演示等都很难让学生理解透彻。于是我就想出了开展乡土地理观测、绘图、制作模型、课堂交流展示的教学方法。

案例1:探究北温带一天中、不同季节里物影朝向及长度变化。

针对这个问题,我和其他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发现传统教学法无非就是老师在教室里画图、演示、讲解,课后许多学生感到一头雾水,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和掌握。能否转换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切身体验呢?由此我们发现,我们家乡(福建省南安市东田镇)刚好地处北温带,决定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来教学。课前我布置乡土地理观测作业让学生做:问题(1):观察旗杆在一天中(上午、正午、下午)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问题(2):观察旗杆在不同季节里正午影子朝向和长短变化。学生通过实地观测并绘图,上课时我让学生展示交流成果,他们的观测图画得好,有据有理,争相发言。发现问题(1)的答案是:一天中旗杆上午影子朝西,正午影子朝北,下午影子朝东。一天中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长——短——长。对于问题(2),学生都反映在短时间里观测不出来,我交代学生继续观测,并启发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解答。虽然还无法通过观测得到答案,但是很多学生踊跃发言:“我根据生活所见推测,我们学校一年四季旗杆正午影子都朝北,并且夏季影子长度最短,冬季影子长度最长,春季和秋季影子长度适中。从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夏季,正午旗杆影子长度变化是短——长——短。”

这节课,学生都有感而发,大大减少了老师的讲授与画图量,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案例2:探究山地不同地形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等高线地形特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发现这些问题的空间概念性都很强,对于初一的学生,如果不能让学生看到实际地形部位,是很难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的。我校刚好地处山区,有这些地形部位的天然模型,是不是可先让学生通过乡土野外调查,绘图和制作地形模型教学呢?我的教学思路开朗了,得到了同事的赞同和支持。于是我就先设计教学步骤:(1)预习“山地不同地形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教材内容。(2)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利用上本节课之前的一周时间,首先带相机拍摄图片或视频,调查与观测“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地形部位,之后用橡皮泥制作这些地形部位,最后绘制它们的等高线地形图。(3)上课时学生带图片、视频、橡皮泥地形模型、等高线地形图交流展示。

上这节课时,各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要展示成果。于是我就说:“大家都有机会,我们来看哪组做得更好。”通过展示、比较、学生发言、互相指正、老师点拨,学生对这些地形部位都建立起深刻的空间概念,并且能轻松地判读这五个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同时学生发现了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这节课像是一堂艺术品展览课,我是一位组织者,师生都在欣赏、玩味中学习、交流。对比传统教学法,我欣慰地笑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二、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可起到把地理知识化生硬为生动的作用。

案例1:运用乡土地理俚语、俗语来教学。

在教学“自然灾害”中的春季寒潮对南方的影响时,我就运用本地闽南俚语“三月半,冷到不能爬田岸”、“清明谷雨,冷死牛母”、“未吃五月粽,棉被不能放”等生动地说明南方的春寒灾害。在教学南方多山地丘陵时,我就用本地闽南俗语“八山一水一分田”来形容。在教学区域差异时,尤其讲到“日本”时,我想起了当地闽南俚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说明海洋对日本饮食结构的深刻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影响这个重要的地理基本规律。

运用乡土地理俚语、俗语启发学生学习地理,可使地理知识化难为易,很容易让学生巧妙地记住“生硬”的地理知识。

案例2:探究山区发展经济的利与弊。

关于这个问题,我在集体教研时,拿出来与同行探讨新的教法。我们发现,我校地处山区,是地地道道的活教材,不用乡土地理教学法多可惜呀。顺着这条思路,我设计了乡土地理调查作业:家乡的地形类型以什么为主?有哪些自然资源?有哪些矿产资源?有哪些旅游资源?有利于发展哪些行业?但山区地面崎岖,有哪些弊端?学生通过一番实地调查、查阅资料之后,都写得较具体,也很有道理。我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做小演讲。有些学生在分析山区的利与弊之后,还建议家乡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发展经济,我竖起了大拇指给他们,称他们以后肯定是建设家乡的中坚力量,全班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学生演讲之后,我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归纳山区的利与弊。整节课气氛活跃而热烈,避免了传统上的生硬说教,我感叹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三、运用乡土地理教学法,可起到把学生与知识的距离拉近的作用。

案例1:探究国界线划分常用的地理事物。

在讲到美国与加拿大以五大湖为分界线,中国与尼泊尔、印度、不丹以喜马拉雅山为分界线,中国与俄罗斯以黑龙江为分界线时,我在课堂上就先设问:家乡东田镇与溪美街道以(后桥)水库为界,南安市与厦门同安区以(芹山)山脉为界,学校所在的埔边自然村与山美自然村以(兰溪)河流为界。这样结合乡土地理来教学,可使学生从生活所见入手,由近及远地认识国界线。

案例2:探究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在教学这个地理原理时,很多老师都只是叫学生背诵记忆,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死记硬背。能不能换种活的方式来教学呢?让学生有切身体验,甚至终生难忘呢?这才是新课程理念下所追求的教学目标。由此,我想到了家乡山区的山麓与山上的村庄人们的夏季夜晚生活差异。我在上课时,把全班分成山上与山麓两大组,让他们分别说一说夏季的晚上睡觉时,哪一组盖厚棉被?哪一组盖薄被单?山上组(凤巢村、雪峰村、格头村海拔都是500米左右),山麓组的海拔都是50米左右。他们根据长期的、深刻的生活体验,脱口而出,两组的答案截然不同。山上组说夏季晚上是要盖棉被的,因为山上夏季夜晚很凉爽,而山麓组说夏季晚上是要盖薄被单的,因为山麓夏季夜晚还很热,气温比山上高得多。从学生的乡土生活体验入手,让他们真切体验生活中的气温差异,再来概括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思维规律。

总而言之,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广大初中地理老师应大力挖掘乡土地理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恰当渗透乡土地理知识,把乡土地理和地理教材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在教学上一定能做到轻松有趣、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戴资星.对构建“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出版,2006.

[3]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6.

猜你喜欢

初中地理作用
对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内容探析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新型智能手机保护壳设计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