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要求的高中班主任管理创新思路

2020-10-21刘锦山

成长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思路高中生德育

刘锦山

摘 要:近年来,随着手机逐渐低龄化和网络普及,高中生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网络多元化观念的冲击。高中生思维观念并不成熟,容易受网络消极观念影响,产生负面情绪,这对高中班主任的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在传统德育手段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要求班主任创新思路,以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来对新时代高中生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德育;高中生;班主任;创新思路

1 前言

高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作为未成年人的最后三年,不仅要学习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逐渐摒弃作为未成年人的幼稚价值观,为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做好思想准备。作为在这个成长阶段的重要引路人之一,班主任需要花费大量精力来做好高中生德育工作,帮助其建立完整人生价值观。然而,前人留下的经验体系已然不适用于当今多元化社会,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还需要班主任们开发创新思路[1]。

2 当前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网络冲击

在过去,由于信息渠道闭塞,少年儿童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少。书本上、课堂上以及家长的教导是主要信息来源。这三大信息源通常观念正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过去的孩子们虽然思想简单,但德育水平很高。但是现在,由于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的流行,信息壁垒荡然无存,鱼贯而入的新鲜思想冲击着孩子们的观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信念还不够坚定,缺乏对不良信息的鉴别能力,极容易被诱惑或者被洗脑。

2.2 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比例增加,程度加重

近年来,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有效心理指导造成的高中生跳楼、喝农药、跳河、杀人等现象屡见不鲜。2019年10月作为当地文科市状元的苏州大学学生张某,在入学一个月之后由于和同学难以融入而跳河自杀;2018年高考前夕,高三学生冯某在和同学打闹被老师批评之后喝百草枯自杀;高一学生郑某爱慕同班女同学表白不成以硫酸泼女同学毁容。无数个鲜活生命的过早逝去在提示我们问题的严重性,高中生德育水平亟待提高[2]。

2.3 学校不重视

作为应试教育大国,持续40年的高考为我国的人才选拔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社会通常以大学层次来评价一个人,以高考成绩来评价一所学校。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造成了学校的畸形发展:重视教育,轻视德育和体育。从小学就是主要教材的《思想品德》课程从初中开始就被称作“政治”,学校为了高考成绩过早把修身养性的品德教育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这样基礎不稳缺乏实际理解的死知识就算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也难以在社会上转化成为生产力。

2.4 缺乏专业人才

思想与政治是从小学到研究生的必修课,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由于缺乏专业老师多由语文老师完成。在中国各个大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相关专业由于就业面较窄,就业薪资不高等问题,难以获得学生们的青睐。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多在政府部门就职或从事文字工作,来到中小学从事道德教育的人不多,这导致学校的专业人才缺口严重,学生的德育工作人才青黄不接。

2.5 大部分家长不专业、不重视

目前学生的德育大部分由家长承担。但是家长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缺乏有效的德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所谓“二大爷难管”,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叛逆心理加重,家长们忙于生计更加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对孩子进行德育工作。

3 对于德育的高中班主任新思路

3.1 给予足够重视

对于形势较差的德育工作,高中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给予足够重视。只有重视起来,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学生问题;只有重视起来,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去寻找解决办法;只有重视起来,才有挽救德育工作的可能性。

3.2 模范示范法

对于德育工作,前人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其中效果最好的莫过于模范示范法。所谓的模范示范法指的是树立一个道德标杆,引导大众向他学习。在新中国历史上涌现过许多道德模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雷锋同志。雷锋同志以他助人为乐的品质、坚韧不拔的精神感染了中国一代人,至今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雷锋同志作为道德模范为新中国德育工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如果树立雷锋那样完美的全国道德模范然后号召向他学习不现实,要求太高容易失去学习积极性。最好的道德模范是班上喜欢助人为乐、思想水平较高的同学。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标兵足够接地气,常常接受老师的表扬可以激起其他同学的竞争心理。良性的道德竞争可以快速播下德育种子并生根发芽。从实际操作上来说,要求作为道德标兵的同学尽量少犯错误,“人设”的崩塌会使德育效果大幅度缩水,甚至影响班主任威信。其次的道德模范是科任老师。科任老师作为学生某学科的领路人,本来就在学生当中具有一定的威信。从人选上来说,需要选择教学水平过硬、亲和力较高的科任老师。着重宣传该老师道德事迹,达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效果[3]。

3.3 定期开展专题德育

德育的目的在于对学生施加系统的影响,把正确的社会思想观念和政治准则转化为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不同,科学文化知识有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支撑,学生们不会去寻找其中的漏洞。思想素质教育则可能会有很多在学生看来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获得“成功”的事例来反驳这种正确观点。因此专题德育不能是心血来潮的偶然性教育,而是需要清晰组织架构的系统性教育,需要定期开展。

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专题形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先进个人事迹宣讲会,将作出先进事迹的个人请来宣讲,让学生们坐在场下聆听思考。或者道德教育专题漫画展览,展览内容必须要分为先进事迹和恶劣事迹,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先进事迹中人性恶真善美,对比感受恶劣事迹中的假恶丑。反差严重的对比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还可以举办道德素质专题班会,组织学生们表演有关道德素质的节目、分组讨论有关事迹中的道德现象等。

4 结束语

道德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前提,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对其他教育起着灵魂和指导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从思想上和政治上保证育人方向,使学生沿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给其他各育提供动力和能源,推动学会生在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蔡宇良.道德教育在新时代高中教育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8(06):18-19.

[2] 郑家祥.高中德育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创新人才教育,2017,37(12):16-17.

[3] 周强.榜样示范法对现代德育的启发[J].教育科技通讯,2018,26(17):45-46.

猜你喜欢

创新思路高中生德育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