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山人文故事,培育学生人文素养

2020-10-21王金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道德与法治

王金平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导入更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贴合的人文内容,由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核心素质。将中山人文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有助于利用故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对外界产生探索欲与思考欲,促进学生产生人文关怀,挖掘生活中的人文内容,促进学生品德培养与法治思维的形成。

【关键词】  人文故事 人文素养 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9-046-01

中山人文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收集整理这些人文故事,并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德内容,把他们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中去,不仅能普及中山人文故事,深化学生对地域人文故事的认识,而且能助力学科教学,最终助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的任务。为此,笔者在一年多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开展了“讲好中山人文故事,培育学生人文素養”的探索,尝试将中山人文故事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一、革新传统理念,挖掘人文故事素材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提出:“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结合当地和学校实际情况,重视对本土资源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挥本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价值。”为此,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该积极开发当地的人文资源,助力学科教学。

中山人文故事是中山人文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山人文故事导入课程教学中,满足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要求,教师首先应当充实自己,挖掘更多中山人文故事的内涵,转变传统课堂上一言堂的教学思想,掌握更多人文知识与文化,才能在课堂教学上做到有理有据,同时还需要采用充满感情的教学语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见闻。

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与规则同行》中有关诚实守信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原良都十八乡竹秀园村华侨郭乐在悉尼经营永安果栏,因坚守诚信原则中外人士无不交口称颂,使永安果栏信誉日隆,业务蒸蒸日上的故事。引导学生以家乡先贤为榜样,从小种下诚信的种子。

二、深挖精神元素,提升学生人文修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关怀学生精神成长需要……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当中的精神元素,实现对学生心灵的陶冶和精神成长的满足。

中山人文故事蕴含丰富的精神元素,如坚强意志、自律守纪、奋斗精神、诚实守信、家国情怀等。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精确选取中山人文故事,深入挖掘故事蕴含的精神元素,实现德育内化。

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中有关“增强生命的韧性”内容时,教师可以讲述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曲折、光荣而伟大的革命事迹。通过讲述引导学生从这位革命先驱的遭遇中认识挫折,启迪面对挫折的态度,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又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山“崖口飘色”的故事,为学生讲述谭氏夫妇免费为中山村民治病,谭氏妻子因过度劳累流产而亡,后来谭氏也因采药不幸跌落悬崖身故。为纪念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谭氏夫妇,村民用木箱固定刺绣与彩绘的小童,每年农历五月初六日举行巡游祭祀,称之为飘色艺术,是中山传统民间历史文化的产物。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一人文故事将弘扬民族文化与传承民族精神相融合,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民俗艺术传承责任感,也让学生对家乡、民族的文化产生自豪感,提升传统文化认同感,进而自动自发开展深度学习活动。

三、拓展实践体验,构筑学生健全人格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这启示我们,思政课教师应该抛弃纯知识传授的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设计生活化情境和生活体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分析和活动实践中感悟道德、践行道德,从而促进道德品质的内化,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

为了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除了深化学生的理论教学,还需要为学生导入更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学习的趣味性。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时,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共同游览左步村阮玲玉故居,了解一代影后阮玲玉的生平成就与人生轨迹,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引导学生产生情感感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绪观、生命观与价值观。

又如在讲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课余时间带学生游览中山曾哥潭,引导学生看山边的石臼,为学生讲述曾哥夫妻利用水流舂米、留下水碓、水磨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真挚情感,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识。由此产生更积极的人生观念与思想观念,再结合教师引导,让学生将内在的思想规范转化为外在的道德行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导入中山人文故事,有助于渗透人文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社会、自然与自我,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自主思考与探究水平,并提高创造力与实践力,在丰富的学习体验中感悟生活、养成知法懂法的意识与习惯,进而满足新课改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陈开洲.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3).

[2]刘德东.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3).

[3]雷占梅.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07):118.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