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充满初中数学课堂
2020-10-20林红梅
林红梅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是教育的目标之一。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主要途径,而问题提出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它也体现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问题 初中数学 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贯彻数学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
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认识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环节,应该采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教师的视野要考虑哪些知识是学生将来必须的,哪些能力或素养是学生将来发展所需要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重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将应试作为学生发展的某个阶段的“花絮”,或评价学生的手段之一而非唯一手段;以创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学数学的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的再创造教学过程。
教师秉持教育观念不同,数学教学问题提出的情况也不同。观察两位老师在讲授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后的练习,类似问题的不同提法,体现教师不同的教育观念。教师一:“等边三角形可以分割成2个全等的三角形吗?”“等边三角形可以分割成3个全等的三角形吗?”“等边三角形可以分割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吗?”,教师尽量避免学生由于连贯性而继续提出“可否分割成5个、6个甚至更多个全等三角形?”。在授课的时候,学生并未提出此类的问题。教师二:“等边三角形是否可以被分割成2个、3个、4个全等三角形?”当教师如此出示问题时,学生自然根据连贯性考虑“等边三角形能否分割为5个、6个全等三角形?”,教师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提问、分析、解决问题。教师一仅仅处于知识的巩固而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教学任务,获得知识;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权利,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数学不是“一堆真理”的简单堆砌,学生经历必要的数学产生过程及数学结论的质疑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出发,提高教育理念,认识到数学问题提出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问题提出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在教育观念上,重视数学教学中问题提出,实施问题提出。[1]
二、预设问题明确
一节课堂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有效学习的程度同样是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去深思熟虑的地方。对于一节课堂中所讲内容,核心知识点要做到心中有数。预设教学过程中紧扣教学重点,突出知识点的有效问题,为了高效的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问题设计中,要把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核心内容结合一体,去预设开放性和具有挑战性、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中,要知道学生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是重点,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难点。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着重抓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出题,让同学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与从一般到特殊的重要数学思想,让同底数幂乘法法则与實际问题的解决有个完美的对接。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多发问有趣的问题
由于初中这一阶段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有些教学内容的抽象,枯燥乏味。学生接触多了会产生一种厌烦的心理,对教师的课堂无视,注意力不在课堂之上,这时教师要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多运用些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活跃氛围,达到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效果。在课前,幽默有趣的语言去带动学生的状态,万事开头难,课前氛围好了,一节数学课的氛围都不会差。在课中,讲到重难点的时候,同样可以用有趣的问题去突破,化解难点,铲除疑惑。而在课后,同样可以用有趣的语言去纠错,让同学很容易记住自己所犯的错误。有趣的语言可以安抚倦怠,缓解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困顿。在初中几何教师讲解《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时,巧妙的提问:“在奥运会射击比赛中,运动员瞄准时为什么用手托住枪杆?”同时对于其他知识内容也可以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李叔叔卖苹果,一筐苹果,第一个人来买走一半,李叔叔再送他一个。第二个人又买走一半,李叔叔又送他一个苹果。第三个人又买一半的苹果,李叔叔再送他一个,苹果正好卖完!李叔叔一筐苹果共有多少个?”等。
一道有趣的例题会让学生很兴奋地进行思考,课堂良好的氛围很快会让学生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中,这种提问形式,又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轻松。
四、问题多样化,引导学生提问
课堂上教师提问的目的便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对核心内容加以突出。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样教师在课堂中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设置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启发式问题、理解式问题以及创新式问题等。把每个问题类型所能覆盖学生的思维汇聚到一起,就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达到有效提问的效果,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思维等都能够随着课堂的深入而变得灵活。巴普洛夫曾经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只有让学生对讲的教学内容有所怀疑,才能更好触发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用不同种问题类型去提问后,要去创设情境,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问出一道不完全正确的数学命题,并且设疑。也可以让同学们在刚上课时,去读教材,并且要求同学根据所读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在《三角形的边》几何教学内容中,让同学上讲台去操作哪组小木棍可以拼接成一个三角形,要思考,拼接过程三角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提出关于教学内容中一些开放性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经过点A(0,a), B(1,-2)__,求证:这个二次函数图像对称轴是直线x=2。题目中的横线部分是一段被墨水污了无法辨认的文字,请你根据已有的条件,在原题中的横线上,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把原题补充完整。”这类题会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得出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上也要下些功夫,做到提问要有适当的难度,适当的跨度,适当的密度,适当的角度和适当的坡度。
参考文献
[1]赵金贵.有效的提问技巧可以促进课堂互动教学[J].华夏教师,2013(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