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10-20尚宇魏丽
尚宇 魏丽
摘 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方面,要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还是从课堂入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两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由此可以看出,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目标的落实主要取决于地理课堂教学。因此,只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精心准备“开场白”
“开场白”就是课堂导入,即导课。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导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缺少导课环节,直接进入新课学习;过分注重导学案,忽视导课;导课方法过于单一[1]。其实,导课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如果我们在课堂一开始就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中的疑问,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李如密指出导课讲求“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成功的导课能起到衔接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创设情境的作用。
导课的方式有很多,包括视频导入、实验导入、诗词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悬念导入、生活实例导入等。如学习“洋流”时,笔者通过展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相关信息,提出问题:使“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山是怎样进入纽芬兰海域的呢?《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大部分学生看过,知道泰坦尼克号是触碰到冰山而沉没,但是他们很少思考冰山从何处而来。这样的导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气团和锋”时,有老师通过杜甫的《春夜喜雨》导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通过春雨引出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问题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高质量的问题不是难题,是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达成学习目标的问题。问题的难易程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不超前,不滞后。其次,问题与问题之间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几个小问题串联形成问题组,这些问题前后关联,层层深入,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时,地理思维得到发展,地理知识逐渐完善。
如学习“热力环流”时,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近地面空气受热后,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会如何运动?冷却呢?垂直方向上的空气运动会使近地面和高空中气压如何变化?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有高低差异,空气又会如何运动?这三个问题前后关联,前面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基础,通过这一组问题的探究,学生就能明确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教学内容“本土化”
用学生所熟悉的地理事物优化教学内容,活化课堂,满足教学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灵活对教学内容进行“本土化”处理,使地理课堂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具有地方特色,使教学案例变得鲜活,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时,笔者以当地为例,分析汉中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和土壤五个要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4.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
1.46年美国教育家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该理论指出听讲、阅读等形式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两周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高为30%;而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等形式的课堂,两周后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最高为90%,教学效果显著[3]。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動起来,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设置探究活动,要求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障碍点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完成探究。在课堂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得到有效互动,大家都真正动起来了。如果能把探究任务落实到小组每个同学身上,让探究着地,更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学习中图版必修3“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时,将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扮演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居民,结合每班具体情况,将三大组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四人,左上角的同学负责整理该区的地形和地势资料,右上角的同学负责气候部分,左下角的同学负责水文特征,右下角的负责植被和土壤部分。探究结束后,让负责相应内容的学生上黑板在指定位置进行板书展示,要求上讲台的学生不能带书。这样,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学有所获。
5.精选练习,适时检测
课堂练习一方面是检测学生本节课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适时查漏补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做习题的速度和正确率判断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不要小看这3~5分钟的练习,只有新课讲授没有练习反馈的课堂是不完整的,而且练习题选好了同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选择练习题时,既要有基础题,又要有提升题,基础题着重基础知识的考查,提升题可以选择近几年的高考题或模拟考试题。如学习“工业区位因素”时,笔者就选取了2016年北京文综36题第4小问“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作为练习题。
6.巧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通过教材插图和地图册,学生只能看到静止的图像,很难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等,使静止图变为动态图,便于学生观察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学生很难想象出地球的自转、公转、黄赤交角以及地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模拟地球的运动,让学生通过动画感知。又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可以播放“热力环流”小实验的视频,让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容量和效率
有的教师认为如果一节课教学内容少,学生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就会更好地掌握知识,他们认为学生知识掌握好就是有效教学。其实,课堂容量小会使学生的收获与教学活动量在时间尺度上的比率减小,课堂整体效率降低,使教学进度落后。
当然,课堂容量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一味地追求大容量的课堂,一味地给学生讲授知识点,对教学内容不断拓展,当学生接受起来非常吃力的时候,他们就会放弃学习,反而适得其反。因此,要想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把握好课堂容量。在学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最好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激发学生的潜能。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这是当前中学教学中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各类公开课以及赛教中,我们可以发现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往往被忽视。与成为“新时尚”的合作学习相比,自主学习就像“弃婴”,很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而忽视了自主学习的培养。
其实,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不矛盾,二者可以有效结合。在一节课中,合作学习2~3次为宜,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能为了课堂热闹而进行合作探究。此外,在合作探究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对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自己解决该问题的障碍。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目的性更明确,效果更好。
3.教与不教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少讲,学生多动多学,曾经出现了很多模式,这些模式甚至规定教师讲课的时间,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可是,这样真的就能高效了吗?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什么时候以教师的讲为主,什么时候以学生的学为主,这是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的,而且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堂上,我们尽可能地少讲,尽可能地让学生动起来,尽可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
笔者认为,教与不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简单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就能完成的不需要教。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可以不教。但是对于难度很大,合作探究不能解决或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才能解决的,教师就非教不可了。当然,不教并不是放任不管,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引导者,适时点拨,指点迷津。
参考文献
[1]卢卫忠.中学地理教学的导课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9):24-26.
[2]徐国民.有效教学应以“问题”为中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1):36-38.
[3]程观金.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唤醒”地理课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5):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