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0-10-12何雪冰

新智慧·上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何雪冰

【摘 要】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要个性化,教师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自由、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当代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探讨了培养初中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学习,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不断探究的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前提,同时也是国家实现科教兴国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的价值

初中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对自己所学内容的价值也有一定的衡量,对自己认为无用的事物将会慢慢舍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将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提高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机械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所教的内容大部分和生活毫无关系,而且不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这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逐渐失去兴趣。在传统教学背景下,学生普遍只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很少进行自我探索,严重缺乏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对教师存在一定的依赖性,离开教师就不会自主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定是一场持久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以生活实践为出发点,有机地将日常生活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造性思维。

二、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为了应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校的教学围绕课本展开,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固定的信息传递的关系。教师的教学千篇一律,但学生是不同的,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样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同时也完全抹杀了每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向学生灌输解题思路和方法,而应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思考,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案。数学的学习不应只是为了考试和成绩,而是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创造,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认知。只有学生真正投入数学的学习中,才能理解学习数学的乐趣,强化学生的内动力。

(二)营造合理轻松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改革中,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时,首先要营造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大环境。在传统教学中,数学课堂往往死气沉沉,其实,学数学也可以有一个轻松、活跃的环境。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把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设计到活动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并算出答案。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同时,教师也可以把旧知识贯穿到新知识中,在帮助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同时起到复习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三角形》这一单元中,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那么,在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提问:线段的概念是什么呢?如果改成直线或射线,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学习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就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三角形的稳定性开展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三角形和其他形状的物品,测试它们的稳定性。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去接受知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让学生综合理解并学会运用课本中的知识去探索实际事物,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三)激发思维,提高学生参加积极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与渔”,给别人鱼只能供一餐所需,但教授别人钓鱼的方法可以使其受用终身。在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多么详细,学生听不进去都是前功尽弃。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解题思路。教师应该把解题思路作为过程而不是答案展示给学生。教师要培养的是学生的解题能力,举一反三的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环节,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参与。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一题多解,也可以变改变条件或是改变其中一个结论,让学生重新思考。这能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养成积极参与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给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才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会质疑教师说的内容,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学生和教师之间缺少平等的对话,大部分学生心中都有畏惧教师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教师一起讨论问题,同时应教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思考。不怕学生有问题,学生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时,可以通过知识的类比来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初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中,知识点存在差异性和共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知识的共性和差异性,从一个知识点出发,推测和猜想另一个知识点所具备的性质。也可以让学生归纳知识点,使之在归纳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归纳和总结是整理初中数学知识点很好的方法。在整理归纳时,可以将所学的知识一一对应,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锻炼学生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这单元时,学生在七年级下册中已经学过了普通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普通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作对比,找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让学生列一个表格以更加直观地分析问题。

(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的情感和认知过程是相互联系的,任何认知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年龄较小,很难用理性的思维正确判断一件事情的好坏和价值,他们往往更加感性地认为哪一个比较有趣,哪一个好玩。在学习中经常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某一科目严重偏科,因为不喜欢授课教师或他的授课方式而不愿意听这门课程,这就是学生把对一个教师的好恶带到了学习中,被情感支配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知识,授课方式不可以死板,要告别传统的由教师“唱独角戏”的授课模式,以学生为本,在课后多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初中生逐渐进入叛逆期,情绪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状态。教师主动和学生沟通,在出现问题时要表示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地在关心他们。正确的辅导和鼓励才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结语

初中数学应该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营造合理轻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课程标准早已提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每个学生性格不同,思维更是大有不同,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将是属于学生的巨大财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他們进行实操、思考、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表现自己,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特长和生活实践与授课内容相结合,提高授课方式的灵活度,提供学生多元化学习的机会和体验,促进学生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主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凡.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9(08).

[2]苏士娟.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30).

[3]吕峰.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4]刘军.创造性思维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析[J].才智,2017(35).

[5]邓广会.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中国校外教育,2018(13).

[6]卢小红.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7]常胜彪.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15).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初中数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