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2020-10-09皮毅华龚彤彤

新一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互联网

皮毅华 龚彤彤

摘 要: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要运用互联网技术使教学工作活跃起来,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传统优势,使其与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增强时代感召力。同时要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互联网的科学运用,逐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创新发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就为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课堂流程的设置,同时对该课程改革路径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以此为促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互联网背景下,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课程教学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契机,高校思政教学能够立足于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可促使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互联网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并以此促进思政课程的创新改革,对于课程创新改革,就需要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课程进行相应的课堂流程的设置,从而使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互联网背景下顺利开展。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流程设置

(一)创建互联网教学模式

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学生在学习方法和时间上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教师在创建互联网教学模式时,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学习观念。在网络教学模式下要对平台的安全性严谨性进行把控,帮助学生甄别有效的思想政治教学信息,彰显思政课的课程特点,可通过相关的主题故事、社会信息、短视频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实际参与,并为学生设置问题,从问题导入让学生进行思考,使其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探索,并通过利用互联网交互式平台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性。

(二)增强教与学的互动

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通过互联网和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实现课堂的反转教学,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教学中互动,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设置导入问题,让学生通过手机端进行投票或对分配制度进行回答。還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力,设置相关议题,鼓励学生参与云讨论,利用网络匿名功能,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网络云数据对结果进行整理和汇总等。通过互联网的有效应用,增强学生的互动参与,以此发挥互联网的教学优势,提高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关注度。

(三)建立互联网发展下思政课反馈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高校的思政课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及时了解,实现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实时反馈,因此教师要建立思政课的反馈教学模式,此模式可以对学生的思政课成绩和问题答疑进行及时反馈。如学生通过手机端与教师实时沟通,以便于教师及时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通过互联网对思政教学的有效反馈,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全面,更丰富。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目前高校的思政课正在逐步引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通过科技引领,带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兴起,使得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发展。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高校的思政课改革要继续本着中国特色教育为发展目标,创建一套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

(一)利用互联网引入教学新思路,教师加快转变教育方式

要利用好互联网的便利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设计中引入互联网新思路,使高校学生树立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感。高校学生处于互联网科技发达的时代,其思想意识普遍较为开放和独立。高校思政课在教学中秉持中国特色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树立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思想观念,通过互联网建设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使学生通过互联网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其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增强其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为其构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以此发挥互联网在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教育资源开发、共享的积极作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渗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

在互联网思路的引入下,高校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以往的灌输式传统教育很难在新形势下开展,因此教师要加快转变教育方式,调整和改进思想政治知识结构,给予学生公平的对话形式,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在教学中采用鼓励和启发方式,让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政课创新教育的模式。在互联网技术下,高校思政课不断深入发展,形式多样化,如线上教学、视频直播等,使得互联网教育实现了形象化、真实化的线上沟通。因此作为思政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互联网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网络阅历、渊博的学识和较强的思想政治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特别的、有趣的方法将其展现出来,以便于学生能够掌握思政知识的重点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学习互联网技术,线上教育等内容,从而使高校思政课程向互联网方向逐渐转变。

(二)利用互联网背景,对教学做好统筹规划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体系构建是从整体统筹到具体实施的教育过程,统筹规划是对思政课的课程大纲和教学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和结构布局,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教师和相关网络技术人员、教育部门互相配合,积极构建教学体系,从而使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思政教学体系紧密融合,这就要求把相关的教学程序与信息技术联合起来。同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通过以教学为主,互联网为辅来构建统一的教学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独立化和个性化发展,比如学生可选择多元化的互联网媒介如微信、自媒体、短视频等开展思政课的学习,这就有效的发挥了互联网的快速、融合、共享等作用,同时可以将更加广泛的思政教育信息引入,从而使学生能够汲取更多信息。教师还要注意掌握信息技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教学规则,通过思政理论教育为指导,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构建思政课理论教育+网络媒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通过打造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使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契机。

(三)加强高校思政课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高校思政教育产生了颠覆式的影响。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内容单一,在互联网影响下,教材逐步向立体、动态和开放式发展,并且更具有时效性,因此要加快互联网和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高校思政课打造成集趣味、知识、服务和思想为一体的教育云平台,同时运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组建完善的、科学的思想政治知识体系,以此保证了思政教材的合理性、真实性和预见性。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的信息化建设,使得思政课的教学模式走出了教学课堂,同时使思政课的教学不再只注重理论教育,而是将教学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思想政治信仰,这就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增强了学生自我获取感。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创新改革,使教育过程渗入互联网和社会各个方面。

另外,高校还要为学生创建思政课程的实践平台,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思政课的不同的学习方式,以此活跃思政课学习氛围。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两种,即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在课外实践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实践主题,让学生以分组或集体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老区、历史纪念馆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当前社会时事进行讨论,对偏远山区、革命老区进行走访慰问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思政课深入理解和认识,同时也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学生在实践活动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

(四)建立互联网追踪机制,掌控网络舆论导向

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应用,打破了思政课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能夠使教师及时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进度、相关问题进行线上指导,对学习成果进行网上测评等,另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要注意掌控网络舆论导向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网络信息化的开发性,虚拟性特点,网络信息容易产生社会舆论导向,一些信息无法辨识真假,在网络快速传播下,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建立互联网跟随机制,并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让学生对负面信息进行有效甄别,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手段加强风险管控力度,积极培养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加强高校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对虚假诱惑性信息加强防范意识,预见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观念。

(五)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思政课和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要利用好思政课课堂教育,加强课程的改进,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使思政课理论与其它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发展。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十分注重,但是在与其他课程的协同发展方面还没有显著成效,部分高校在思政课和其他课程没有形成良好连接,有的课程不注重学生的参与性,缺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这就要求,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其他课程和思政课的连接力度,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容对其课程进行设置,并慢慢渗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渐增强思政教育的对学生的影响,使高校的各项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课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发展,通过对其课程流程的设置和发展路径的探讨,明确了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创新思路,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学效率有所提升。高校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还要继续加强教学实践的统一结合,使互联网教学模式更加符合学生实际发展需求,要不断增强学生社会实践和网络实践能力,最终使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深入学生的内心。同时,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继续开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以此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文学.“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03):198-201.

[2]程兆宇,郭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2):29-31.

[3]李丽君,黄邦道.“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探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1):108-111+126+128.

[4]蔡敏夫,鄢月,阚静,郝丽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1):101-103+126.

[5]田磬.“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9):70-72.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互联网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