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0-10-09柴丽静

新一代 2020年20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学校思维导图

柴丽静

摘 要: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越发重要。笔者将在本中探讨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引入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的优势以及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信息素养,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中职校均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广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本文笔者分析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与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弊端,探索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使用思维导图改进课堂效果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或心灵图,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英国学者托尼·巴赞提出的。它以一个关键词或者主题为中心,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线条等建立关联,从而将思维形象化,并通过分支不断向外发散,以树形结构的形式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一种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从点到面反映人脑的思维过程,促进大脑进行放射性思考,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

首先,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与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在内容上有重复,但要求不同、掌握的侧重点与技能要点不同。教师在重复性内容的讲解上该如何有效调动本就学习主动性不高的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成为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其次,计算机的相关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利用PPT讲解的方式或者演示讲解的方式很容易变成教师的“一言堂”;而“讲——练”任务驱动的方式极易变成学生的“任务拷贝”。再次,中职学生构成复杂,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计算机应用能力良莠不齐,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时往往顾此失彼,很难真正把握学生的差异性。

(二)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

中职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不好,基本不会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聽课效率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中职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长篇大论”的内容缺乏耐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畏难情绪严重。对技能型知识的重视程度不高,学习变成了机械化的操作,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不求甚解,学习缺乏创新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的优势

思维导图是在认知心理学以及建构主义思想等理论基础上进行开发的,树状结构可以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有组织、分层次的展现出来,标注的关键词配合颜色、字体大小的变化等使得重、难点更加突出。同时,思维导图以图解的形式为学生搭建新知识建构的框架,激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重叠知识点的回忆,促进知识的迁移,有效避免重复性学习。其次,思维导图中色彩艳丽、粗细不同的线条搭配充满立体感的图形和文字与教材上传统叙述性的文字讲解形成鲜明对比,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可大大地激发有畏难情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再者,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反映学生大脑的活动方式和思维过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最后,通过思维导图还可以检测学生对操作要点的掌握程度,投射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效避免学生作业的抄袭,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坚实的基础。

四、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前预习,以学定教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将预习作为一项作业布置给学生,预习的方式不再是“看书”,而是在纸上画思维导图,要求思维导图上既有已学过的旧知识,又包含在预习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以及课堂上需要老师详细讲解的知识点或操作步骤。这样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仅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学习任务,而且可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讲,进而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而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快速了解学生的“需求点”,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课堂讲解快速而准确地定位在学生的“盲点”上。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以中小学学过的知识为基础,以教材为依据,结合搜集的资料绘制以“计算机病毒”为关键词的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导图的中心是计算机病毒,然后发散出病毒的概念、特点,病毒和木马的差异以及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等知识分支。因为思维导图有清晰的中心和分支,可以用更少的词总结更多的信息,所以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清楚的看出学生哪些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好,哪些旧知识架构不全面或者哪些新知识理解不深刻,依据思维导图反映出来的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调整教学内容和侧重点,有效避免重复性学习。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导入,先学后教

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做好思维导图设计,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导入。教师导入课程时用思维导图向学生呈现本次课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顺序,让学生对整个课本的结构有所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整体把握程度,让学生能够更为容易的接受知识。教师在进行课程导入时,不是简单地将思维导图呈现到整个大屏幕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以课本目录为蓝图,与教师共同填写思维导图内容,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例如在《多媒体知识》一课中,学生首先要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概念、掌握媒体的格式有哪些,通过什么软件处理不同形式的媒体。教师可以先通过思维导图以“多媒体”为中心,向外发散“多媒体的形式”、“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处理多媒体文件的软件”三个分支的形式展示本次课的主要内容,然后通过与学生一起探讨,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思维导图的绘制。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项目教学,相互学习

项目教学法特别适用于操作性强的科目教学,就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双边教学活动。“项目”通常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学习任务,需要师生相互合作、集思广益才能圆满完成。项目教学法一般包括确定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定反馈、展示成果等环节。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制作个人思维导图打开思路,然后畅所欲言、充分交换想法,以此激发彼此更多的创意和灵感,同时要求小组内所有成员都要把创新的想法加入到自己的思维导图中,从而形成一幅集“百家长”的集体思维导图。

例如在《制作“自我介绍”演示文稿》一课中,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应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自我介绍”的演示文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不同进行帮扶结对分组,让个别学生充当帮扶其他学生的小老师,绘制小组思维导图。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优缺点的评判,并将别组的创意体现在本组的思维导图中,这样在在小组制定思维导图时,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性的发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思考,也能够汇集群体的智慧,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满足思维导图绘制的全面性,同时还可以照顾到计算机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由关键词进行不断拓展,从点到面反映人脑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要综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激活大脑,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闫丹. 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6):19-21.

[2]陶松岚. 基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价值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8):150-151.

[3]徐锋.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职学校思维导图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德育工作浅谈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