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差异测查

2020-09-26晏靖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晏靖

摘 要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运用差异测查策略,了解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一课时“主动拒绝烟”为例,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差异测查策略:差异测查须保持客观性;差异测查须开发资源;测查结果须有效利用。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认知差异 情感差异 差异测查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现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还存在着一个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即因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且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较浅,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一定的认知困难,教师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产生真理解、真实践呢?這就需要进行差异测查。差异测查,主要是通过测量与调查,测查学生个性的差异及教育需求的差别,是心理和教育方面的测查。“差异测查需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及不同的学习需要,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真实需求。” [1]差异测查策略的运用,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文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第一课时“主动拒绝烟”为例,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差异测查策略。

一、 差异测查须保持客观真实

差异测查要符合客观实际,应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臆想、猜测,不能随意更改事实。而生本课堂强调的是“以学定教”,“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课题中含有“拒绝”一词,学生在还没有学的状态下已经有了清晰的不能吸烟的价值判断,可是这种没有真正的从生活中来的认知学习是无法客观真实地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的。“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差异又不仅仅是数量,还有质量等方面” [2],因此需要进行有关的调查。

“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旨在引导学生过健康、有创意的生活,自觉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生命持负责任的态度。以本课时为例,面对吸烟诱惑,学生的认知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尊重学生认知差异的前提下,通过调查,用客观数据真实呈现学生身边人的吸烟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吸烟这种不良嗜好的危害,激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积极投入拒烟行动。课堂教学活动中,从尊重学生客观真实的认知前提出发,开展差异性教学活动,以促进每个学生主体性的个性化发展。

为尊重不同生活环境下的学生真实、大胆地呈现对吸烟的态度,通过课前调查家庭成员吸烟现状,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认知,发现学生家庭中有人吸烟的现象非常普遍。面对自己的调查结果,学生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正常,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或者是适应了吸烟的环境,意识不到吸烟的危害。我们要借助全面、科学的统计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道德认知。

二、 测查结果须有效利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常常对学生进行认知前提差异和情感前提差异的测查,了解学生对待问题的元认知和元情感。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仅把测查作为一种形式,没有充分运用测查结果,浪费了差异测查的有效资源。本课就调查得出的学生家庭吸烟现状和家人吸烟态度的测查结果进行了有效利用: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测查结果。测查结果贯穿整节课各个教学环节:先让班长汇报全班测查统计结果,经过班长的汇报,学生充分认识到吸烟是社会普遍现象,而人们对吸烟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再利用学生自己所搜集的测查资料来丰富学生的信息,实现差异资源共享,在共享中重建道德认知,升华道德情感,将这样的道德情感反作用于测查结果,从而实现儿童道德的自我构建。

二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利用测查结果。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摆脱单纯枯燥的理论德育,适应和融入实际的生活领域。让学生结合测查反映出的差异化生活经验,根据个人品性和偏好去感受、思考,解决生活中如“劝爸爸戒烟”这样的难题,从而在无形中丰富个人的道德认知和标准,提高自身的品行实践。通过实战演练,全体学生劝说正在吸烟的亲人,强化德育教学的效果。

因此,只有差异化的德育教学最终与个性化的实践融为一体,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差异理论的科学性、丰富性和创造性才能生动地显示出来,儿童差异发展才能得到增强。

三、 差异测查须开发资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标指出:充分开发、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对于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的差异测查及结果运用的探索,本文认为差异测查须开发资源,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首先,测查充分开发了家长资源。让学生面向家长展开调查,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或其他方式了解香烟的主要成分以及吸烟的危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吸烟行为形成真实的客观认知。课上组织学生交流资料,旨在共享测查中搜集到的差异资源,丰富信息,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科学认知。同时,这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科学精神,避免了盲目而低效的探究活动。接着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否支持吸烟,为什么?由于每个学生都参与了前期家庭吸烟情况的调查,这时再组织学生交流烟害的资料,学生需要认真考虑后才能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指向依据,学生会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谈感受。

其次,测查有效利用了教师资源。课堂上请来了一位吸烟的男教师,通过交流测查出烟民的吸烟原因,再让学生一起劝劝他不要吸烟。在学生劝说后,教师相机总结劝戒方法。道德教育是人的一种价值建构,是个体对德育影响的不断感受、积淀,进而重组经验,生成新的意义。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它发生在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中。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仅靠教师一个人来照顾学生的差异是不够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摆脱单纯枯燥的理论德育,适应和融入实际的生活领域,让学生根据原有的差异化的生活经验、品性和偏好去感受、思考,解决生活中如劝身边人戒烟这样的难题,从而在无形中丰富个人的道德认知和标准,提高自身的品行层次。

最后,将测查结果和社会资源整合。通过出示本地“最严控烟令”、介绍12320举报电话、学做三种拒烟手势,向学生提供多元的拒烟方案,满足学生个性的测查结果,实践个性化的拒烟方法。学生也认识到:拒绝被动吸烟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的责任。可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个体生命世界,运用差异测查结果,有助于促进人格的完满发展。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不是观念的和技艺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是引导学生在整合、理解上述知识与观念的基础上,通过现实生活和人本身的逐步完善。通过有效的差异测查,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及不同学习需要[3]。因此,只有采用客观有效的差异测查方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个体内差异和个体间差异,才能实现其认知的内化,促使不同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的差异发展,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华国栋.实施差异教学 促进有效学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

24(011).

[3] 柯智勇.培养学生品德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育评论,2019(01).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
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六步五环”高效教学模式初探
遵循身心特点 助推幼小衔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理念及其实施探讨
浅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栏目设计的选择和使用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