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化”观点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2020-09-26何宏武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数学化教学探究初中数学

何宏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各学科教师纷纷基于新的教学理念对自身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完善。数学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不仅要完成基础知识点的讲解,还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发现了“数学化”观点的应用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作用,如何更加合理的建设“数学化”观点影响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成为了现代初中数学教师的主要教研课题之一。

【关键词】数学化观点  初中数学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2-0121-02

引言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显示出数学概念的特征,无论是大数据还是机器学习,数学都是其中最为主要的核心概念之一。从本质角度的理解来看,数学化观点指的是以数学概念对现实世界进行重构的过程。而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来说,如果教师能够基于数学化观点,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度的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还有助于学生数学思想观等数学综合素质的成长及发展。想要给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数学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数学化观点的基本内涵有着清晰地认知。并且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上,将其与初中数学课堂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

1.“数学化”观点的核心内涵

1.1“数学化”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基本定义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中,数学化的定义有着更加形式化的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来说,数学化本身就象征着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思维的改变。数学化的学习观点让学生从传统的习题训练或知识点背诵中脱离出来,逐渐朝着更加抽象化的数学概念进行探究。“形式化”与“公理化”的学习方向,才是提升学生自身数学综合水平的有效方式。

但在以往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往往更加强调数学化之后的教学内容,反而忽视了对数学化思维的教育工作。在这种教学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和教师的作用被牢牢的禁锢在课堂中。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无法关注学生的实际课堂学习体验。学生只能被动地吸收教师传达的知识点,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倦与抵触心理,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数学化观点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体现,主要可以体现对数学知识体系和数学知识点的深化认知。进而基于数学化观点,形成的更加新颖的数学公理体系。并且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初中数学的运算法则、数学规律定理开展更加开放式的教学指导。

1.2“数学化”观点在初中数学课程中的实际作用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基本的数学知识体系,还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数学素养。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且以更加客观的态度对待数学化观点的实际应用,才能让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实际质量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数学化观点在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体现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来说,数学化观点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改变,这是以往教师教学工作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例如很多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数学习题时,往往只是对这一类题型的解法进行讲解,而没有针对解题思维本身进行教学。一些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差的学生,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正确的解题技巧,最终影响了自身解题能力的发展。而在数学化观点的影响下,学生可以以更加具有条理的方式完成对数学习题的解析。这不仅可以弥补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足,还能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水平。另一方面,数学化观点的推广,也更加符合现代教育体系对学生成长建设的期望。学生能够在数学化观点的引导下,不断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成果。

2.基于“数学化”观点构建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实际策略

2.1基于数学化观点制定教学计划

数学化观点最大的作用,就是对以往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同时为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多的选项。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只采用灌输式教学法。先为学生讲解本节课要学习的数学概念,然后为学生讲解以这一概念为核心的数学习题,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这一概念的应用能力。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加大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不仅会降低教师的教学质量还很有可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相反的效果。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数学化”观点,通过各种方式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进入到今天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都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而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米。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它的厚度是0.1毫米,那么老师有没有可能通过对折,让白纸的厚度超过珠穆朗玛峰呢?”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开始探索。下面的学生有的开始直接用白纸尝试,有的利用计算探索每次对折之后的厚度。这时教师就可以汇总学生的想法,并且为学生介绍:“有些同学现在已经算出来了,即使是一张厚度只有0.1毫米的白纸,只要折叠27次,就可以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那么这种计算过程,就与我们今天所学的‘有理数的乘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这时教师顺势将新的课程导入进来,从而更好地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开展教学工作。

2.2结合数学化观点开展分层化教学

初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在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显得乘次不齐。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这样才能通過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实现数学思维水平的全面增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基于数学化观点对教学提问及教学指导进行分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依照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两项标准分为A(较强)、B(中等)、C(较弱)三个群体。在对学生开展基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课堂提问时,C类学生的标准就应该尽可能的降低一些。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先完成最为基础的概念理解。而对于B类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基于数学知识的关联性,将以往的一些知识点引入进来,通过综合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而在对A类学生进行提问时,教师就要考虑到这类学生的发展需求。尽可能的通过一些延伸类或拓展类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2.3融合数学化观点优化教学评价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基于数学化观点,对以往的教学评价内容进行优化。教师的教学评价是学生完善自身学习模式的主要参考,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工作进行反思,还能激励并鼓舞学生,让学生焕发出更多的学习信心。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或测验成绩,这种片面的评价观念很难给学生带来实际的帮助。而在数学化观点的思想下,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堂理解能力、课后学习表现、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速度等多种数据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还能让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实现更加全面地发展。

3.“数学化观点”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影响

“数学化”观点是数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所帮助。首先,把数学化观点问题化是对数学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对数学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经历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总结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推导出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而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所提高。同时,诸如逻辑推理、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等数学中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建模等手段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推进学生理解“数学化”的过程。

4.“数学化”观点在教学效果中的体现

4.1对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培养

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应用“数学化”观点,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角度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4.2对学生数学热情的有效促进

在不同的数学学习阶段,可以通过不同的“数学化”观点,应用不同手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影响“数学化”观点的多种因素

由于不同个体的天赋、习惯差异不同,每个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出自然形成的学习习惯,这些习惯各不相同却都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也是“数学化”观点的重要影响因素。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基础的自然形成,这些习惯是积累形成的,有些习惯隐藏在学习方法之中。

6.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际应用“数学化”观点

6.1应用模拟数学实验,深入挖掘“数学化”形成过程

“数学化”的观点在日常教学的教材中是十分普遍的,例如七年级上册教材苏教版中的重要概念“有理数的乘法”。这些“数学化”理念深入到教材当中,对学生形成了潜在的影响,通过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数学方法,接受数学理念。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通过人工方式为池塘蓄水,每分钟水位上涨高度固定,从而推导出一定时间之后的水位高度。

6.2多样化教学策略的实际应用,快速培养学生“数学化”能力。

首先,通过教师将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多样性、启发性的学习内容在课程当中传授给学生,为学生创造实际检验所学知识的客观条件。其次,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中的差异,教师在课前备课的过程中应当将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程度划入考查范围,充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例如,针对数学知识功底较为扎实,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对知识方法进行自主探究。而针对数学基础不足、知识储备较少、接受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鼓励和引导他们理解掌握数学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数学化”觀念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教师要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基于“数学化”观点为学生带来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小蓉. 基于“数学化思考”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

[2]王莹. 对弗赖登塔尔理论的再认识——“数学化”[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08(12):134-135.

[3]刘祥伟. 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2):82-85.

[4]彭昌龙.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的探讨[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9(04)

[5]孙雪梅,朱维宗.数学化思想及其在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10(01)

[6]李钦皋.浅议在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数学化教育的途径和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3(08)

猜你喜欢

数学化教学探究初中数学
在数学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概念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