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生鲜新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

2020-09-26陈小云

商场现代化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

摘 要: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但对于生鲜新零售企业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同时,疫情也对生鲜新零售企业原有人力资源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引发出生鲜新零售企业特殊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的系列难题。文章从探究生鲜新零售企业现有商业模式出发,探析疫情背景下生鲜新零售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此有针对性地构建生鲜新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新冠疫情;跨界用工;共享员工;数字化人力资源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者的健康、出行、购物等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外出、减少接触、避免聚集成了疫情之下消费者新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各行各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生鲜新零售企业。新冠疫情下,诸多生鲜新零售企业客流量急剧下滑,被迫关闭实体门店,纷纷转战线上业务,对其原有人力资源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引发出生鲜新零售企业特殊时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的系列难题。疫情期间及疫情后,生鲜新零售企业基于未来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一次坚决的“断舍离”。因此,探究生鲜新零售企业现有商业模式及疫情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构建生鲜新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零售下生鲜电商商业模式分析

新零售时代,伴随着社区团购模式的兴起,阿里、京东、苏宁、步步高等电商巨头们纷纷角逐生鲜赛道,抢夺生鲜电商市场。据相关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生鲜销售渠道中农贸市场占比为73%,超市渠道市场占有率为22%。鉴于商超生鲜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可以预见,生鲜电商市场的抢滩战未来将愈演愈烈。

纵观生鲜零售发展历程,现阶段除传统生鲜电商运作模式外,生鲜零售还逐漸探索出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平台型到家模式、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到家模式、盒马鲜生的到店+到家模式、食享会的社区拼团等模式。生鲜零售各商业模式运作特点如表所示。

二、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生鲜新零售企业面临的机遇分析

1.线上生鲜电商由冷转热,到家业务发展迅猛

近年来,借势互联网的东风,互联网大佬们疯狂注资新零售,大批生鲜零售门店犹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生鲜新零售步入野蛮生长时代。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可以预见,风光无限的生鲜新零售在急速扩张的同时必将遭遇减速刹车。果不其然,生鲜新零售在2019年遭遇裁员、资金链断裂、关店等事件,呆萝卜、我厨等曾经风光无限的生鲜企业被爆经营困难,整个生鲜行业被死亡阴影笼罩着。但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却让生鲜电商“活”了过来。受疫情影响,虽然人们外出消费大幅减少,但民以食为天,生鲜商品消费不可或缺,于是更多消费者对生鲜商品的购买需求集中到了线上,生鲜电商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尤为凸显的是配送到家业务迎来发展的春天。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北京地区美团买菜平台的日均订单量是春节前的2-3倍;叮咚买菜平台仅除夕一天的订单量比2019年11月增长超300%;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大年初八的订单实收交易额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350%。

2.生鲜电商线上平台订单激增,需求侧通道大幅度拓宽

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宅”成为进入2020年的第一个主题词。“宅经济”下,线上下单线下送货到家的购物方式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生鲜产品的首先。此背景下,众多生鲜零售商线上平台销售订单势如破竹般井喷增长。据相关公开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生鲜零售商线上平台的用户规模日均近1009万,较2019年用户规模增长91.46%。以京东生鲜为例,2020年春节期间,京东线上平台的海鲜水产、禽肉蛋品、猪牛羊肉等产品的成交额与2019年春节相比增长均达到了300%以上,包子、馒头、花卷、水饺等冷藏冷冻食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64%,蔬菜水果成交额同比增长216%。

3.消费者生鲜网购消费习惯逐步养成,用户留存率进一步提高

据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分别为0.36%、0.59%、1.29%、2.02%、2.97%、3.8%。这些数据表明,绝大部分消费者的生鲜购物模式较为传统,局限于线下采购,尚未形成生鲜网购消费习惯。然而,受疫情防控背景下产生的“宅”经济影响,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与时俱进地借助手机APP线上下单购买生鲜果蔬,对于生鲜的需求部分或全部转移至线上。伴随着“宅”时间的不断延长,消费者基于生鲜电商提供的低价、丰富、优质、便捷、高效的极致服务,生鲜购物体验满意度持续提升,生鲜网购模式逐渐由初步试用转变为主动选择,最后发展成为生鲜电商忠实客户。可见,生鲜电商开始逐步进入大众消费者视野,成为消费者获取生活必需品的首选渠道,在便民利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塑造和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

三、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生鲜新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1.市场竞争激烈,多商业模式并存格局持续

生鲜电商区别于其他电商的本质特征在于其“鲜”,为消费者提供低价、丰富、新鲜、优质、便捷、快速送达的极致服务。受疫情影响,目前生鲜电商企业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但生鲜电商的回暖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重获新生,尚未可知。毋庸置疑,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模式,乃生鲜电商当下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除传统生鲜电商运作模式外,生鲜零售还逐渐探索出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平台型到家、每日优鲜的前置仓到家、盒马鲜生的到店+到家、食享会的社区拼团等到家模式,但还没有哪种模式能够真正在生鲜电商市场中一骑绝尘。未来,生鲜电商市场群雄争霸、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格局仍将持续。

2.供应出现短缺,供应链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受新冠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生鲜的需求部分或全部转移至线上平台,生鲜电商需求呈井喷式爆发。表面上看元气满满、充满互联网气息的生鲜电商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建设有保障的供应链体系仍成为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大部分生鲜电商及线下商超在需求“爆单”的同时遭遇着供应“缺货”、运力“断流”等诸多难题。疫情之下的消费者需求侧的井喷式增长是对生鲜电商货品供应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从短期来看,生鲜电商需要优化货品供应能力,快速补充市场需求。从长期来看,生鲜电商企业亟需加强供应链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上行下达供应链体系,从而保障用户持续获得稳定、可靠的购物体验。

3.用户存在流失风险,平台服务质量需持续提升

随着“宅”经济的兴起,大量消费者自发培养了线上购买生鲜的习惯,生鲜电商在获客成本下降的同时也获取了大量不擅长手机、电脑等线上操作的中老年新用户。伴随着疫情的日趋稳定,新增用户中的部分用户势必会重返菜场或线下门店,生鲜电商现有客户存在一定的流失风险。如何留住现有用户资源、实现持久稳定发展,成为摆在生鲜电商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毋庸置疑,在线下实体用户和线上渠道用户会出现回落分化之前,电商平台需要进一步深耕供应链建设,持续提升价格、品质、速度等服务质量,将已经争夺的线上渠道用户转化为忠实用户。

4.人员配置短缺,共享员工互利共赢

疫情之下,消费者买菜需求转移至线上渠道,各生鲜零售商线上平台销售订单激增。面对突如其来激增的订单,解决生鲜零售商人力资源短缺问题迫在眉睫。与此同时,餐饮行业发展却遭受重创,食客锐减、生意清淡、收入骤减、门店关闭、员工歇业、资金链断裂等都是当下餐饮行业发展的面临的困境。鉴于此,京东、阿里、永辉、沃尔玛等零售大佬运用跨界思维,与餐饮等行业组成异业联盟、跨界合作,率先尝试共享员工用工新模式,此举措有效地缓解了生鲜零售商用工短缺的难题。

四、新冠疫情防控背景下生鲜新零售企业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面对中国经济总体下滑、消费者整体购买力下降的现实,诸多生鲜新零售企业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首选应对策略是尽可能缩减开支、控制成本,尤其是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一方面是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福利、保险等人工成本费用,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日常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而发生的诸如招聘、培训、劳动争议处理等费用。这些费用的收缩必將引发生鲜新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构。

1.调整组织体系,保护核心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驱动力

疫情防控背景下,首先,生鲜新零售企业应对自身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用工模式、核心人才类型等组织特性进行全盘审视,综合评估组织在疫情冲击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此调整组织运作体系、革新工作流程及绩效管理体系,为经营业务的有序恢复运作提供保障。其次,生鲜新零售企业应科学分析核算疫情对组织盈利的影响,根据运营成本、用工模式的变化,灵活调整薪酬福利体系,以应对组织薪酬成本压力。再次,生鲜新零售“疫”外崛起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源泉之一是人才,保护好并留住现有核心人才成为生鲜新零售企业的又一重要工作。短期内,生鲜新零售企业需要优化人才结构,梳理识别关键人才及关键岗位,避免核心人才流失,为组织良好运转提供保障。中长期而言,企业应着手布局环境变化后的中长期人才发展,提前储备所需的战略性人才。

2.构建跨界用工生态,借力合作伙伴,共享员工,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新形式

疫情防控背景下,面对不确定性经营环境,生鲜新零售企业需要敞开胸怀,打开组织边界,主动拥抱新零售生态圈中其他企业,协同创新发展、异业合作共赢,构建跨界临时用工生态,创造“共享员工”新模式。“共享员工”即共享人力资源,劳动者同时为多家企业或多个平台提供服务或产品,实现企业与劳动者资源共享。疫情下,生态圈中合作企业与生鲜新零售企业的“共享员工”模式在保障员工收入的同时,也使两个用工单位的用工问题得到补充和调剂。“共享员工”是生态圈中合作企业与电商新零售企业之间自主配置人力资源,解决特殊时期企业员工短缺的一种灵活用工新形式。一方面,生态圈中合作企业与员工签有劳动合同,但合作企业正处于停产放假阶段,员工延迟复工;另一方面,生态圈中合作企业与生鲜新零售企业存在合作关系,员工与生鲜新零售企业签订临时劳动合同,获得“停工”期间的收入。

3.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化,多元化用工,创新新型劳动关系

疫情防控背景下,为应对不确定性市场风险,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外包将逐渐成为生鲜新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新选择。首先,人力资源外包能够有效降低生鲜新零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支,减少了分配在行政性、事务性活动上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成本,其次,外包的专业人力资源咨询机构能够为生鲜新零售企业提供快速获取和持续性拥有新信息、新技术、新设备等人力资源专业技术的途径。再次,实施人力资源外包后的生鲜新零售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构建竞争优势。最后,疫情防控背景下,员工离职、合同违约、核心人才短缺等用工风险将会持续影响生鲜新零售企业一定的时间,人力资源外包通过共享人力资源的模式,能够帮助生鲜新零售企业分担部分用工风险。同时,后疫情时期,生鲜新零售企业宜采用多元化用工管理模式,按照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具体岗位工作内容科学合理地配搭不同用工形态,形成合规、多元且有效的用工模式。

4.利用信息化技术,重构数字化管理机制,围绕供给侧能力加速人才培养

新体验经济时代,伴随着新信息技术的问世及逐渐普及,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E-HR)应运而生。数字化人力资源工具软件不仅可以实现远程服务,而且数字化办公系统也大大节约了人力和时间,在帮助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加快先进人力资源举措落地实施。疫情防控之下,出于成本管控及围绕供给侧能力做组织和人才投入,生鲜新零售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完善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惟客数据.疫情之下的零售实体行业如何自救?[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214/13/31491128_891949163.shtml,2020-02-14.

[2]北京商报.开拼购、做预售 线上社区生鲜补配送短板[EB/OL].http://epaper.bbtnews.com.cn/site1/bjsb/html/2020-02/10/content_444 269.htm?div=-1,2020-02-10.

[3]启迪农科.万亿生鲜市场井喷!农产品接入电商的正确姿势是?[EB/OL].https://www.sohu.com/a/395114670_100086201,2020-05-14.

[4]凤凰科技.京东:疫情期间照常供应了1.2亿件、超16万吨民生产品[EB/OL].https://tech.ifeng.com/c/7u5Usez5fEO,2020-02-15.

[5]人民网.生鲜电商的社会影响与行业重塑[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1/2020/0318/c209043-31636868.html,2020-03-18.

作者简介:陈小云(1982- ),女,湖北襄阳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
扩张与限缩: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构成要件辨析
新冠疫情下中职护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
疫情期间网络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浅谈疫情下城商行小微信贷业务模式
新冠疫情下线上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与思考
新冠疫情下的网络媒介动员:视角、反思与展望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