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020-09-12何建霞
何建霞
[摘 要] 数学是研究空间关系或数量变化的一门学科,它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是解决问题重要的工具之一. 初中阶段的数学与小学阶段相比,具有知识深化、内容拓宽、概念抽象等特征. 文章就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未来”.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数学的基本保障.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提高我国未来人口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1] . 因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开发学生潜能,完善人格发展,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学习状态,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该采取怎样的改进措施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思考和研究的话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
有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没有引起重视,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端正学习态度,缺乏学习信心;也有学生因数学基础比较差,难以在数学学科获得成就感,因此对数学没有兴趣;也有部分因素来源于教師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跟不上时代的节奏等. 结合多年的执教经验,分析目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 不主动,学习缺乏挑战
当前新教育改革的理念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但不少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依然没有转变角色,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一味地依赖教师的授课. 更有甚者,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教师没有吩咐的内容,从不主动去学. 生活缺乏活力,学习缺乏主动性,害怕遇到难题,从不挑战自己,更不会突破自己.
2. 不预习,学习缺乏效率
预习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些学生从没有预习的习惯,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节奏;也有部分学生是走马观花地预习一遍,没有关注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完全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也不知道预习了些什么. 因为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导致对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主要思想等无法理解与掌握,只能一味地忙于记笔记、做练习、赶作业、套题型,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成绩下滑.
3. 不理解,学习缺乏灵活性
数学定义、概念、公式、法则等都需要经历一个理解的过程,由此才能真正掌握其本质属性. 有些学生只是一味地机械默背概念与公式,而忽视其归纳推理过程,导致概念定义不清晰,一直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更谈不上灵活使用. 常此日积月累形成恶性循环,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改进措施?摇
综上所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受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水平和教师的观念等影响. 因此,只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使用对症的学习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关键.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学生遇到难题不敢往下做,其大部分原因是对解题没有兴趣,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不是真正的不会. 因此,教师应从思想上解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鼓励学生不要因为数学难度大就失去信心,跟学生多沟通、交流,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心理负担,和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逐步建立学习的自信. 教师也可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游戏等,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以此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减少枯燥感,引导学生在有生趣的游戏或情境中敢于提问,学会思考[2] . 尽可能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案例1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师:同学们都和家长去过菜市场吧?
生:去过,菜市场特别热闹. (一起回答)
师:今天老师也带你们逛逛菜市场,大家边逛边思考,好不好?
生:好!(一个个都兴趣盎然)
此时教师抛出几个问题.
问题1:每个人都说三个自己最喜欢的菜.
问题2:十块钱买的每种菜的质量是不是一样?为什么?
问题3:假设你最爱的一种菜,单价为x元,能购买y千克,那么x和y是什么样的关系?
问题4:假设番茄是4.8元/斤,买n斤,需要花费的钱用y怎么表示?
问题5:若家与菜市场的距离是500米,我们回家用的时间t和平均速度v有着怎样的关系?
教师选择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生活场景,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学生觉得有趣又亲切,很容易就跟着逐层深入的问题走下去,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感受数学思想,提高学习效率.
2. 完善学习过程
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日常学习的各个环节中,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配合,从课前的预习、课堂学习效率和课后复习等多方面耐心培养,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3] . 例如,整理错题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各种符号(如○、△、☆)标记,利于自我提醒. 在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掌握以后,训练学生读题与审题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将一些复杂的问题通过等价转换、举一反三或类比等方法,转化为学生更为熟悉的基础问题,让学生在转化的过程中逐渐融会贯通,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案例2 知识转化
问题1:在直线a上,标出n(n是自然数)个不重合的点,得出多少条线段?
问题2:某班有n(n是自然数)位学生,若每位学生都与其他学生握手一次,一共握手的次数是多少?
呈现问题1后,学生很快给出 这个答案. 但对于问题2,却无从下手了,学生是多少人?握手次序是怎样的?此时教师给予提示:把问题2和问题1进行转化,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直线上不重合的点,将学的握手理解成直线上不重复的线段,会怎样?在教师的引导下,问题2迎刃而解.
由此可见,遇到看似复杂的问题并不可怕,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待解决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容易理解的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提升数学思想.
3. 强化学习能力
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运算、思维、空間想象、推理等各种能力,这些能力体现了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时,应从数学方法论的高点,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想,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摇
案例3 钟面上的分针与时针形成的角称为镜面角,若时间从13点整到14点整,出现镜面角是90°的情况有( )种.
A. 1 B. 2 C. 3 D. q4
针对这道题,学生通过操作与思考得出结论为2种,但有部分学生怎么也想不明白有哪两种情况.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真正原因,假设时间从13点整到14点整,一共经过x分钟,镜面角是90°,分针转了6x°,时针转了0.5x°,如下:6x-0.5x=90+30;或6x-0.5x=270+30;得x= 或x= ;因此,13时 分与13时 分时,镜面角为90°.
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获得答案,还有部分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答案. 可见同一道题的解题方式并不止一种,只要掌握相应的规律,开动脑静,拓展思路,就能找到适合自己认识水平的解题方法. 再常加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度自然得到提升,解题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摇
总而言之,学生不良的学习方式、解题方法和学习习惯都制约着学习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更要在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多探索,通过动手操作、情境创设等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完善学习过程,强化学习能力,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许艾华. 引人入胜妙解题 创设情境促效率——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教学策略[J]. 吉林教育,2015(11).
[3]孔凡哲,朱秉林. 数学情感及规律[J]. 数学教育报,19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