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音乐教育引导和渗透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创新研究

2020-09-10夏雄军熊娜娜

红豆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新媒体创新

夏雄军 熊娜娜

【摘要】21世纪新媒体技术得到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为高校音乐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文将着力探究高校音乐教育在新媒体视域下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创新路径,充分发挥音乐教化功能,以期有效地引导和渗透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向上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所需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新媒体;音乐教育;大学生价值观;创新;

21世纪人类社会同处地球村,文化多样化、價值观呈多元化发展态势。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1]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取得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亚里斯多德曾说:“音乐有一种形成性格的力量,因而应列入年轻人的教育之中。”[2]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将极大程度上改变师生思想观念和生活学习方式,发挥音乐教化功能,增强大学生们学习自主性、互动性,潜移默化间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本文将着力就新媒体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中对大学生价值观创新路径展开探究,以期有效地引导和渗透大学生价值观健康向上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所需的有用之才。

一、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3]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推进,西方各种思潮奔涌而至,价值观层面日趋多极、多元化。当今中国“95后”已然担当大学生主力军,“00后”也已跨进大学校门,伴随鼠标成长起的这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学习能力强,极易接受新事物的挑战。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方发布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4月,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9.04亿,其中手机网民比例为99.3%,规模达8.97亿,相较2018年底提升0.7个百分点,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7.45亿,占手机网民的83.9%,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学生网民在2020年3月已占比网民总数的26.9%。毋庸置疑手机位列网终端设备之首的地位更加夯实坚固,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4]

大学生在新媒体使用者中是最活跃、最积极、最广泛的群体,他们正处在青少年向成人转化、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必然也将会是变动性和可塑性极强的群体。自我意识强烈但缺乏社会阅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时刻沉浸在纷繁复杂的信息多元去中心化、碎片泛娱乐化之中,隐匿在网络中的有害信息时常加以误导,个人主义、利己主义、金钱利益等资本主义腐朽浪潮挑战、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话语权,使之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境遇,让大学生在主流价值观的选择上存有困惑。另外,大学生抽象思维较强但仍存在较为主观、片面的看待事情。情感丰沛致使情绪波动较大、意志稳定性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自身价值观取向异化偏移进而阻碍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形成。因此需要与时俱进,创新价值观网络话语机制,加大转化力度,寻求基于新媒体传播特点并符合大学生喜好的话语框架及传播方式。

二、新媒体视域下音乐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创新途径

音乐教育“以音乐艺术手段,塑造出音乐形象,让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性格、思想、情操乃至人格受到感染熏陶,从而达到育人于无声的教育效果”[5]。现今,先进的新媒体技术充当传播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主要媒介,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尝试把新媒体技术创新应用于高校音乐教育改革,引导、渗透大学生价值观发展,有助于树立正确价值观。

1、转变教学观念,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

传统音乐教育教学处于相对封闭、固定的场域中,音乐教师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及强劲的知识话语权。自上而下灌输式、填鸭式的单向性传导路径扼制、禁锢了大学生主体性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经验和能力。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来临,新媒体技术的强势介入,带来的是一场教学革命风暴。除传统音乐课堂以外,慕课、金课、微课等新兴的知识教学形式层出不穷,颇具特色。

比如慕课,它以互联网为载体,具有互动性、开放性、规模性等特性。目前国内音乐类慕课数量日益增加成为必然的趋势,通过“中国大学慕课(MOOC)”上搜索发现,跟音乐相关的课程就有399项;在“网易公开课”中搜索音乐类有624项等大量优质音乐慕课。它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的时空壁垒,学生作为知识信息加工的主体置身于移动化的多元学习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主动构建、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从中汲取有益养分补给价值观建构。

新媒体时代是共享的时代,同处地球村的音乐教育资源已经不再受学校流通的局限,平台共享、资源共享、课程共享、师资共享,音乐文化在无限的空间中传播、交融与发展。中国五千年泱泱文明古国,音乐文化辉煌灿烂,五十六个民族蕴涵着五彩斑斓的音乐教学资源,通过这些新兴的教学方式将这抹中国化色彩传递给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熠熠生辉。作为炎黄子孙的当代大学生势必在自觉学习文化、传承文化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价值立场,形成文化认同,不断提升增进文化自信。

2、借助“微传播”,传递音乐正能量

“微传播是以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其具备针对性强、受众明确、传播内容碎片化等特性。”[6]音乐传播学中的音乐“微”传播,即音乐的传播进入到移动媒体时代时,以手机端作为重要载体传递音乐相关内容,单向传送的方式被打破,呈现出更大、更广双向互动式传播,同时作为接收者可以依据自身喜好和思想进行实时反馈及二次传播。传播的历时性、及时性,传播方式的“去中心化”、内容的“碎片化”是音乐“微传播”的重要特征。

这种方便、快捷,碎片化的获取方式大大满足日益追求“快时尚”文化的大学生群体,成为当下年轻人主流消费文化。充分发挥音乐微传播的力量,形成“正能量、温情化”的传播风格。一是通过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音乐微信公众号,每天定时在平台上发布优质、符合大学生审美需求的音乐精神食粮,如励志歌曲并配上歌词、图片及赏析等,弘扬正能量、引导主流价值观,形成音乐互通、互惠、互交优良的音乐教化互动平台。二是利用“抖音”、“短视频”等小视频社交平台,发布学生力荐和自拍的正能量的歌曲及音乐小视频;充分发掘具有正能量的“大学生网红”,以朋辈教育的示范作用,尽力做到由“内容吸引”到“价值吸引”的转变,实现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三是高校教育者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学校官方网站等平台作为教育媒介,根据大学生自身发展实际因材施教,积极整合利用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的网络音乐教育资源,增强学生人文情怀,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渗透和影响。

3、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高校既是先进文化的策源地和交流场域,更是弘扬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价值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音乐美育渗透其中,至始至终坚持传播、建设向上的校园文化,有效的引导大学生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标准,进而健全的人格,促使自身价值观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学校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赋有创新性、娱乐性、知识性的文艺活动,提升大学生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賞美、创造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感悟音乐中的真、善、美,自觉抵触不健康文化的腐蚀,树立正确价值观。比如提供轻松愉悦的校园环境,营造出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成立学校艺术团、音乐社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挖掘大学生潜能与激情,搭建自我展示的大舞台,举办“红歌”大赛、“红五月”艺术节,并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实时传播、互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进步。

在新时代新媒体视域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以价值观为导向,有意识地去运用丰富的音乐样式和深厚的音乐文化内涵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全人格,努力成为时代有用之才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许振洲.新媒体的勃兴与传统媒体的迷失[J].新闻爱好者,2011(6).

[2]于兰英.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焦点点击[J].人民音乐(评论版),2009(6).

[3]https://baike.baidu.com/item/价值观/2447914?fr= aladdin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http://www.cnnic.net.cn/hlwfzyj /hlwtjbg/202004/p020200428596599037028.pdf

[5]刘志刚.高校音乐育人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6]唐绪军、黄楚新、刘瑞生.微传播:正在兴起的主流传播——微传播的现状、特征及意义[J].新闻与写作,2014(9).

作者简介:

夏雄军: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熊娜娜: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湖南省社科评审委课题“新媒体视域下音乐教育引导和渗透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SPYBZCO46)之系列论文;

②湖南省社科规划办课题“新媒体视域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创新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互动研究”(项目编号:16YBA283)之系列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新媒体创新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